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华人寿再“补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华人寿再“补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接近新华人寿的知情人士透露,新华人寿计划近期发行40亿元的次级债。

如果计划实施,这将是新华人寿继2010年11月完成140亿元增资后的第二次“补血”。前者将其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低于监管标准的30%提升至130%的达标状态;后者则有望将这一关键指标提高到150%的良好水平。

上述举动被其内部定义为为上市“清障”。一系列增资举动,直接关系到新华人寿能否如愿达成2011年上市的目标。

尽管具体上市时间未有定论,但为新华人寿提供上市服务的中介商们已悉数到场。保荐人、审计师、法律顾问、精算顾问等均已确定,部分机构已入驻新华人寿的大楼。

因“倒关(前任董事长关国亮)”而经历震荡的新华人寿,寄希望于IPO来实现蜕变。

40亿元次级债

“通过发行40亿元的次级债,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可提高到150%左右”,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这将有效改善新华人寿的财务报表,进而有利于新华人寿的上市计划。

即便算上不久前进行的140亿元增资,新华人寿当前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仅为130%左右,虽然及格,但算不上优秀。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率为100%至150%的公司为充足I类,150%以上的为充足II类。对于充足I类公司,保监会可以要求其提供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此外,此类公司的利润分配也有所限制,只能选择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可分配利润,和根据偿付能力编报规则确定的剩余综合收益之间的低者作为利润分配的基础。

某合资寿险公司精算部人士表示,对于资产结构不好的I类公司,会有很多资产不被认可,剩余综合收益会较低。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上述规定限制了股东利润分配,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则会影响每股收益。

对于强力推进上市计划的新华人寿来说,13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显然不是一个足以取悦投资者的状态。

新华人寿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新华人寿的决策者们希望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到150%以上,“越充足越好。”

因此,新华人寿在2010年12月启动了“锦上添花”的次级债项目,并希望能在2010年底前完成次级债的审批和募集工作,以使当年的财务报表更加好看,进而为2011年的上市铺路。

“募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新华人寿目前最大的股东汇金公司可能予以协助,对于汇金旗下的工农中建等银行来说,40亿元实在不能算作一个大数目。

但保监会的审批可能成问题。

去年12月28日上午召开的全国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下称全保会)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明确表示,要严格次级债发债条件和认可标准,纠正一些公司过度依赖次级债维持偿付能力的做法。

12月10日,保监会还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募集次级债规模的上限,为上年度净资产的50%。这与当前施行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不超过上年度净资产100%的发债额度相比,规模上限缩水近半。

根据目前施行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募集次级债规模的上限为上年度净资产的100%。据悉,新华人寿上年净资产约为42亿元,此前未曾发行过次级债,此次发行40亿元的次级债已接近上限。

《财经》记者获悉,截至12月29日,保监会尚未批复新华人寿募集次级债的申请。

上市“清障”

“我们现在的关键任务还是‘清障’。”在新华人寿增资140亿元之后,上述新华人寿内部人士透露,所谓“障”,仍是指偿付能力问题。

在新华人寿增资140亿元之前,新华人寿一度长期受偿付能力问题困扰。

2000年8月,新华人寿引进苏黎世保险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发展公司等四家外资股东,不久后资本金增至12亿元。

此后历经“内部人”关国亮的,保险保障基金接手,孙兵时代业务快速发展,保费收入超过泰康和太保稳坐国内寿险业第三把交椅,直至2009年底保险保障基金退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汇金公司)接手,新华人寿的资本金一直没有增加。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已经严重不足,保监会数次向新华人寿亮“红牌”。

上述新华人寿内部人士透露,140亿元增资之前,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约为30%,属于严重“不及格”。

2009年11月,汇金公司作价40亿元,购买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所持有的新华人寿38.8%的股份。此后,汇金公司任命康典为董事长,太平人寿原董事长何志光加盟新华人寿,担任总裁一职。在新任高管团队的带领下,新华人寿2010年开始研究提高偿付能力方案,并启动增资项目。

