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职能分类的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职能分类的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盈利和福利现状,印证了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盈利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多元经营目标,是造成目前国企经营进退两难的主要原因。明确国企的经营目标应从区分国企的类型入手,对于公益性、政策性、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国企和风险大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国企应采用福利性优先的经营目标、承担起社会性责任;而对于竞争行业,也应根据产业重要性进行区分,国有资本应从不重要的竞争行业逐渐退出、推动建立高效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在重要行业中应兼顾盈利性和国家战略安全双重责任、应对国际跨国集团的竞争。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职能分类 经营目标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国企在支持国家建设、保障民生、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既关乎经济命脉、又牵系国计民生。基于国企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转轨、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发展的职能定位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职能定位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绕不开的话题。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国企目标定位很难明确实施,引发了国企定位的新思考。国企改革自始至终备受关注,在各界的注目与监督下国企的处境也难免尴尬:在股份制改革之前,由于社会负担过重、加之管理理念落后,国企普遍存在亏损现象,被指责为“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完成了转型、造就了大批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中型国企,确又被冠以“与民争利”、“利益输送”的骂名。国企规模有限被视为“没有竞争力”,而做大做强又被批为“垄断”。似乎国企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隐藏在不合理的国企绩效评价制度之下的对国企经营目标定位认识的不清晰。因而,围绕国企经营目标定位问题引发了“国有企业应以盈利性为主还是福利性为主”的讨论。

一、国有企业盈利及福利状况

(一)工资水平分析

采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标,通过横向对比职工的工资水平来反映不同类型企业间的盈利性差异,得出下述结论:①国有企业目前以43843元的平均工资居于全社会上游,仅次于股份有限公司的49978元和外商投资单位的48869元。②1998-2011年的数据显示,国有单位的人均工资始终高于城镇集体单位、股份合作单位、联营单位、其他内资和全国平均的工资水平。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盈利性得到有效改善,反应在工资水平上即为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赶超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以上结论表明国有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福利处于全社会较高水平。

(二)利润水平分析

国有企业吸纳了约590万的社会劳动力;对比其他类型的企业,人均利润相对落后、揭示出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低效率问题。但3567.45亿元利润总值的用途及分配仍是国企盈利性问题的关键争论点。另外,结合工资水平的分析,不难发现较高的工资支出是国企利润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因而,国有企业对内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可观,并在就业方面体现出了国有企业保障就业的社会责任。

(三)国有企业经营收入对国家预算的贡献

国家预算收入中来源于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部分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功能,是国企“福利性”的体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对国家预算的贡献保持在2%以上,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196.86亿元,同比涨幅18.18%,占国家预算总收入的2.28%。此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率普遍高于国企人均工资的增长率(例如2005年的两者的相应增长率分别为77.23%和15.40%,2011年分别为18.18%和13.36%)说明国企对整体国民经济的贡献大于内部职工的福利所得。因而国有企业具有内、外部正福利效应。

此外国企上交的税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政府通过对国企的政策性引导来实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因而国企又具有政治性。综合上述,国企的经营目标具有盈利性、福利性和政治性等多元作用。

二、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思考

国有企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从关乎国计民生的军工、粮食、基建等行业到市场高度竞争的投资性房地产行业,我们都能找到国企的身影。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呈现多元化和不明晰的状况,使得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发展战略繁杂而混乱:一方面,基于社会总体福利的考量,在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国有企业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借助政策导向性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构筑起很高的进入壁垒,使得民营资本望尘莫及。而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疏松和资本的天然逐利性,国企在竞争性行业中依靠政策优势挤占了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具有“与民争利”的嫌疑。这种领域过宽、战线过长的国企发展模式,不仅有碍市场经济的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基于经营范围和目标的改革应为市场主导型经济扫清障碍。因而,明确国企的经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笼统地说国有企业必须以营利或福利性为主。也就是说,明确的目标不代表全体国企都采取统一的目标,因为那样又容易将国企带入死板和僵化的歧途。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国企的不同分类和职能确立适宜其自身发展的经营目标。

(一)国有企业的分类

将国有企业合理分类,是有针对性地设定经营目标的前提。著名经济学家王琢基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将国有企业分为五类:①满足居民公共需要和社会共同需要的公益性的国企;②政策性国企,这类企业的功能是实施政府政策;③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国企;④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垄断业;⑤五类是风险大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国企。

上述五类国企按照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笔者将其归结为A、B两大类。A类包含公益性国企、政策性国企、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国企和风险大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国企;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其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但市场参与度较低,所提供的服务若完全由市场提供则必然导致供给不足。B类指服务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垄断业,具有获得垄断利润的潜能,市场资金对其具有倾向性但受制于进入壁垒的限制而无法进入,是国家资本获取利润、上交国库所得的主要行业。

(二)国企经营目标定位

A类国企的经营目标

基于A类国企对国家安全、国民生计、基础经济的重要作用,应以福利性为主、让利于民,充分体现公有制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例如供水、供电企业,国家赋予其高度垄断的特权,目的在于使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品供给掌握在我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内、服务于国家整体需要。这种企业应将依靠国家特权而获得的利润返还于民,通过价格机制受控于国家宏观调节。为保障该类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企业出于对社会的福利性贡献而可能导致亏损时,应有国家财政资金弥补。概括地讲,A类国企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保障福利有效到位为经营目标。

B类国企的经营目标

B类国企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竞争性行业,这是国企经营目标争论的主战场。该类国企受益于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壮大,涌现出众多盈利丰厚的大型企业,乃至跻身世界500强。随之而来的是国企职工薪酬和福利的普遍高涨、高管薪酬与业绩的不挂钩问题而引发的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目标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似乎存在这难以弥合的悖论,一方面该类国企的利润是国家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企业降低盈利则税收收入无法保障、进而影响财政收支。而另一方面,默认国企的盈利性目标,又会对民营经济造成隐性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这种矛盾不易化解但急需缓和。缓解上述矛盾的关键点聚焦在“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问题的讨论中。探究国有企业是否应从竞争行业性退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样不可一概而论。竞争性行业也应从宏观战略层面区分重要性。

①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的基础供给的产业,尤其在那些由于国企参与竞争而造成市场失衡的行业,例如房地产行业,国家资本应适时退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合理竞争、建立市场竞争秩序。

②而涉及国家利益的基本原材料供给产业,如钢铁、粮油、通信等,应允许具有规模效应的垄断性国企存在。在这些产业中,关键的症结点不应只停留在国内市场的“国、民”之争上,而应放眼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应对国际跨国集团对我国市场占有率的侵蚀,因为现有的民营经济很难在同跨国集团的竞争中取胜。而这些行业至关重要,决不可将控制权流落到外资企业之手。而对于这些国企的高盈利引发的分配不均问题,则不完全是国企经营目标能解决的,而要综合考虑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桁林.“大国有”战略下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140-146.

[2] 张恩众,张永强.国有企业目标论[J].企业改革与发展探索,2003(5): 83-87.

[3] 谭琦.基于社会责任的江苏国有企业价值定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

[4] 蒋茜.浅析我国公益性国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J].学术探讨,2012(1): 387-389.

作者简介:梁伟欣(1987-),女,河北省沙河市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资产评估;王珏(1988-),男,河北省张家口人,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