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对职教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对职教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技能训练过程,为了有效地提职教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和训练。本文有针对性的通过三个层次的由浅入深的训练,旨在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期达到“不教之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职教性 阅读训练

一.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职教生正处于青年初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上不大下工夫,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奋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记忆力强,理解力也在发展。根据职教生的心理特点,在初始阶段,首先要狠抓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基本功训练。

1.集中注意的能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目的关系到注意力。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加强活动,造成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感知、记忆、思维、反应都灵敏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为此,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运用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学习语文的意义,增强学习信心,明确教学目标,激励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同时,适当地进行有分寸的、对事不对人的批评教育。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要随时纠正。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对某段文字认真阅读进行理解,有的学生一掠而过,这就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职教生大多比较懒惰,不愿带工具书,更不愿使用工具书。每次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词,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查得又快又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学生要会查阅各种字典、词典,能根据上下文义,准确地选择义项,不仅懂得它们的含义,而且注意它们的用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要靠平时的训练。

3.写读书笔记的能力

不论是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还是课外阅读课,都要求学生学习写读书笔记。学生初写读书笔记定会感到困难,教师要授之以法,循序渐进,严格训练,逐步提高。初始时,只要学生能写就给予表扬或鼓励,当树立了信心,再提高要求。

4.适量记诵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诵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记忆和运动记忆,维持记忆时间长;它能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与理解速度。学生读书,总爱犯有口无心的毛病,思维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字面意层,至于隐藏于字面意层下面的内蕴的情感意层、逻辑意层往往难以发现。在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既紧扣课文内容,又具体、浅显的题目,让学生笔答。在好胜心、表现欲的驱使下,学生们积极思维,一般都能聚精会神的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这时课文也就基本理解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略作归纳,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时再对学生提出背诵要求,效果较好。

5.快速阅读的能力

速读能力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快速感知,更要指导学生快速思考,特别要训练学生跨句推理的能力。训练时,可利用职教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竞赛的方式进行。速读训练,始于课内,而完成于课外。因此,要养成学生在课外高频率的阅读,才能提高速读技能。

二.质疑启问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要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奉送”,缺少自己去“发现”的思想准备。阅读课文漫不经心,只满足一知半解,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他们不想质疑,也提不出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足够的时间,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经常表扬或鼓励爱质疑的学生,姑且不去权衡问题的质量,使学生消除顾虑,敢于不断地质疑。这样就会慢慢地形成敢于质疑的好风气。记得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荔枝花多花期又长可为什么民间有‘十花一子’的说法呢?怎么才能让荔枝多挂果呢?”课堂气氛很活跃,略做思考后,同学们争着回答,“因为荔枝的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可以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正当我满意地点头称赞时,一位男同学突然发问:“那结出的荔枝岂不成了杂交品种啦,能好吃吗?不会变种吗?”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筋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都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问题又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高质量的,因为这样的学生已经找到了自学的途径,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职教生的思维方法仍容易片面、肤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要把教学目的、要求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逐层逐段给自己提出问题,多从几个角度想问题,将这些问题按写作方法、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分类梳理,使学生着眼于重难点,抓住主要矛盾,从中找问题,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转圈圈。在这一分析整理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明白提问不仅仅是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还应该在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并教会学生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联想,多逆向思考问题。如运用比较阅读法,把同类题材或写法相似的文章作比较,同中求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阅读迁移能力的训练

“迁移”也叫做“训练的转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阅读教学中的迁移,一般说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所起的积极作用,“温故知新”;另一方面要尽量做到知识类化,把所学知识纳入相应的已有知识体系,找出新旧知识的共同点,“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将前面对《清塘荷韵》的学习进行一次比较阅读,找出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抒情和文章主旨表达上的异同,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

通过具体课文的阅读,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不教之教”的教学目的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注意为迁移而教。应该让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例子的阅读、分析、研究,不断地把新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篇章中去,从而了解种种语文现象,认识种种语文本质,熟悉种种语文技能,逐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可是有些教师把讲课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每教一篇都从形式到内容,面面俱到。这样教,最多只能是教一篇会一篇,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费时多而收获小。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使教材为培养“迁移”能力服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心理中的重要课题,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以旧带新,促进迁移;根据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推导,获得新的知识,指导学生明确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来所学的同类知识归并到一起,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渗透,从单一到综合,引出知识的规律。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就学生们了解的观察点而言,这是一篇以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为写作方法的记叙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阅读《我的空中楼阁》,使学生对写景文章的结构顺序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阅读能力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不教之教”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有步骤的训练。这种训练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创造性的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比较阅读,多类比联想,运用类推、归类等方法达到知识的迁移。教师要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使导学更有目标,以提高职教生的阅读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苏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