2010年11月底,新华人寿向股东定向增发的140亿元资本金全部到位,新华人寿增资项目完成。是次增资,新华人寿按照内部原有股东每持有12股认购14股的比例,共发行14亿股,每股价格为10元。

而此前,新华人寿原股东北亚实业将所持5.7%的股份,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11月17日,世纪金源和华泽集团拍得北亚实业所售股份。

目前,监管机构正在对新替换入场的股东进行资质审查,如果增资顺利完成,新华人寿资本金将达到152亿元。

但据《财经》记者了解,截至12月29日,监管层尚未批复新华人寿的增资和股东变更。

不过,在全保会上,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梁涛表示,“截至11月底,寿险公司中偿付能力不足的有两家,其中一家有望年内重新达标。” 市场人士认为,这家有望在2010年底前解决偿付能力问题的公司即新华人寿。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增资完成后,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到130%左右。至此,困扰新华人寿多年的偿付能力问题终于解决。

IPO启动

增资项目完成后,新华人寿的上市同时启动。

尽管上市仍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在北京永安里长安街南侧的新华人寿总部,在这座关国亮当年隐形投资的、直到2006年才过户到新华人寿名下的新华保险大厦里,备战上市的保荐人、审计师、法律顾问齐聚。

新华人寿增资项目的财务顾问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将继续担任新华人寿IPO的保荐人。目前,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各六七人的团队皆已入驻北京建国门外的新华保险大厦,共同占据其中的一间办公室。

对面的一间办公室,则忙碌着新华人寿的审计师,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们――年度审计已经开始。

新华人寿的法律顾问则是通商律师事务所,其办公地点就在新华保险大厦六层。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Towers Watson)则将担任新华人寿的精算顾问,审阅新华人寿的内含价值报告。

兵马齐备,但时间表仍不能确定。是H股上市,还是A+H同步上市,也未能确定。

接近新华人寿的人士表示,最终方案可能要到元旦之后方能确定。什么时间上市,亦需要等待监管机构批复140亿元的增资之后方能确定。如果增资在2010年底前批复,那么新华人寿最快可在2011年三季度前上市;如果增资拖到2011年获批,上市时间可能会往后推一个季度左右。

因为,香港联交所有关规定要求,申请H股上市的公司在半年之内股本不能有变化。因此,在保监会批准新华人寿的增资半年后,新华人寿才能递交H股的上市申请。

与H股相比,A股上市的条条框框更多,相对更难一些。近年来监管机构对公司两地上市有诸多限制,比如两地上市的时间间隔、两地上市的价格差异,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在窗口指导时均有要求。对于新华人寿,A+H同步上市一步到位的方案显然更有利。

去年11月底,在亦庄数据中心的IT建设沟通会上,新华人寿副总裁刘亦工表示,不排除A+H同步上市的可能。

这并非新华人寿第一次筹划上市。早在2001年,时任董事长关国亮曾启动“内地保险第一股”的上市进程。2003年6月份,保监会原则同意了新华人寿上市,计划融资40亿元,但终因实际可发行规模大大低于预期,上市计划于2004年10月份宣告中止。

与新华人寿的财务状况相比,投资者会更担心其管理层的磨合和稳定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认为。

内控则是新华人寿的另一软肋,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孙兵时代的业务快速发展,与高费用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手给费用,一手要保费,至于怎么收来的保费不管。在激进的政策下,销售误导、骗保、套取费用的行为存在不少,“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曝光。”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少有19家保监局共处罚了40次新华人寿的分支机构或个人,处罚事由包括虚列费用、欺骗投保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等。

有鉴于此,新华人寿2010年已聘请了安永为其做内控合规方面的咨询。据悉,目前第一阶段的方案已经做好,并下发到各省分公司。

本刊记者汪玉茜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