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怕文言文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怕文言文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反思,笔者总结了:分层、分阶段地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不再怕文言文,而且步步走近文言文。

关键词:分层;分阶段;有效且高效;文言文

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如同一块鸡肋。但是,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是师生的共同梦想。

前几年,升入高中的学生回来跟我交流:“高中的文言文很难,老师两节课就搞定很长的文言文,我们听得晕乎乎的。”我听后不断地反思,厉害的学生都说难,那其他不是不用学了?初中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高效?怎样才能让学生独立行走?怎样才能跟高中接轨?

一、创设文言文有效课堂

(一)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目标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教学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语言障碍。字、词、句、篇全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学生必须解决字面问题后才能进入到类似于现代文的一般阅读。因此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是搭建一座文言文与现代文之桥。这也是笔者要谈到的问题。

(二)有效课堂的理念

1.有效课堂的要求

课堂教学要教好每个学生,“每”,揭示了有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课堂的核心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而决不是只教好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几个尖子生。

2.有效课堂的创设

“教学是为大脑创设丰富学习环境的过程。基于脑的教学是一个通过多样选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全方位的学习方式的过程。高效的教学要确保学习环境的挑战性、新异性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是否能静下心来学习古人的东西并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习的深度和质量。笔者认为分层提出教学任务,符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符合学生能力发展规律,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完成当前的学习,更能唤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令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这与崔允教授说的“有效的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能力、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可选的内容、作业或评价”不谋而合。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才能被激发。齐莫曼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置、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策略运用等自主学习过程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越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强,他们越会选择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学校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用“一刀切”的方法根本满足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更是没有那个能耐要求学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班级,以照顾各类学生的面子。因此我们只有改变课堂,使课堂有效且高效。

二、有效课堂实施的步骤

初一第一学期,提出以下要求:

A层:

1.熟读句子,把注解套进句子。

2.画起并识记书下的注解。(这是考试的重点)

B层:

1.完成A层的任务。

2.借助注解理解句子的同时研读难点词。(老师给出)

C层:在完成A、B层任务后完成以下提高性任务:口头翻译一遍文章,难的或不懂的要画起。(这是必需完成的,而且是与A、B层的学习时间同步)

教师先对学生分层安排座位,这样便于学生之间交流,A、B层成方形分列在讲台左右,C层在他们后面,但不指明谁是哪个层次。学习任务提出后,学生觉得自己是哪个层次的就完成该层次的任务,完成后可以挑战更高的层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刚开始上课多关注A层,这类人要给予的是信心和帮助,同时要强调任务。接着看B层,要给予其方法的指导。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初一接触到的文言文,学生不理解的字,最好的办法是组词。一个字往往能组很多个词,但真正能用的就那么一个。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组词后代入检验。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养成了。C层在刚开始时就要养成习惯,教师不正面给出答案,只教方法,学生还可以查字典。字典里有很多意思,教师需要教他们从例子中选择相似的,强调他们要记忆,不能每次都查字典,识记累积,往后才有内存可用。对于这一层教师要重视思想灌输教育方法的指导,到后阶段就加一个重点――句子翻译要注意完整性。教学中鼓励高层次思维是符合脑科学视野的教学要求的。

每一节课都要留10分钟左右全班交流,交流他们遇到的难题,以及自己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在和他们交流时收集到各个层次发现的问题,或强调重难点的地方。比较短的文章,一堂课的时间就可以解决词语和全文的理解;长的文章就一堂课梳理文章大意,一堂课巩固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和练习。

下课前要有反馈检测。90%是书下注解,10%是教师刚才强调的重难点(有可能是补充性的知识)。

初一第二学期,提出以下要求:

A层:

尝试完成上学期B层的任务。

B层:

1.完成A层的任务。

2.口头翻译一遍文章,难的或不懂的要画起。(小组内交流翻译一遍)

C层:

1.完成A、B层任务。

2.动手翻译一遍文章,难的或不懂的要画起。(这是必需完成的,而且与A、B层的学习时间同步)

3.学习时注意把旧的知识迁移到当前的学习中,另外要积累一词多义。(从当课开始,有能力的还可以迁移积累以前学过的文章)

本学期的文言文教学,在课前,教师呈现以前学过的文章里又在本文将出现的词,把它作为一个回顾性的检查提问。课堂学习中,教师在巡视时对学生的指导也是如此类推。本学期新增的任务是对C层的指导,强调他们能回忆起以前的旧知识――出现该字词的句子能背下来。(教师在课前的小测作为一个暗示性的示范)强调多义字一定要记住它不同的解释;初步分析它的词性、结构、位置。最后一点是针对班里的特优学生。这有利于考试的附加题得分。

