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付伟的轻描淡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付伟的轻描淡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银联支付学院作为银联和银行卡产业的培训基地,以“从培训管理走向培训经营”为发展理念,系统开展了品牌培训项目、多元化课程开发、师资体系培养和网络学院建设,尤其在借助社交媒体开展移动学习方面,走在了培训行业的前沿。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中国银联培支付学院作为培训转型的先行者,它的诸多探索与创新都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为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本刊采访了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付伟,他为银联支付学院付出了无数心血,并致力于成为“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付伟的睿智与凝思不仅仅是“轻描淡写”可以囊括的,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银联支付学院会不断迸发出更多的新思维,探索出更多的培训新方式。

经营品牌,走进移动互联时代

本刊记者:“从培训管理走向培训经营”是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的发展理念,中国银联在“培训经营”方面是如何做的?

付伟:4年前,我从公司的战略部门转到了培训部门。我一直觉得,培训工作者要做得有尊严,取决于能否为学员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培训内容。我们的培训部门如果只是做一些请老师、发通知、管吃住、统计满意度等这样的具体管理工作,可能很难真正契合学员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从培训管理走向培训经营”的发展理念,要像经营产品一样经营培训;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培训服务,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热情,赢得大家的尊重。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搭建了“经营金字塔”,又叫“经营六步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最顶端的就是经营我们的培训品牌。大家对你的品牌是否认同,很重要的一个标尺就是:如果你没有强制要求学员参加培训,那么他们是否还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参加。比如,当一个课程通知发出去之后,如果我们的目标学员人数是40人,在不强制参加的情况下能招到30人以上,就表明了大家对你是认同的。

本刊记者:中国银联支付学院是如何经营培训品牌的?

付伟:主要需要两方面支撑:一是内容,二是体验。许多培训项目很重视课程内容的开发,但经常忽略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要真正做到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内容和学习体验,需要在各方面获得大量的支撑,比如讲师队伍、培训团队以及丰富的培训平台资源。在管理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的这几年,我感觉有点儿像在做一个互联网企业。因为我们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和理念,比如去中心化的2.0模式、创造极致用户体验、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口碑等,正好和现在热议的互联网思维有些接近。

本刊记者:如何理解这些新模式?

付伟:我们探讨的绩效改进、行动学习以及各种方法,都是支撑我们培训转型的具体技巧。2013年,银联支付学院探索的比较多的是混合式学习,为此我们提炼出了一个混合式学习模式―“双O2O模式”。“O2O”这个概念已经很火了,而学习领域尤其需要“O2O”。

所谓“双O2O”,从纵深的角度来说,是Offline2Online。关于在线学习,大家可能比较熟悉MOOC之类的在线课程,但这还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若仅仅提供线下课程,比如提供大量的培训,又使学员的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所以,如何能够做到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运用O2O方式促进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把教室变得更大,把学习时间变得更长,让学员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种O2O―Office2Offtime,比Offline2Online更重要。现在,学习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而8小时工作之外的学习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我们每天看朋友圈里分享的微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已经进入了“随时随地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时代。

解析“四化” 把握未来学习趋势

本刊记者:对于新出现的“O2O”理念,有哪些方法进行支撑?未来学习的趋势,您总结为“四化”,具体指什么呢?应该如何理解?

付伟:支撑这两个“O2O”的是对未来学习趋势的一个判断,我把它提炼、概括为“四化”,分别是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其中又包括内容如何混合、工具如何混合,以及形式如何混合的问题。

“四化”中的第一点是“碎片化”。现在的学习内容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甚至我们的学习方式,比如通过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去解决一个问题,也只是在短时间内“因需来学”。我们越来越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动辄三五天,长则几个月的学习。虽然碎片化有优势,也有劣势,但这个趋势很难逆转,所以培训提供者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一趋势,为学员提供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第二点是“移动化”。移动终端的活跃,如手机、电脑等,让我们可以与学习走得更近。在如今的课堂里,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看手机。那么,是否能够把手机和课堂真正结合起来,让移动化的终端变成真正的学习工具,这是值得培训提供者思考的问题。

第三点是“社区化”。我觉得互联网,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链接方式;二是人和人的链接方式。当学习更多的体现为人与人之间交互学习的时候,如何使社会化的媒体、社交网络成为学习的推动者,是值得培训提供者思考的问题。

第四点是“游戏化”。如果说碎片化关于内容,移动化关于渠道,社区化关于关系的话,那么游戏化就是关于体验。

对培训提供者来说,这些理念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多符合学员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本刊记者:根据您所提出的“四化”,中国银联支付学院做了哪些尝试?

付伟:把碎片化和游戏化结合,将一些知识碎片进行游戏化的整合,就产生了一个叫“一站到底”的交互式游戏;将碎片化内容与移动化结合,我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微课程;将移动化和游戏化相结合,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甚至在培训新员工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个移动化的拓展游戏。

本刊记者: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银联支付学院“四化”的优秀案例?

付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案例――“卡卡升职记”。这是一款基于公众微信的小游戏,是微信5.0推出后,为了促进学员自发学习,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策划的一个小频道。

“卡卡升职记”设置了一个拟人的场景:卡卡是一个20多岁的东北小伙儿,毕业后进入市场部,他的职业理想是成为职业经理人。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关卡,卡卡要通过学习一些碎片化的内容去过关,每过一关会得到一些经验值,成功晋级后,还会有抽奖。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符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是打游戏长大的,过关是他们熟知的模式。

我们把“卡卡升职记”分成好几季,每一季有5个小片段,其中有些是关于办公小技能的,有些是关于职场礼仪方面的,如此操作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碎片化。此外,我们还把管理方面的一些场景碎片化,每次传播一个场景,比如如何表扬、如何激励等。目前,“卡卡”已经成为我们银联支付学院的子品牌,也成为大家学习的一个入口。

当学员通过一个碎片知识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的时候,我们就把他牵引到M-learning 、E-learning,甚至面授的课堂上,使之实现持续学习。下图是我们送给学员们的几款书签,上面有支付学院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学员就可以随时接触支付学院的资讯。虽然“卡卡”是很小的一个点,但当我们从这一点起步的时候,迈向的却可能是整个知识管理的平台,以及与每一个员工的关联。

积极转型 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

本刊记者: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工具,如微博、微信在5年前都不存在,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时代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您的培训团队是如何做的?

付伟:现在我们正在广泛使用的工具,在5年前居然没有,那我们如何去想象5年以后在用什么?可能不久之后微信、微博会被大家抛弃,新的工具会出现,但是对培训人员或者职场人士来说,我们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

这几年我们的培训团队在不断进行转型。在这个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年代,培训转型有三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去中心化,相信大众的力量,把我们的培训经理真正推上前台,以学员为中心,去相信草根的力量;第二是用平台思维构建培训可能需要做的事情;第三是持续创新,也许我们刚开始做得还不够好,但只要不断吸收用户的反馈进行微创新和迭代改进,就能超越期望。

本刊记者:您认为面对这些变化,培训经理应该如何做?

付伟:对于培训经理来说,要从培训的管理者变成一个学习的激发者、实施者和巩固者,要紧跟培训潮流,掌握最新的培训方法、方式。比如,需要学会编辑一条公众微信来引起学员的关注,在培训过程中要通过管理微信群来触发学员之间有序的讨论互动,在培训结束后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学员产生更大的关联,这都是培训经理需要去面对的一个未来。

技术正在改变学习!移动互联网让今天的中国跟世界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甚至有后发的优势,这对培训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遇。我致力于成为“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用开放的心态和前沿的技术去探索和推动学习的变革,也许未来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一定值得大家一起去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