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需求层次理论看外语学习需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需求层次理论看外语学习需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系心理学用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基本理论。本文采用该理论分析外语学习者由低至高各个层次的需要,剖析外语学习的根本性需求差异;并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调动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案,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需求层次;学习动机;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动机被视为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秦晓晴①提出动机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接受二语输入的程度、与本族语使用者的互动、学习目标的设置、坚持学习的毅力和拓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系动机理论的奠基之作,综观文献,采用该理论来阐释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甚少②。作者认为,该理论能够帮助外语教师从根本上审视学生学习外语的出发点,并能揭示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不同。作者还结合了自己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活动来阐明如何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早期的动机本能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从其动物性的本能中得到解释。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超越了简单的生存观,认为人的需求可以按照其重要性,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维持生存的需要;(2)安全需求,受保护和免受威胁的需要;(3)社交需求,被群体接纳和爱护的需要;(4)尊重需求,个人渴望成就及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5)自我实现的需求,渴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

实际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有一个七层次模型,即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加上求知需求(认知和理解自身及世界的需要)和审美需求(渴望对称、秩序和完美的行为)。

秦晓晴认为,需求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者动机,并提出外语学习涉及到主要是个人需要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所谓情感需要,即学生渴望作为学习优秀者,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从而积极地应对教学活动。事实上,情感需要突显的都是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够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有异曲同工之妙。秦提出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与外语学习直接相关的认知需要,例如探索与外语相关的语言体系,文化,以及语言运用,才会得到关注和满足。

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与秦晓晴个人需要的对接

二、需求层次理论与中国外语学习者

根据“中国外语能力需要2010调查”的结果③,在内地城镇地区,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城镇居民需要在工作中运用外语。该项调查还运用五级likert量表测量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外语任务的频率。排行在前十位的都是以了解外语文化为目的的行为,例如排名第一的 “看外语原版电影、电视剧”(平均值2.22)。真正与日常交流和工作相关的事项,例如读外文电邮,听外语工作安排和参加外语讲座论坛等的平均值都排在1.58到1.32之间,即处于“很少”(赋值为1)和“较少”(赋值为2)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该项调查的所有选项的标准差值到超过其对应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即可以认为,该题的被选中的选项分布相当地分散,所以得出的平均数据可能无法代表数据的全貌。但不可否认,对于大部分内地居民来说,英语还只是了解外国文化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赖以生存的技能。由于缺乏沿海地区的调查数据,无法确定相关结果的外推性。但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在某一程度上排除生存需要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层为安全需要,即在生命、财产和职业等获得充分安全感的需要,在此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职业上的安全需要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21世纪中国,学习和职业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如以前紧密,体面的学习成绩并无法保证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随着学习成本的大幅增加,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尘嚣再起①。再具体到英语学习,随着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进程,学校不再把毕业证书和英语证书挂钩。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和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的种种举措,英语水平的等级证明,甚至英语的实际能力水平与就业和待遇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无法确认。例如,笔者曾经任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课学分与专业课学分基本持平,但无法拿到四级证书的学生依然能够找到相应的岗位。崔景珍②的研究也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没有明显差异,即就业预期并不能驱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因此,作者认为目前情况下职业上的安全需要可能无法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的用途和重要性。二语学习者身处二语本土国家,其二语水平是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是校园中继续学习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得社会接纳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他们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未来的职业,为了在新社会中获取归属感,必须要学好二语。然而,外语学习者身处母语国,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是满足纯粹的考试需要,缺乏相关的迫切性。Gu③的研究也证明,即使是在英语专业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高低也不是受到群体接纳和爱戴的必要条件。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中国外语学习者依然缺乏真实的英语交际语④。学生之所以觉得英语难学,没必要学,究其原因,英语作为外语并非影响人们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决定性因素。而学生缺乏迫切的驱动力,也是外语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同的强制性需要,例如中医专业学生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获得学位等,把英语学习跟与之无关的利益挂钩的行为,虽然短期内能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长期来说,却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在外语教学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成为外语使用的主要场景。在外语因素,例如社会需要,职业追求等或者缺失,或者无法对全部人产生足够的影响的情况下,要令学生建立学习外语的信心和获得相关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强化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即秦教授提出的情感需要,那就必须为课堂教学寻找新的途径,最直接的着力点就在于课堂的教学设计。下面作者将以自己目前在做的一个课堂改革试验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从而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并提升英语学习的动力。

笔者所教授的是某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大三的一门为期12周的《职业口语》课程。学生全部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大多数同学自通过高考后从未进行过口语训练。他们在本学期还面临着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该课程也与他们的专业相关程度不高。另外,该校的补考制度比较宽松。因此,可以说该课程的课堂表现与他们的生存、安全和情感需要无关。开学初,作者就向他们公布了课程考核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要在堂上举手发言15次以上,并以此代替考勤,因此得到学生普遍的支持和认可。为了鼓励学生能开口说,多开口说,设置了多层次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张旸.学校教育价值危机的凸显及超越——基于对“读书无用论”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3(3):16-9.

② 崔景珍.关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106-9.

③ GU M M. Identitie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1):139-52.

④ 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类型的课堂任务(见表1)。为了争抢到发言机会并达到规定的次数,学生们暂时忘却自己的口语障碍,踊跃举手。每当口语水平比较差的同学发言时,附近同学都会自觉小声地提供帮助。如此一来,前者也能够完成口语任务,后者也得到额外的锻炼机会,大家都对自己往后的口语表演更具信心。截止目前为止(第九周)已经有将近80%的同学完成了基本发言任务,部分同学更累计发言30余次。学生普遍欢迎此类深浅交错的口头任务,并认为英语表达并没有想象中困难。由此可见,恰当的课程设计(以堂上发言代替考勤以使学生认可该项要求)和课堂设计(由浅入深,深浅交错的口头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营造积极参与的气氛。最重要的是,就如一个人有过一次很愉快的烹饪经历,

表1 《职业口语》课堂任务列表

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却并不一定立志认真钻研厨艺一样,只有在尊重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认知需要才能自动浮现。但是由于中国外语教学的特点,例如大班教学和课时较少等限制因素的存在,无法轻易满足所有学生的尊重需要,因此作为老师还是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认知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尊重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学生完成自主认知任务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最后,作者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确会对驱使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对于大部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难有明显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不再详述。

三、结语

尽管有研究表明,需要并不能很好预示学习成绩,毕竟从个人需要到产生学习的动机,建立学习信念,形成学习行为,最后体现为学习成绩的一系列过程中,参与的变量太多,相关的环境因素也相当复杂。然而,没有人可以否认,经典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外语学习的各个层次的需要,从根本上审视了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需求,提出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安全需要;并提出真正获得学生认同的学习需求才能驱动有效的学习;而在满足了尊重需要后,教师还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外语学习表现的效果。

(本文审稿 余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