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话聊“撸子”诠品“张口等”(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话聊“撸子”诠品“张口等”(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老师,上期您为我们介绍了俗称“张口等”的毛瑟M1910袖珍手枪的研制来历及其“形象”特点。那么,这支手枪为什么在旧中国很快就会赢得良好的口碑?

杨南镇:在中国,要说舶来的德国手枪,占主导地位的要数毛瑟公司的产品,而在该公司的手枪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中国人所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驳壳枪。事实上,毛瑟驳壳枪自问世之初,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把中国当作其“第二故乡”。1950年代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毛瑟驳壳枪最大的市场。毛瑟驳壳枪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抹不去的印记。由此,人们对毛瑟公司的武器,特别是手枪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同。在毛瑟M1910袖珍手枪到来之前,勃朗宁小型手枪成为旧中国“撸子”的主流,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舶入我国的毛瑟M1910袖珍手枪在当时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毛瑟M1910袖珍手枪在中国的赞叹声远近相传,“张口等”的别称也不胫而走。今天看来,这支枪的流传与“物以稀为贵”以及人们总是求新求变的“赶时髦”心态不无关系。当然,毛瑟M1910袖珍手枪断然一改原来“鱼鳃”闭锁装置的基本设计,决然放弃军队流行的9×19mm卢格大威力手枪弹,并毅然选择6.35mm勃朗宁弹药,其设计思路把握得非常到位。故该枪成为旧中国风行的“撸子”自在情理之中。

如前所说,“张口等”最大的形象特征是套筒前部上半部分为开口式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其他手枪上有采用的吗?另请您介绍一下该枪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结构。

杨南镇:“张口等”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整体构型上,一反当时世界上传统的封闭式套筒模式,采取了套筒前上半部分开放式设计。同时,这种开放式的套筒又区别于当时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纯半节式套筒枪机(套筒前端上半部分也采用开放式设计,但没有抛壳窗,将套筒向后拉时,弹膛完露出来,如伯莱塔M1934手枪),在开放的套筒右上方设有一个造型流畅的抛壳窗。

“张口等”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单动发射。手动保险柄装配于枪身左侧面的握把护板前缘,位置十分恰当可手。手动保险柄处于上方位置时为射击状态,处于下方定位置时为保险状态。可用握枪的右手拇指上下扳动保险柄,操作十分方便,动作简捷确实。该枪的弹匣卡笋位于握把正下方后端,平时借弹匣卡笋簧张力向前扣住弹匣底盖后端面。向正后方推弹匣卡笋,可解脱弹匣卡笋并将弹匣抽出。当插入弹匣到位后,弹匣会被弹匣卡笋自动扣住。

该枪采用机械瞄具,准星位于枪管前方上端,为固定式;照门为“V”形(1934年后改为“U”形)缺口,可左右移动。握把护板采用整体后套式,这也是世界手枪开先河之举。握把护板的材质大多由优质胡桃木整体手工加工而成,加工工艺精良,品质典雅上乘。当然,为了提高生产率,也有一部分握把护板是用塑料模压成型的。

毛瑟M1910袖珍手枪自推出后又有哪些发展型号?

杨南镇:自1912年第一款毛瑟M1910袖珍手枪问世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毛瑟公司还按比例放大制造了一款体积和质量稍大,口径改为7.65mm(0.32英寸ACP)的手枪,即毛瑟M1914手枪,其在一战中作为军官佩枪少量装备德军。同时还推出了6.35mm口径的袖珍手枪,即毛瑟M1910/1914手枪。自1914年起的20年间,毛瑟公司生产的这两种口径的“张口等”在设计和外观等方面,不断进行着整体优化及细小改进。到了1934年,又推出了两种口径的M1934“张口等”,其在整体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可以说更达到了更完善的境界。在中国,人们把7.65mm口径的手枪称为“2号张口等”,把6.35mm口径的手枪称为“3号张口等”(此前9mm口径的毛瑟M1910称为“1号张口等”)。

“张口等”一直在不断改进,那么我们分几个阶段对“张口等”作个比较吧。请您先谈一谈同为6.35mm口径的M1910“张口等”与M1910/1914“张口等”的区别在哪里?

杨南镇:M1910“张口等”加工手段不尽合理,机构功能不尽如人意;而M1910/1914“张口等”则有几多创新改进。结构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一是设有待击发状态指示功能,即当手枪呈待击发状态时,击针尾杆突出枪尾部约2.5mm;手枪呈击发状态时,击针尾杆则全部缩进枪尾部,使用者可十分便利地用视觉或拇指触觉随时了解手枪所处状态,避免误操作。

二是增加了具有套筒自动回位功能的空仓挂机机构。当手枪打完弹匣中最后一发弹,套筒会在空仓挂机凸笋的作用下自动停止在后方位置。这时若卸下空弹匣,套筒仍然挂停于后方位置。当装上实弹匣时,弹匣中的首发枪弹在弹匣推到位过程中向上略抬抛壳挺前部,抛壳挺后部带动空仓挂机凸笋向下解脱套筒,套筒遂藉复进簧张力向前,并推首发枪弹入膛,呈待击发状态——由此空仓挂机机构实现套筒自动回位。这一机构的设置在小型自卫手枪中可谓是首创。此时,若在空仓挂机状态下不打算供弹上膛,可在装入实弹匣之前向后拉动一下套筒,使之解脱空仓挂机并回到前方位置。特别要指出的是,“张口等”有一个手枪上极为少见的功能——当插入空弹匣时,套筒也能自动回位。这一设计在后来我国手枪史上也有见。1964年设计定型、供我国公安司法部门大量使用的64式手枪,也设计了一个空仓挂机套筒自动回位装置,与“张口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是将扳机销轴改为固定在握把体上的形式,取消了单独加工的扳机销轴及定位件。同时结合半自动控制杆的改进,将扳机簧由圈簧改换为片簧。

这一系列改进减少了零散件,大幅度提高了手枪加工装配、分解结合以及操作使用的方便性,使机构动作更加确实可靠。

从加工工艺上看,M1910/1914“张口等”较之其前身从内到外也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其在机件加工工艺方面最大限度地应用毛瑟自动手枪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从而使得“张口等”周身涌动着毛瑟枪械优良的基因,外观看上去如若精美的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内部机构精妙,丝丝入扣,令人赞叹。

那么,M1910/1914“张口等”与M1934“张口等”又有哪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