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受热度:新型工业化如火如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受热度:新型工业化如火如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月10日,农五师新疆金五星新材料公司总投资1亿元,年产3万吨碳化硅项目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农五师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农五师牢固树立“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5个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8亿元。

这只是近年来兵团各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兵团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优势转换,对内扶优扶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业规模迅速扩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等六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

十年来,兵团经济转型成效初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4.3:29.7:36调整为2011年的33.8:37.9:28.3,实现了以由农业为主向以二产为主的重大转变。

十年来,兵团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更足。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聚集作用日渐增强。目前,兵团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兵团级开发区、园区达22个。

“绿洲经济”加快转型

今年75岁的吴国富是农四师六十五团的一名退休职工。1960年,他从河南支边来到兵团。之后,便在伊犁河谷扎下了根。

多年来,“恐工症”始终是吴国富这样的老职工们挥之不去的阴影。上世纪80年代,团场兴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一些团场在短时间建起了数十家工厂,乡镇企业的发展还被列为团场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1994年年末,兵团乡镇企业总数接近2万家。但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似乎是一夜之间,团办工业从“春天”一下子走入了“冬天”,不少团场由于办工业,把几十年辛苦积攒的“家底”全贴了进去。以至于当时,一些师、团领导谈到发展工业时,“危险”二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到2004年,兵团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6.2,低于自治区17.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

兵团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绿洲经济”正面临一次关键的转型。

2005年,对于兵团来说是意义非同凡响的一年。这一年7月,兵团党委召开了高规格的工业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在兵团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

这次会议被经济界人士称之为兵团人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的一次会议,他们认为这是兵团工业止跌回升的一个重要“拐点”。

在这次会议上,兵团党委果断决策,要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打造一批转换带动能力强、支柱作用显著的重化工企业,尽快改变兵团二产比重低、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局面。

这一年,位于军垦新城石河子的天业集团被光荣地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他们以此为契机,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变被动的环保为主动的环保、将各类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的基本思路。很快,一首石头、盐巴、煤炭的“交响曲”响彻天山北麓。

2006年4月30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亘古荒原上,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另一个龙头企业——鸿基焦化,仅用了9个月时间,一期40万吨焦化项目建成点火,进一步凸显了兵团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坚定决心。

2007年3月,兵团党委再次召开工业工作会议。会议前,一份材料发到了每一位与会者手上。他们翻阅后惊奇地发现,2005年和2006年,兵团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18%的预期目标,分别达到20.4%和19.1%,成为兵团恢复建制以来增速最高的两年。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兵团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确定加速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随即,涉及兵团4个师13个配套项目的两大支柱产业迅速启动。同时,兵团决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确立了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氯碱化工产业的支柱地位,南岗建材、青松建化、天富热电、大黄山煤矿等一批大型企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推动兵团新型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六大产业”撑起“脊梁”

2009年6月1日,石河子市晴空万里。这一天,兵团工业工作现场会议在这里召开。

这是继2005年兵团党委工业工作会议和2007年兵团党委工业工作会议、兵团团场工业经验交流会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工业工作会议。

会上,兵团党委高屋建瓴地提出兵团要迅速转变“以农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继续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一时间,工业兴则经济兴。集中力量、聚精会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成为兵团上下的共识。

地处伊犁河谷的农四师长期以来背负着这样一个名号:农业强师、工业弱师。现实告诉农四师人:仅靠农业的发展无法改变全师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综合实力弱的窘况。

为此,该师党委明确提出:农四师经济要大发展,必须下决心大力发展工业。随即,该师党委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强师、工业富师”发展战略。

思路一变天地宽。农四师很快确立了“精食品、强建材、拓能源、兴矿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工业发展思路,从“十一五”开始,更加明确和细化了打造食品、建材、能源、化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5个产业群的目标。

发展需要龙头带动。为了实现工业快速发展,农四师将伊力特、南岗、绿华等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通过资产重组、引进外资、盘活存量等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为新型工业化“加速”。

现在,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中国白酒工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伊力”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十三师按照“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思路,充分利用哈密地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紧紧抓住哈密被确定为国家煤炭生产基地、能源开发基地和自治区“西煤东运”、“西电东送”战略能源基地的机遇,力争把农十三师建成兵团东部新能源基地,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的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这个师先后组建了煤化工、钢铁、建材、矿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同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围绕大工业项目的上下游产品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

而目前,兵团食品、纺织、建材、化工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形成,能源、电力等基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六大产业”支柱地位初步确立,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大幅增长,一批批投资数亿元乃至数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撑起了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脊梁”。

“洼地”效应日益凸显

2000年4月,当国务院正式批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时,他们的注册企业只有区区10家,生产总值也只有1486万元,税收仅210万元。

3年后,石河子市民对开发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石河子东面出现了一片“红树林”。意思是说,林林总总的建筑工地耸立起一片钢结构建筑,远远望去,像一片红树林。

这一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实现协议招商引资项目金额8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2.29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家。这一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兵团的57.9%,占自治区的37.3%。

也是在这一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石河子召开“自治区招商引资石河子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疆推广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经验。

