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刺治疗 中医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等。2008年7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口服龙胆泻肝汤配针刺方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5-62岁。均在出现皮疹后1~3天就诊。头颈部8例,其余均为胸背或腰腹部。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方法:主穴:支沟、阴陵泉、行间、夹脊穴、皮损局部。配穴:肝经郁热加太冲、侠溪、阳陵泉以清利肝胆湿热;脾经湿热加大都、三阴交、血海以健脾运湿、化瘀止痛;瘀血阻络则根据皮疹部位不同加相应的穴位,胸胁部加期门、大包;腰腹部加章门、带脉。方法:颜面部位的带状疱疹在皮损局部进行围刺,还要加上配穴阳白,太阳,颧鼹。颈项、腰背、胸腹除在皮损局部进行围刺外,还要注意夹脊穴的应用,要在皮损局部相应的夹脊穴进行行针,临床上我们通常会在相应夹脊穴上下各取两夹脊穴配合治疗进行行针,在带状疱疹皮损局部延神经走行的末端逆神经走行方向针刺行针起到收针的目的。

1.2.2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龙胆草6-10g,山栀10g,黄芩10g,当归6~10g,泽泻12g。生地10g,木通6g,车前子10g(另包),柴胡6g,生甘草6g,板蓝根15g,水煎服,1天1剂。加减;高热加生石膏30-60g;疼痛明显加郁金、延胡、乳香、没药,以散瘀止痛;皮损基底潮红明显或为出血性疱疹,加赤芍、丹皮、紫草等,以凉血清热;出现化脓坏疽,加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以清热解毒;便秘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热破瘀;有颜面皮疹可加,下肢皮疹加牛膝,上肢皮疹加姜黄等以引经。

1.3 疗效评定及结果痊愈:皮肤疱疹全部消失,无新的疱疹出现,皮肤颜色基本正常,疼痛、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本组痊愈58例(96.7%),治疗后疼痛立即减轻,2周后疱疹全部消失,但遗留肋间神经痛2例,经继续治疗后痊愈。

2 典型病例

李某,女,56岁。3天前自感觉腰背部刺痛。渐之有数颗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及水泡出现,疼痛向胸腹部漫延。自服消炎及止痛药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查体;腰背胸腹部出现大片疱疹,面积在30cm×10cm左右。体温37.6℃,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龙胆泻肝汤,针刺外关、太冲、足临泣、阴陵泉,同时在皮损局部刺络拔罐。1日1次。次日疼痛明显减轻,8天后患者痊愈。

3 讨论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由于情志内伤,以致火盛,或脾经湿热内蕴,外受毒邪。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溢于皮肤,以致经络阻隔,气血瘀滞而发病。病位虽在皮肤,实则病在内而形其外。故治疗应以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为主。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均具备以上功效。针刺治疗本病有明显的止痛效果,特别是夹脊穴的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可以有效预防后遗痛的产生,并调畅患处气血,皮损局部的围刺以活血通络、祛瘀泻毒;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两穴相配能清泻三焦邪热,健脾化湿;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具有疏肝泻热之功,并且能减少神经痛的后遗症状。且时间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