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家书屋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家书屋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实际出发,总结了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构建农家书屋长效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 农家书屋 问题 长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50-01

1 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在它建设的初期,为了避免了可能因各种经验的不足而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采取了比较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做法,先在部分地区做了试点,然后根据先前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建设。尽管如此,现阶段的农家书屋在建设初期和后期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1 维持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的资金不足

自2007年3月,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农家书屋这一惠民利国的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起来。普及农家书屋这一宏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为辅。但是自农业税改革后,各地县乡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已经是自顾不暇。在这种情况下,仅开办书屋初期所需的资金投入,落实起来就很困难,更不用说开办后的更新维持与正常运行了。

1.2 图书的配置不合理

通过对河北省各地农家书屋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还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像养殖类的科技类图书占的比重较大;与农民切身相关的书籍,例如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书籍、土地法和税法等书籍较少;百姓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像小型家电与简易农机具的维修、沼气的使用等相关书刊寥寥无几;适合儿童看的读物和妇女们偏爱的美容保健养生类读物则更是稀缺。在这些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谈有效的读者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读者是农家书屋存在的先决条件,图书资源服务则是书屋吸引读者的先决条件。就目前来看,先不说业务咨询与指导服务,即便是基础的图书借阅也让很多农家书屋显得力不从心。

1.3 当下的农民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农家书屋的开办既可以使农民空闲时间得以充实,又有利于文明村风的建设。然而在调查中却发现,一方面,广大农民由于还没有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空余时间的活动多为聚众聊天、看电视、玩扑克、打麻将;另一方面,当下农民工进城潮使大部分有知识的青壮年人员离开,使农村失去了最佳的读者群;其次,部分农村书屋的开放时间不充足,从而降低了部分读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书屋没有形成浓厚的农村阅读环境,阅读氛围差、借阅量低。

2 构建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

2.1 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现阶段,农家书屋后续运行资金如果只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行不通的。因此,农家书屋必须探索多种投入之策,加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一,可以根据农家书屋覆盖面广、受众广的特点,在农家书屋的牌匾上增添企业产品的广告信息,特别是一些专门服务于“三农”的企业。这对农家书屋来说,不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还增加了建设所需资金,同时对加入广告的企业公司而言,也很好地宣传了自己的公司品牌和产品信息,形成了两利局面;第二,可以举办电子电脑培训、优惠提供打字复印等服务,从而既创造价值,又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第三,农家书屋也可以探索让管理员经营部分图书,这样既调动了管理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开发时间,又增加了农家书屋的经济来源。

2.2 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图书配置

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中心,要充分发挥其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带头作用,借助其丰富的书籍和报刊资源,实现与农家书屋的资源共享。长久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虽然很广,但最低也只能到县(市),而涉及不到农村基层的村镇。而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在这些图书馆中所涉及到的关于“三农”的图书资源又不感兴趣,很少阅读。而对这类书刊最感兴趣的是农村居民,如果把这些图书资源交换到农家书屋当中,就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还能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

其次,地方高校图书馆有很好的书刊流通率,但是在校师生一般多关注实时新闻,对一些过期的政策方面的、娱乐方面的刊物报纸很少有人问津。而农村居民对这类刊物偏好度较高,农家书屋又缺乏资金购买,如果将高校图书馆中此类刊物充实到农家书屋中,使其继续流通,将会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2.3 开展业务培训指导,提高管理员的水平

藏书资源是书屋的运行基础,优秀的管理员是书屋得以维持与持续运行的保障。公共图书馆应该组织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帮助村组委选拔配备“农家书屋”的专职管理员。书屋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辅导班,使管理人员熟悉书刊报纸的借阅、整理、分类、上架、排架、维护等业务。结业上岗后,要不定期开展评比和检查工作,做好宣传,并对工作成绩较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物质奖励,以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动作用。

2.4 开展多样的服务活动,提高农家书屋的凝聚力

第一,借助“三下乡”活动,开展送书下乡,使农民不用出门就能了解中央及地方政府关于“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获取各种致富信息;第二,建立农业技术咨询站。书屋负责联系农业技术专家,不定期的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形成农家书屋对农民的有效吸引;第三,整理、加工二、三次文献。书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记录下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通过对现有的各种信息的整理,把比较分散的、农民所需要的信息集中起来,整理加工成易于被获取的二、三次文献,这样才能为农民有效的获取信息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农家书屋的凝聚力。

2.5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农民的农家书屋意识

首先,农家书屋是农村为数不多的文化阵地,在解决看书看报难这一问题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地吸引农民主动的参与进来,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创建温馨的阅读环境,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农民的阅读兴趣。其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强化书屋建设的规范性,从农民需求出发,力求提高其对农家书屋的肯定和依赖;协调书屋建设的阶段性与实用性,激发农民主动利用农家书屋的意识。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宏伟工程,与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工作的出发点要始终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中心,科学组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扎扎实实地进行建设,农家书屋必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惠民利国的文化工程。这一工程也必将为党的“十”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应有的力量,为实现“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程文艳.河北省农村书屋的长效发展机制问题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7.

[3] 吴小凤.突破农家书屋发展瓶颈繁荣农村文化[J].经济导刊,2009(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