9年后的今天,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俨然一派绿洲新城尽朝晖的蓬勃景象。

浙江雄峰集团、江苏华芳集团、西安豪泰棉业等近150万纺锭和1000台宽幅无梭织机等项目,使石河子垦区年产的20万吨棉花就地转化成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我国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基地——天业工业园区,节水器材年供应能力达到750万亩以上;贵州航天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贵航采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形成年批量生产100台采棉机的能力,成为全球第三家能够整机生产大型自走式采棉机的企业。

到2011年,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100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实现税收1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亿元,增长94.8%。

一切还在继续。

农八师天山铝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高精铝产品加工、配套建设160万吨电解铝及90万吨碳素、330万千瓦自备电厂。

新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260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多晶硅、1000兆瓦硅片、1000兆瓦光伏电池、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建设2×330兆瓦自备电厂。

新疆西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有机硅、20万吨工业硅、20万吨甲醇、7万吨氢氧化钾,配套建设2×330兆瓦自备电厂。

这些项目总体呈现投资规模大、联动效应强、自有资金足、科技含量高、建设速度快的新特点,总投资额近100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税收近50亿元,提供就业机会6万个。

如果说,8年前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显得有些“孤单”,那么时下,阿拉尔工业园、库西工业园、图木舒克工业园、霍尔果斯工业园、五家渠工业园、五五工业园……正在天山南北“大展拳脚”,已经成为兵团打好经济发展这场仗的重要的前沿阵地。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园区是载体,园区工业是主体,团场工业是补充。要充分发挥园区的承载作用,坚决落实企业进园区、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大力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

一栋栋现代化厂房,一个个气势磅礴的工业园区,一条条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生产线……这一切预示着,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大道将越走越通畅。

声音

电网不再是“蜘蛛网”

农一师电力公司总工办工程师王志刚:回忆起十年前,王志刚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团场农业用电负荷低,工业发展又滞后,供电量低得可怜,全年的用电高峰期负荷也不过400多千瓦。再加上电力设备老化、供电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电网的稳定性很差。

“当时团场流行一句话:一有雨雪就停电、一有风沙就倒杆,一点也不夸张。”王志刚说。

2000年到2004年,农一师电力公司启动了农网改造工程,短短几年时间,农一师各垦区的110千伏变电站多了,变电容量成倍增长,110千伏输电线路多了,电杆也多成了更加高大的铁塔和水泥电杆,线路更有保障了。这让王志刚看在眼里、喜在心底——这才像电网,不再是老百姓说的“蜘蛛网”了!

王志刚还欣喜地说,现如今先进的光纤通讯全面取代了过去的载波通讯,电网数据传输更加及时准确,减少了事故的误报误送,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系数。

2010年后,随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深入开展,阿拉尔市“三化”建设快速推进,尤其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先头兵,电力建设走在了最前列。

截至目前,农一师电力公司共有11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线路近千公里,35千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遍及农一师各个垦区团场,供电稳定性和安金性保障也较十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节水技术”十年发展路

天业节水公司生产第三党支部书记夏建国:现年58岁的夏建国是天业一名老党员,他自1995年进入天业节水公司以来就和塑料加工和节水滴灌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的时候我参加了当年兵团牵头组织的,首次一次性推广13万亩天业膜下滴灌誓师大会,天业集团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面积推广“天业膜下滴灌技术”,兵团党委也很重视,决定把它当成一项新生事物和兵团的一个拳头产品,推向全兵团、新疆乃至全国。夏建国回忆说。

十二年以后,如今天业节水技术在全国已累计推广4895万亩地,并实现了中国节水灌溉技术首次大规模输出国外,成功走向中亚、非洲等13个国家,国外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万亩。目前公司具有年产600万亩节水器材的生产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节水灌溉企业。

“我在实际丁作中亲自见证了广大农民在使用滴灌前后的对比,为农民能用上这么好的技术感到高兴!”夏建国笑着说。

对未来节水技术的发展,夏建国充满信心地说:“节水技术是国家大力推广的一项惠民技术,这为我们集团带来了机遇,也为农民带来了实惠,我相信天业能够继续秉承自己‘生产中国农民用得起的节水器材’的发展宗旨,借助国家的好政策,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要不断地学习”

农二师三0团棉花加工厂质检员唐瑞:唐瑞1996年就来到了三0团棉花加工厂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说起从事了十几年的工作,唐瑞对这些年来的变迁不胜感慨,“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工厂的收购检验基本上是靠“眼看”、“手摸”、“嘴说”的粗放式检验,检验标准也基本上是凭主观经验而定,植棉单位对这种做法很有意见。”他回忆说。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唐瑞指着自己如今使用的检验仪对我说:“如今收购检验全是依靠仪器测量、密码检验,杜绝了人为的主观臆断,让承包户心服口服。”

“现在收购质检的环节增加了,机采棉的加工难度也比手采棉的大,因此整个生产加工成本就增加了,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加工厂的效益会降低?”笔者问到。

唐瑞摇着头说:“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生产加工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单线生产变为两条加工线,因此加工效益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成倍地增加了。”

十年悄然过去,唐瑞目睹了棉花加工厂这些年来的点滴变化,向己也在一同成长,他说在他心里,最大的感触就是“随着新没备的引进,棉花收购、加工质榆标准的使用,对我们质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不让自己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而对变化,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