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死与心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死与心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总有一死,无人辛免。亘古以来,“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死亡的惟一诊断标准,历年来,医生们都遵循这一原则。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器械设备、治疗药物的不断进步,在五衰(心衰、肺衰、肾衰、肝衰、脑衰)的抢救中,挽救垂危病人,迭创医学新奇迹,如使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肺肾衰竭者复苏。因此,传统的“心跳、呼吸停止”(通常称为“心死”)作为临床死亡的惟一标准受到质疑。

人之存活,有赖于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循环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维系生命。一旦心脏停止跳动,生命亦告终结,故“心死”即“人死”。因此,“心死”是指心脏停止跳动,组织供氧断绝,继之呼吸停止,心电图检查呈平直线。据此可作出临床死亡之诊断,即为“心死”,目前,95%以上的人死亡于这类情况。

然而,人们发现一些严重颅脑伤昏迷的病人,自主呼吸已经完全停止,血压锐降,但仍有微弱的心脏搏动,经过现代抢救技术和人工维持呼吸,还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遗憾的是,此时脑细胞业已完全丧失功能,抢救措施只是徒增浪费。即使能长期维持下去,也是“虽生犹死”,这种似乎“生”,即心在跳、却已“死”,即“脑死”。一般地说,“脑死”多见于颅脑疾病(脑外伤、脑瘤、脑卒中)。因为颅腔是一个硬性闭合性骨腔,脑外伤产生的血肿等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空间,颅腔内压力可逐步增高,当颅内压超过周身血压时,颈部血液就无力灌注入脑,脑内血供停止。因此,首先引起的是脑内呼吸中枢功能衰竭,自主呼吸停止,但是心脏仍可继续搏动。通过积极抢救,还可人工维持呼吸、心脏、血压、体温等,按传统标准,这类病人还没有“心死”。但经各项检查证明其脑功能已完全永久性地衰竭,不可恢复。此种状态被命名为“脑死亡”(亦即“脑死”)。此类情况多见于严重车祸脑外伤青壮年伤者,但发生率少于5%。

因此,“脑死亡”是一个新概念,但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以停止无效的抢救工作,避免医疗上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集中精力去进行其他更为重要的救护工作。二是可免除家属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无谓负担。三是使逝者免遭无辜痛苦折腾,更为体面地安息。在我国,以“脑死”替代“心死”,判断和宣告病人死亡,与人们的习惯有所差异,较难被亲属所接受,并涉及伦理、法律、心理、风俗习惯诸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加深人们对“脑死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显然,“脑死”病人虽然所占比例很少,“心死”病人占绝大多数,“脑死”与“心死”两项原则并行不悖,并无矛盾。故提高人们对“脑死”与“心死”的认识,尽早颁布和执行“脑死亡法”已成为当前我国医疗事业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张天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外科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神经外科资深专家中心主任、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参与脑外伤和脑缺血脑水肿实验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