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产量与密度和植株等距分布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产量与密度和植株等距分布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的理论是:密度与产量之间有准确的数学关系,随密度增加产量有个高峰值,之后,随密度增加产量开始下降,即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单株籽粒产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呈直线下降趋势。

关键词:玉米产量;密度;株距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58-1

近年来随着化肥投入的增加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玉米产量提高迅速,出现了很多公顷产量在8000公斤以上,乃至100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不少村屯公顷产量平均达到6000公斤以上。但在生产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限制产量提高的因素,尤其是种植密度不合理、种植株距不等。

密度与籽粒产量之间有准确的数学关系,据有关报道,二者相关系数为y=-0.98~-0.99之间。

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量的减少量取决于植株数量的多少和株距的远近。产量的减少是由于株间对光、水和其他植株共同需要的生育条件的竞争所致。单株产量因邻株的竞争而减少。各种因素的株间竞争所有形式统称为“拥挤”,竞争的形式是通过植株高度、茎粗、叶的形状、长短、根系强弱等各种几何关系进行的。二株间的拥挤量是二株间距离的函数,随株距变化而异。假如二株长在一起时,其拥挤值是1,随株距增加而拥挤值在变小,并趋向于0,当二株间达到一定距离时,拥挤值虽然不是最小,单株产量也不是最高,但群体产量最高,这时的密度最合理。

在密度试验和田间调查中证实了上述的论断。下面是四单十九玉米密度与产量关系的一组数据。

以上数据说明,随着密度增加单株籽粒产量下降,到产量高峰值之前幅度较小,而总产量则随株数的增加而提高。当株距缩小到30~34厘米时,过了产量高峰值之后,单株产量下降幅度很大,这时增株所增加的产量之和小于单株籽粒产量大幅度下降之和而减产。说明密度增加到产量高峰值之前,株间竞争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主要矛盾不是光合效应,而是株间营养条件的差异。密度增加到产量高峰值之后,株间竞争力增强,拥挤值变大,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光合效应,而且使营养条件也变恶劣,单株籽粒产量大幅度下降,超过了增株所增加的产量,而减产。由此看出,类似四单十九叶子是疏散型的玉米种植株距以37~42厘米为宜。公顷保苗株数可达到4~4.5万株。

在确定种植密度之后,植株在田间分布是否均匀一致,对玉米产量影响也是很大的。适宜的密度虽可使株间拥挤值变得较小,但株间距离不等也会造成拥挤值的较大差异,而由株间竞争的影响,造成大小穗差异较大的现象,并会增加小穗比率而降低产量。因此要采取等距种植方式,使各植株所处土壤、空间等所需生育条件基本一致、生育均衡,其株间竞争力也近似相等,就会大大减少竞争对产量的影响。从而可大幅度增加大穗比率,提高产量。下面是玉米等距种植和不等距种植的两组单株产量数据(各调查10株)。

从以上数据看出等距种植的穗长最大差为6厘米,邻株最大差2.5厘米,单株粒重最大差75.82克。邻株最大差29.77克。不论穗长、还是单株粒重有很大近似相等的株,较为均衡。而不等距种植的穗长最大差14厘米,邻株最大差3厘米;单株粒重最大差为193.12克,邻株最大差35.87克。不等距种植株间产量差异大大超过等距种植的。如果把单穗粒重175克以下划为小穗,175~250克为中穗,250克以上为大穗,看其各占比率情况。等距种植的没有小穗、中穗只有一个,占10%,其余全是大穗,占90%。而不等距种植的小穗5个占50%,中穗4个占40%,大穗1个占10%,二者相差悬殊。如果采取等距种植把小穗提高到中穗以上水平,就可增产40%以上。目前玉米公顷产量多在5000公斤以上,按增产20%计算,每公顷可增产1000公斤以上,可增值450多元,等于每公顷的化肥投资。目前各地玉米种植面积都较大,如果普遍采取等距种植措施,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大的。此项技术实施又较简单,只要做一个等距划印器(多齿耙子)进行划印等距播种就即可。

作者简介:王雪梅,女,镇赉县种子管理站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