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镇”到“市”的跨越:淄博市城乡统筹示范点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镇”到“市”的跨越:淄博市城乡统筹示范点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时期统筹城乡已成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城乡统筹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区对此类规划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本文在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在重大发展项目带动的特殊背景下,以城乡统筹为指导思想,实现由“镇”到“市”的跨越,从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试图为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和城乡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统筹城乡规划;居民点;统筹城乡产业;就业需求;社会保障政策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的涵义为通盘筹划,城乡统筹即意味着要通盘筹划城镇和乡村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乡村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等。而实践证明没有乡村的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乡村的相对落后是整体生产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城乡差距持续拉大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 城乡差距分析

2.1城镇化进程滞后,大大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萌水镇和商家镇多数为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19.1%和8.2%,从两镇的产业比重和从业人员构成看,工业产值比重各占62.52%和88.76%,二产从业人员分别占70%和60%,从而看出两镇的工业化进程非常高,但快速的工业化并没有自动消解城乡的二元结构,对城镇化的进程未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两镇的城镇化进程没赶上工业化的速度。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三产比重

2009年萌水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 2009年商家镇三产从业人员比例构成

(资料来源:《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2乡镇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低

2009年,萌水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341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644236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5652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103569万元。商家镇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以耐火材料、机械制造、五金加工三大产业为主,2009年商家镇国民生产总值为113762.6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10097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为6155.6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6628万元,。

以上看出两镇经济发展不均衡,萌水镇明显强于商家镇。从经济结构来看,两镇均由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特色缺乏,产业结构亟待提升。

2.3城乡建设用地混杂,人居环境差

两镇镇区用地布局零乱,以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工业产生的噪音和污水等对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村庄发展各自为政,孤立建设,建设标准档次低,住宅多以低层为主,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设施等。

2.4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仍低于淄博市农民的平均水平

2009年,萌水镇与商家镇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316和6870,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1%和14%,但仍比淄博市农民人均收入的8013元低9%和14%。

萌水镇、商家镇与淄博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资料来源:《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2.5人均GDP较高,进入城乡一体化初级阶段

2009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从下表比较分析看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均GDP高于淄博人均和全省人均,而且高于一体化门槛。因此,从人均GDP的角度来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已经进入一体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2009年人均GDP比较表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淄博统计年鉴》、《萌水镇统计年鉴》、《商家镇统计年鉴》)

3统筹城乡规划

3.1城乡居民点统筹

3.1.1合村并点

1)现状村庄情况

萌水镇和商家镇共辖63个行政村,村庄总户数15891户,总人口49645人。其中,萌水镇镇域范围内有36个行政村,户数8648户,总人口为28179人;商家镇镇域范围内有27个行政村,户数7243户,总人口21466人。

2)合村并点

根据不同的农业地区特征,考虑村民意愿和耕作半径,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乡村居民点迁并方案。

规划期末,现状63个村庄合并为15个居民点,比原来减少48个。其中,商家镇27个村庄合并为7个居民点、萌水镇36个村庄合并为8个居民点。

3.1.2居民点结构体系划分

居民点划分为三个结构:核心度假区――驻地片区――居民点。

1)核心度假区

位于文昌湖西岸,以生态旅游、生态人居、生态产业为核心理念,以旅游休闲为主要产业支撑,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度假、康疗养生、会议度假、生态人居为一体的高品位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城市第一印象区、生态文化产业博览园、生态人居示范区。

2)驻地片区

位于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为二、三产业及旅游人口和部分村民提供居住。驻地内村居安置的居民点共5个,分别为萌水镇的萌水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循途居民点、杨戴居民点、西商居民点、红星居民点。

3)居民点

是指萌水和商家镇驻地之外的新农村居民点,具有乡村聚落特色,结合文昌湖度假区打造乡村风情聚居区。居民点共10个,分别是萌水镇的北池居民点、泽崖居民点、碑坡居民点、龙泉居民点、北安居民点、三衣居民点、官三居民点和商家镇的冯家居民点、冶西居民点和东岔居民点,主要为村庄农村人口服务,还可承担一部分来自文昌湖城乡统筹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人口。

