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哪些早搏需要治疗――漫谈早搏(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哪些早搏需要治疗――漫谈早搏(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理性早搏又称为功能性早搏,是指早搏的出现大多为偶发性的,且往往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失眠、腹胀、消化不良、酗酒、喝浓茶和咖啡后诱发。这是由于这些因素引起心肌兴奋性增高所致。这种早搏的特点是运动后可使早搏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对人体无害,预后良好。因此,又称为良性早搏。心电图显示这种早搏多在右心房、右心室或心底部部位。

生理性早搏也可与改变有关,如卧位时容易引起早搏。不少早搏病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如采用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措施,可引起或消除早搏。有时深吸气后作屏气动作,可使早搏次数减少。反之,如采用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措施,也可使基本心率加快而消除早搏。近年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左室假腱索者与室性早搏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各种原因引起的良性早搏,可不必介意,一般在消除原因或用镇静剂治疗后可减少。部分良性早搏并无原因可查,也可呈二联律而持续多年,发生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一般情况良好,各人症状轻重不一。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可能属于一般特发性良性早搏,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发生年龄在40岁以上,则应警惕有隐匿性冠心病的可能。

什么是病理性早搏

病理性早搏又称为“器质性早搏”,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影响心肌而出现的早搏,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的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中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等。这种早搏往往在运动后增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反复频繁出现,常伴有心悸、胸闷等其他症状。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中毒等也可引起这种早搏。这种病理性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多出现在左心室的部位。心电图上出现并行节律性早搏。此外,有时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可同时存在。心电图上还可出现早搏后的第一个或最初几个窦性心动有缺血性ST-T波改变者、或心电图上兼有其他异常改变,均提示为病理性早搏。

哪些早搏需要治疗

哪些早搏需要治疗呢?一般认为,病理性早搏特别是恶性早搏,伴有明显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心功能较差,有器质性心脏病、早搏频繁出现,每分钟在6次以上,活动后早搏明显增加;心电图示早搏呈二联律,即一次为正常心动周期(正常心跳),另一次是提前出现的心跳(早搏),或多源性早搏(指早搏起源于多个部位)或早搏出现的时间很早(舒张早期出现,即室性早搏出现在心电图中的前一个心动周期T波顶峰前30毫秒的部位,称为心室的“易损期”),医学上又称为“RonT”。这种早搏的出现很容易发展为严重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室颤动”。针对上述这类情况,必须立即治疗,因为这时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已有明显的影响,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25%,肾血流量减少8%~10%,脑血流量减少8%~12%。再者,频繁的房性早搏有可能发展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甚至发展为心房颤动。部分频繁室性早搏的病人也可能发展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生最严重的心室颤动,这将对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这种频繁的早搏,特别是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更为严重的舒张早期室性早搏(即RonT),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及早治疗。

(作者每周三、五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