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中取“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中取“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开放语文课堂,在乐中学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 、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其参与效度。例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时,我请同学进入数字教学平台中设立的“图像情境”,学生们得知要到“森林”里去,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心。我又告诉同学们去以前得有个条件:读熟课文有关段落,对这两次遇见会走路树的经过要了解清楚。学生们不敢怠慢,都读得如饥似渴。之后,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森林王国,一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次相遇,按照课文中描述的形式排兵布阵,从而直观、形象地感受森林中那美妙的相遇;有兴趣的同学还有机会当小小“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两次相遇的精彩场面,在其解说的过程中,把对课文的理解化为对两次相遇的解说,这样,学生既深入剖析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又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口语的机会。

二、 联系生活,培养良好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敏锐的语感总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训练语感的方法和途径,我在教学《青蛙看海》一文时,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小青蛙不自信,到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心情,然后,联系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境遇。例如,一个同学想考班级第一名,可一直处于中等成绩,他的自尊心有点受伤,他说:“有一次,妈妈带他去看大海,妈妈让他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的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就会有所收获。”此时,再抓住文章关键的词语反复进行吟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培养多读的习惯

学生朗读课文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形式。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 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学生自读课文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自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教师预设“放牛的不知哪儿去了”“不是贪玩耍”“山坡”等词句为重点,估计学生是难以自读自悟的。谁知,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体会得相当到位,就不再按我预设的指导步骤进行了。同样,学生发现了我预设以外的难点:“人们多么希望聪明机灵的二小没有死,可是凶残的敌人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有学生认为“动人的故事”用词不当,那么悲凉的故事,怎么是动人呢?如果是“动人”还不如说是“伤人”,此时,教师精辟的讲解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书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如《问银河》这篇文章,把“问”和“景”描写得有声有色,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读着读着,不仅仅是银河在涌动,自己的心也随着银河一起涌动。

3. 美读课文,内化语言材料。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听来赏心悦耳,思来如痴如醉。通过指导学生美读,能使读者与文句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由此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读者的情感随着朗读的加强而不断地加强。当读者对课文语言增加了自己浓浓的感彩,这时的书面语言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语言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审美主体的情感活动是美感的母体,美读到位有实效,情感活动越丰富,从而读者对所读语言材料由悦心悦目的一般层次的美感,提升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美感的高峰。

(作者单位: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