3.2设施规划

1)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二是居住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对于前者,公共设施分级、分类设置,即分为旅游设施、核心度假区和镇驻地设施、居民点设施。

2)市政设施

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由核心度假区和驻地片区向居民点延展,实现城乡市政设施一体化。

4 统筹城乡产业

4.1总体定位及布局

4.1.1总体定位

通过产业专题研究,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为:改进、升级第一产业、转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产业统筹的总体定位为:以文昌湖度假区高端服务业为主,壮大提升原有城镇工业,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的城乡产业共荣区。

4.1.2总体布局

规划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性质将用地分为三大片区,北部萌水镇片区、南部商家镇片区及中部核心度假区。主要的产业发展项目集中在核心度假区,两镇区内结合原有产业用地集约调整。

核心度假区,注重项目创意和特色的突出,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突出娱乐和生态的特性,打造为区域著名的旅游地产、运动康体、文化娱乐、养生疗养、观光农业和商务服务基地。

萌水镇与商家镇两个镇区内主要以城镇建设为主,两镇工业结合原有工业用地整合后各集中布置,提高入园标准,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发挥集群效应,集约发展成为新型工业产业类型。

4.1.3农村剩余劳动力分析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2009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093.03亩,每个农村人口人均农用地为0.08亩。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从业人员经济收入提高的需要,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逐渐增加。根据2020年末耕地面积,及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指标,可计算出所需农业劳动力。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受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推力的影响,城市就业岗位的拉力影响更为重要,故每个农村劳动力负担的耕地指标取高中低三个不同方案,以体现规划的弹性。

2020年农业劳动力需求

考虑到聚集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人气,以实现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2020年的农村人口规模取低值,即2020年14 亩/劳动力,则2020年农业劳动力为495人。而2020年,农村人口为2万人,按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例为55%,农村劳动力为1.1万人,则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05万人。

4.1.4就业岗位需求

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城市人口9万人左右,按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7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人为6.3万人,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05万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劳动力总计7.35万人。

4.1.5就业岗位预测

根据对2006-2009 年淄博市各区县在岗职工数统计,随着淄博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市域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0.4~0.7%,其中,高新区平均在岗职工数的增长速度稳定在3.2%。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是淄博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边缘化区域,城镇人口仅为1.25万人,在岗职工基数小,随着文昌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就业岗位数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规划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20年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就业岗位2009-2020年的增加速度在2015 年之前达到最高峰,2020年之后就业岗位增长将有较大回落。

同比形同类型发展区域,如潍坊峡山区,其2007-2015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35%,2015-2020年就业岗位平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取2009-2015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30%,2015-2020年就业岗位年均增长20%。,文昌湖旅游度假区2015年城镇就业岗位为4.37万个,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城镇就业岗位为10.87万个。

由此可见2020年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就业岗位十分充足,足够满足当地就业。

5 社会保障政策

5.1户籍制度改革

在城里有基本生存条件的人口,都可以登记为城镇常住居民,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鼓励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职业及稳定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进城镇落户。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

5.2.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平等一致的、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要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建立完善农村大病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3 教育体制改革

优先考虑学校的合理布局,遵循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

6 结语

随着进入“十二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如箭在弦,我国真正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时代。为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市紧抓当前重大历史机遇,着眼于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为试点,实现由“镇”到“市”的科学跨越,创建可进行复制和推广的统筹城乡建设新模式,力图为中国城乡格局开辟出新的局面,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覆盖全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在城乡统筹规划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城市规划,2005(10):p9-13

[2]张伟,徐海贤,县(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城市规划,2005(11):p75-85

[3]张京祥,崔功豪,新时期县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城市规划,2000(9):p47-50

[4]成受明,程新良,城乡统筹规划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5(7):p50-52

[5]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7(5):p41-45

[6]方创琳,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地理科学,2000(1):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