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兴趣 注重积累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兴趣 注重积累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仔细阅读和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习作要求,不难发现此次修订在习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主要体现在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将习作与学生未来的人生相结合,高度重视修改在习作中的作用,尤其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习作;兴趣;思考

苏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习作教学,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习作的门槛,很多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如果在一、二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习作,就加大了写作的难度,导致学生习作的不真实,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甚至是语无伦次等现象。所以,我认为习作起步教学应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走好第一步。

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具体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以说为主,兴趣第一

新课标对于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一句话,即“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话不畏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写、愿写,习作要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从害怕习作到乐于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语境,激发说话的欲望。

(1)走入课本情境

语文课本语言生动优美,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果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再加上教师入情入境的诱导,是学生因读入境,由境生情,缘情创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情动辞发”。如在教学《春笋》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个“唤醒春笋娃娃的情境”,首先让学生用各种办法唤醒小春笋,教师引导:呀,春笋娃娃醒来了,咦?他看见了什么?会说些什么?你就是笋娃娃,快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吧!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各抒己见,兴致勃勃。

(2)融进生活情境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学生在说话训练时,说得真实,说得有趣,应设计多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比如:在操场做各种游戏,和爸爸妈妈到菜场买菜,去动物园参观……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说话,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2.激活体验,鼓励说话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

为此,安排相应的课外活动,如观察性的活动课。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雨、听雨、感受雨,引导学生谈谈对雨的感受,并由雨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二阶段二年级:说写结合,积累储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1.学讲故事积累语言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习作起步的二年级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故事书,组织一次故事会,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开展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让学生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

2.引导阅读丰富语言

阅读是学生获得习作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小学生的习作内容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七彩语文》《小学生优秀习作选》《成语故事》等杂志书报,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各自推荐最近自己看得最喜欢的故事、儿歌、小诗等,最好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根据别人的推荐,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阶段三年级:由易到难,学习习作

中年段习作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握好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至关重要。

1.续编故事,从易开始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针对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可以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文,学生续编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带着小红马走进沙漠后的故事;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教师不时地给予引导、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经过这样训练,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

2.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举一反三

观察是学生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习作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闹钟、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

3.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习作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习作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修改完后,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习作和刚才的习作,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学生有了修改习作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在学生习作的起步教学中,激发兴趣由说到写,注重积累说写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层次地进行习作教学,学生一定能顺利迈入习作的门槛,写出精彩的作文。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七里甸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