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受天磨真硬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受天磨真硬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过我散文集的人,都能从中看出我坎坷的人生轨迹,人生路上不免有一些雾霭经常笼罩在头顶,歧路彷徨中总希望能有人伸出援助的手,更多时候希望能从那些励志的榜样中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依附的精神之杖。在我采访的众多政界名流和商界成功人士之中,有两位商界奇人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的人生,随便撷取一段,便是一个传奇的励志故事。

第一位是我刚刚加入记者行列时采访到的,那时他的公司已在美国上市。一脸儒雅的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那么朴素,穿着黑色的对襟大褂,因为近视而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深深地爱上了医药产业,花甲之年,他还依然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地奋斗着,在他眼里,人生从来没有休止符。

他说,自己在中由于拒绝揭发领导“问题”而坐牢,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被投入监狱后,甚至有人使坏让他的妻子自保和他划清界限。对于困境中的他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他说,那样的年代里,他不怪妻子,要怪只能怪时代的车轮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即便坐牢,他也没有失去人生的信念。等到被释放出狱后,他想,人生总得继续,好在自己还有一技之长。于是他开始了走乡串户地帮人照相,靠着照相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老朋友久别重逢。那时的他差不多已经是知天命之年。老朋友作为广西一家药厂的厂长,给了他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帮忙做药的半成品。

完全不懂制药的他,开始埋头钻进浩瀚的药书里,寻觅真经。他告诉记者,“我开始做制药生意的时候,很多化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只好从头看化学书,有时候还要学习晦涩难懂的古文,在钻研道路上拜访过教授、工程师、著名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我也发表很多关于医药学的论文”。的确,而今看来,他不光是一名企业家,抛开这个头衔,他更是一名优秀的药学专家。这为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二十世纪80年代起,他利用做半成品药挣的钱开始办厂。那时政策不允许办民营企业,他挂靠办了乡镇企业。经过滚动发展,他的制药公司年产值达到七八千万,成为所在县第一纳税大户。将三七从原料出口产品做成药品,一个厂让一个县脱贫,引起了云南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时的云南省委书记视察公司时专门指示他:“一定要把三七这个产业搞起来!三七产业不仅关系全州群众的利益,对于促进全省生物经济的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

1994年6月夏天,对于一心要大展宏图的他,却是突如其来的寒冷。一纸由县委组织部签发的文件下达:免去他总经理职务,调乡镇企业局安排工作。多舛的人生,又一次和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如果接受任命当按部就班的干部,他的人生将就此黯淡无光。知天命之年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就此被动接受这样的安排了,然而他不。1995年,50岁的他带着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到昆明寻找出路。先是做起了鱼贩子,期间还替别的企业卖药,在这些磨砺中,他继续以云南文山的三七作为自己的主要产业。因为,三七已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就享有“金不换”“参中之王”等美誉。

50多岁在很多人看来是应该放弃的年纪,他却白手起家,从6.5万元资产发展到云南第一家美国上市的制药企业,凭的是一种信念。他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了总结。“总结不得了,失败了100次就有100次的经验,怕的是同样的错误继续犯下去。无论如何,只要有排除万难的信念,终会成功。”他曾在出狱后单纯地认为能够多烧一块瓦,那么就能让更多人不被风雨侵袭。他一辈子其实只想做一个好的泥瓦匠,然而,最终他却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10年后,虽然他的公司还是一个成长性企业,但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数千名员工的饭碗问题。

采访他之后,我写过一篇题为《最好的泥瓦匠》的稿子,这篇励志的稿子被多家报纸刊发并被转载。他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励志的传奇,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的确,创业的人生没有所谓的年龄限制,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创办了世界知名饮食品牌肯德基创始人的故事,他56岁才开始创业,然而最终在经历1009次失败后,他收获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巨大成功。

如果说,挫折是人生走向巅峰的基石之一,那么苦难更会逼迫着人攀向更为辉煌的人生境界。我采访的另一位英气逼人的商界成功人士,他的寻鞋经历一直让我感叹唏嘘。那些苦难的岁月,我也经历过,然而比起他来,我的苦难历程似乎不值一提了。

十四岁,他顶替父亲成了高阳陶瓷厂的一名工人。在当时许多人眼里,他已经捧上了一个摔不碎、砸不烂的“铁饭碗”,可对于渴望改变、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他来说,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和一个过程而已。

他从小就有一种坚强的意志,那就是“永争第一,永不服输”。他说起记忆最深刻的一件少年往事,十五岁时当搬运工,为了赚到6毛5分钱,打着赤脚在碎石路上挑着担子走了六七十公里,那鲜血淋漓的双脚至今还鲜亮地存活在他的记忆深处。

那年,他买了一双新胶鞋。搬运瓷器制品去建全供销社的他,舍不得穿着新鞋去爬山路。他把新鞋放到了瓷器里用扁担挑着,赤脚在刚铺好的碎石路上艰难行走。坚硬的碎石无情地划破了柔嫩的双脚,一步又一步,路上留下的全是这位少年带血的脚印。但只顾挑着东西行走的他没有感到疼痛,他把东西送到供销社后很高兴地离开了。回厂的路途遥远而漫长,他和工友们很幸运地搭乘到一辆东风车。尽管乘车的路程只有三分之一,下车时他仍然很高兴。这时的他才想到自己的新鞋,却发现自己把新鞋忘记在所挑的瓷器里面了。于是,为了那双新鞋,他又赤着脚飞快地跑回供销社。

等他回到供销社的时候,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了,是他找到工作人员为他开门的。成堆的瓷器如山一般矗立在他的面前,想要在瓷器堆里寻找一双鞋子恰似大海捞针。他努力地用自己尚显稚嫩的双手在瓷器里摸索找寻。很多次,瓷器里锋利的碎瓷片把他的手划破了,很痛,可他只顾寻找自己的鞋,完全忘记了伤痛。时间似乎凝固了,始终没找到鞋子的他急得哭了起来。一边找一边流泪,月光下缓缓移动的瘦弱身影打动了为他开门的人,于是,他们帮助他一起寻找鞋子。

终于在成堆的瓷器里找到自己鞋子的他破涕为笑,可他顾不上穿,兴奋得像一只小鸟,赤脚飞快地往回厂的路上跑去。回厂的路在夜晚乳白月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白色清辉,这时的他无比兴奋,仿佛得到了一笔世间最大的财富。只顾着高兴的他在旁人的提醒下才把鞋子穿到脚上,早已被碎石划破的双脚在鞋子的摩擦下流出更多的鲜血。快回到工厂的时候,他那双崭新的胶鞋里全是鲜血。第二天早上起来,他的双脚竟疼痛得无法落地,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每当回忆起当年那赤脚挑担行走的场景,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仍是不胜感慨,他说自己永远也没有办法把那凄惨的一幕忘却。或许就是这种赤脚负重前行的苦难经历过早地锻炼出他“永争第一,永不服输”的干劲。

两位商界奇人,用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书写着不俗的人生传奇,我想无论是谁,听到这样的故事,都会为他们的命运唏嘘感叹而获得一种昂扬的力量。“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这就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