在巡视的过程,我会大力表扬有进步或表现突出的同学,尤其是进度快、完成好的同学,如某某同学已经完成了多少、对了多少。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他们也受不了刺激。欧镇恺(2010学年的学生),学号24,第一学期的语文成绩基本是60到70,他不爱发言,我一直很少提问他,也很少让他当小老师,但我会经常报他的学习进度,以致麦梓华、麦诗敏、李梦瑜、丁楠、镇亮等人都抢着让我检查进度。整个班的学习气氛就越演越烈。镇恺的成绩从初一下学期就没下过80分,经常还是85左右,初二第一学期期末就考到90分。

初二第一学期,提出以下要求:

A层:

1.完成上学期B层的任务。

2.书面翻译一遍文章,难的或不懂的要画起。

B层:

1.完成 A层的任务。

2.能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注意把旧的知识迁移到当前的学习,另外要积累一词多义。

3.自我质疑,尽量把每个字词都弄懂。(尝试阶段)

C层:

1.完成A、B层任务。

2.能把一词多义归纳好。

3.能自我质疑,把每个字词都弄懂,交流时以教师的角色出现,为大家解疑。

这学期的反馈检查有2轮。第一轮是以提问优生和特优生,了解翻译的情况,然后被A、B层质疑,借此解决难点。教师引导被提问的优生从规律性的东西考虑,或总结新的规律。第二轮是全班反馈小测。

这一阶段是生死关头,初二的文言文最多,时间又紧,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决定了课堂的有效度。郭树坚(200年的学生),学号43,接手时是60分的人,是班里同学讨厌、取笑的对象。我觉得他挺可怜的,于是经常课堂上提问他。刚开始提问,学生会起哄,我也不发火,只是等大家笑完,再让他说,一旦答对就大力表扬。他的命中率极高,久而久之,同学不再笑了,反而遇到难题会积极要求他来回答。他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成功跃升为优生。我在两个班里大肆宣传他的经验,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与此同时也有一批同学得到提升,像冯梓俊、姚天雄、陈浩、黄旭炎、何梓恒等。何梓恒说:“我现在上语文课最有成功感了,尤其是上文言文,我也可以当老师。”我觉得,我们没有课外的辅导时间,只能争取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取得最大的效果。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初二第二学期,提出以下要求:

A层:

1.完成前一学期B层的任务。

B层:

1.完成A层的任务。

2.自我质疑、思考,把每个字词都弄懂,同时能比较着学习。交流时以老师的角色出现,为大家解疑。

C层:

1.完成A、B层任务

2.能自我质疑,思考,能基本把整篇文章自行弄懂,作为裁判者出现,并为同学解说理由、规律。

初三的文言文比较长、任务重,A、B层在完成上学年C层任务时,C层早就独立行走,教师只需要偶尔指导,更多时候他们可以离开座位去跟学生交流。

三、有效课堂下附加题成绩比较

200年一学期(初二的6个班附加题得分情况,我的实验班是中途接手的)

1(试验班) 2(试验班) 5 6 9 10

级排名 14 11 13 3 1 6

附加题得分率 2.914894 3.1 2.8 3.0 3.2 3.1

200年二学期

1(试验班) 2(试验班) 5 6 9 10

级排名 8 13 10 6 1 9

附加题得分率 3.408163 3.23913 2.35 2.67 2.7 2.4

2011学年一学期(这个表是初二的6个班附加题情况。)

1(试验班) 2(试验班) 3 4 11 12

级排名 9 13 5 10 7 8

附加题得分率 4.32 4.2777 3.41 3.41 3.7353 4.0625

以上的几个表不能说明什么,我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我铭记着: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稳打稳扎,不要轻言放弃,不要轻易跳级,不要被学生偶然的顿悟欺骗,不要被学生停滞不前或退步吓倒,坚持就是前进。这是学习的“高原现象”。

看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不断改变,成绩不断的进步,我尽管没有获得特别的奖励,但依然很高兴,因为我的学生因独立,而越走越远!学生今天的教学是为了明天的自学。那学生还用怕文言文吗?

参考文献:

[1][美]Jensen,E.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运用研究中心译.《适于脑的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7页.

[2]崔允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