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时目标表述“四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时目标表述“四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许多教师重视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但对其表述的科学性关注不够,致使不少教案,甚至包括一些教研刊物上发表的优秀教案,其教学目标的表述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表述不科学,会直接影响目标的实施与检测,最终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如何科学地表述教学目标,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课时目标既是微观概念,也是行为概念,因此,表述时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具体、准确、可实施、可检测。

为了贯彻这四个基本原则,课时目标的表述可按四步进行。

一、 明确主语

课时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因此,表述时主语是学生,不是教师。有的教案将目标表述成“教给学生……”或“使学生……”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其行为主体是教师。规范的表述应该是“学生……”有时,主语学生可省略。

二、 选准动词

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应该形成的可观察到、可测量出的具体行为。如辨别、识别、辨认、认出、类比、对比、比较、背诵、默写、听写、写出、列出、举出、画出、绘制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五个动词:了解、理解、把握、掌握、培养。前四个动词一般而言是中观概念,有时可作宏观概念,最后一个动词一般而言是宏观概念,有时可作中观概念,它们通常适合于表述中长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学期、学年、学段教学目的。这些词语,在以前的教学大纲、现在的课程标准等文件里使用频率很高,在一般情况下,不适合用来表述课时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知道得很清楚”。教学目的中的“了解”水平,其下位概念有辨别、识别、辨认、认出、再认、回忆、说出、描述、复述、背诵、写出、列出等,表述课时目标时应尽量选用下位概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概念所表述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

2.理解。意思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而领会的词典义是“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因此,理解实际上是一种“较深的了解”,就是要“懂得”事物的意义、原理、方法等。教学目的中的“理解”水平,其下位概念有解释、说明、阐述、比较、类比、对比、判断、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提供……例证、把……转换成……、预测、估计等,表述课时目标时应尽量选用下位概念。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概念所表述的学习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3.把握。其词典义是“抓住(抽象的东西)”,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学生预习了“量变与质变”这一课题之后,能把握其内容要点,这里的“把握”是“归纳”或“概括”的意思;读了某篇科技说明文,能把握文中重要信息,这里的“把握”是“筛选”或“整合”的意思。因此,在表述课时教学目标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把握……”尽量用“把握”的语境义来叙写。

4.掌握。其词典义是“熟悉并能充分支配或运用”。对某个知识点,如果只是了解了、理解了或者把握了,而未达到灵活运用,就不能表述为“掌握”。

5.培养。其词典义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有的教案这样表述课时目标:“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短短的一课时能培养出什么呢!这种宏观概念的叙写在课时教学中既无法实施,也无法检测。

如果培养的是认知能力或者涉及知识、过程、方法等,应尽量从“了解”、“理解”、“把握”、“掌握”等词语的下位概念或者语境义中选取。如果培养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则视具体情境而灵活表述。这是因为:人的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质上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表述时采用一种开放的形式,不强求统一的规格和标准,适度的模糊、笼统是允许的。

三、 提示条件

条件是指制约学习行为、影响学习结果产生的特定前提。条件的表述有四种:

一是辅助手段,如:“可以用计算器。”二是信息提示,如:“给出碳酸氢钠(NaHCO3)的分子量,能计算出……”三是时间限制,如:“在10分钟内,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四是情景限制,如:“在课堂讨论中,能……”

条件在表述时,有时可以省略,如:“学生能熟练地说出离子反应的类型。”这里就省略了“学完离子反应的概念之后”这一条件。

四、 预设水平

水平是指课时目标应达到的表现程度。如高中语文的大作文应“不少于800字”;高中数学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某老师要求“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写出通项公式”。这里的“不少于800字”、“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写出”就是“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存芳.学校文化的使命和目的.教学与管理,2008(3).(责任编辑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