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传统文化拨打110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传统文化拨打110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需要有人去关注、研究掌握其精髓及技艺,需要时间、金钱和人去做,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传统文化先保留下来,才有机会被发扬光大。北京服装学院的袁仄教授2005年至2007年对北京地区民间服饰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抢救工作。为了对这个项目及相关进程有更多了解,袁老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倾心保护传统文化

记者:听说您做了一个保护传统文化的项目,请问项目的名称叫什么?

袁仄:叫做北京地区民间服装服饰文化抢救工作,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研究项目,属于北京服装学院课题项目研究组。

记者: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呢?

袁仄:主要是指历史上直接继承者的服饰传统,即清末民初的服饰形态。这个时期的北京民间服饰还是农耕文明孕育的产物,有鲜明的农业文明特征,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服饰民族传统。

记者:您为什么单从中国的文化中搜寻出“北京地区”这样一个主题呢?

袁仄:因为北京地区的民间与别的地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一北京的民间服饰在天子脚下,所以其形制,装饰有着与皇家官宦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二北京处于燕北地区,北中国的气候生活习性造成了北京民间服饰特点,有北方对御寒保暖功能的特殊需要。其三北京经历近三千年的满清统治满汉文化得到广泛交流融合。北京地区可谓是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记者:项目从提出到完成大概是什么过程?

袁仄:我们2004年提出申请,2005年通过项目,2005年1月至2007年大概两年时间完成。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很多从事传统文化的人以及他们从事的事业也进行了梳理工作。

袁仄:是的,我们走访了瑞蚨祥,内联升,盛锡福等服装服饰老字号,了解其品牌历史和发展现状;拜访了相关民间服饰研究专家,如清华美院黄能馥教授,鞋类研究专家钟漫天先生,首都博物馆的王亚蓉等;走访了民间服装服饰中老年艺人,如李树堂,徐美玉,段文荣,魏雪晶,陈冰等请教了服饰收藏家,如北京的王金华先生,天津的何志华先生,南京的高建中先生,从他们收藏的实物中研究民间服饰的品类,款式,民俗特点,装饰风格等。

服饰文化要与时俱进

记者:您怎么看待国人的汉服热?

袁仄: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简单拿来是要不得的,就说汉服本身也是吸纳了很多元素,整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交融产生的,才有这样的生命力,太纯的物种比较短命。汉服本身不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它是那个时代的辉煌。

记者:再说到唐装您怎么看?

袁仄:市场上流行的唐装,含蓄内敛不够,向前迈进的也不够,还不足已成为如今的国服。

记者:那这次的保护活动有什么实践活动呢?

袁仄:光说保护是不对的,重要的是传承。我们组织学生开发了一些京绣图案的眼罩,作为国航礼品,反响还不错,但因为手工还是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以及别的些困难,所以仅仅限于实验行为。

记者:您所说的困难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吧?

袁仄:要想起到现实作用还要更多商业资本的介入,是这样的,你知道要培养手工艺人是很不容易的,要时间要有资金扶植。过去的王匠在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的一辈子只做几道工序,当然有老板控制他们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但确实是做得精益求精啊。现在培养这样的人才是很困难的,真正热爱的不多要以此为业的少之又少。过去的艺人在世的越来越少,仅有的也有老得不能动的一天,人的缺失意味着这门技艺的死去。

记者:您能概括您这次活动的意义么?

袁仄:这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活动,对北京传统服饰文化的梳理,丰富深化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化2008北京人文奥运精神,大量优秀珍贵的民间服饰文化急速溃散消亡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能力对之抢而救之,更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希望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要丢失,不要僵化,要活起来,服饰文化在形式上要跟上,与时俱进。说起来倒是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我们国家是自然进入工业时代,中国的服装会自然而然的被取代,这个断代的过程流失了很多宝贵民族财富,我们努力的寻找,也希望国人不要进入简单拿来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误区当中去。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

记者:我听了您给品牌设计师培训的大课。您的题目是当代艺术与服装,这似乎与之前谈到的保护传统文化是不同的线索。请您谈谈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袁仄:之前我也说了保护重要的还在与今天生活的切合传承,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天对待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作为源头给我们的启发。我们对待传统缺乏关怀,对待现代艺术又缺乏了解。当代艺术领域近年来发展得非常好,你可以不从事这工作,但可以有个胸怀接受;可以不懂,但要大致知道一点。两者不可偏废,中国巨大的艺术家群体和我们的服装产业不能失之交臂。

记者:我知道您在与一些企业合作,您从学院派的角度给他们一些怎样的视点或是启发呢?

袁仄:我刚与搞丝绸的人谈了80后力量的崛起,我建议他们要重视这股新生的力量,相信他们有这样的消费能力,以他们为对象设计制作出新的产品,让中国的丝绸也,真正火一把,不要总是看到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价格低子世界同内产品。像爱玛仕丝巾可以卖到500欧,我们那么上好的材怎么就只卖到几十块人民币?

记者:谢谢您对我们80后的重视,看来我们还得好好努力才能对得起前辈的信任和希望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