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式通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商贸全球化的情况下,外商不看你有没有海,只看你有没有港。内陆地区建了港区,一下就进入了外商视野,一步就迈进了国际市场――
■ 把“出海口”挪到家门口
2007年12月28日,重钢集团进口的5万吨铁矿砂在广东湛江港顺利通关。
如果按照传统的通关方式,重钢必须在湛江、重庆两个海关两次报关,接受两次查验,一般需要7―15天。而现在只需要在重庆报关,利用重庆海关与湛江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一两个工作日后货物就可以在湛江港通过验收、放行,再直接运送到重钢的生产车间。
两次申报、两次查验简化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两个星期缩减到一两天……一连串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却是意义深远的重庆海关“区域大通关”战略的实施。
“远离大海,是制约重庆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重庆海关一位姓王的三级关务督察说。
2006年,重庆海关启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改革,使重庆关区内所有具有良好守法记录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按照“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通关。
“不用那么勤快地跑湛江海关了,不用在湛江海关报关大厅排队等候了,不用非要等到海关监管车才能运货了,不用再进重庆海关的监管场地了。”重钢的工作人员用四个“不用”概括了他对“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名词的印象。“不仅如此,这次还免去了我们企业900多万元税款的汇兑风险。”这位工作人员补充说,以前进口的铁矿砂要在湛江口岸通关,重钢必须提前将税款打到湛江口岸的货代账户上,再由货代账户转付至湛江口岸的海关保证金账户,等重钢得到口岸海关出具的增值税发票时,常常需要近两个月时间。重钢每年预付的账户资金高达2000万元。
目前,重庆海关已经与上海、天津、深圳、南京、湛江等25地海关签署了区域合作和区域通关框架协议,结对运行10个口岸,将便捷通关合作渠道由西部地区海关拓展至长三角、泛珠三角、海西等海关口岸,进一步打通了西部地区企业的“出海口”。
“这等于把‘出海口’挪到了家门口,解决了重钢这些内陆企业远离大海的苦恼。”王督察说。
■ 打造内陆最优口岸
长安福特进口汽车零部件实行全球采购,国际物流配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批进口,而不是传统的散件进口方式。长安福特公司执行副总裁邹文超说:“以前有规定要求汽车零件应以成套散件方式在口岸报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外找个地方,把零件都凑齐,然后每一套打个包再进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庆海关将这些特殊情况向海关总署反映,最终海关总署同意增加重庆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全球采购进口监管试点口岸,同意长安福特作为企业全球采购进口监管的试点在重庆口岸申报,这一方案后来一直被国内其他口岸所借鉴。
良好的通关环境,坚定了外商在重庆的投资信心。长安福特公司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总部随即决定在重庆再追加10亿美元的投资。
这只是重庆打造最优内陆口岸,吸引外资的一个缩影。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内高科技企业众多,“零库存”等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对通关时间极大的依赖性。“如果依然拿着纸制手册和合同进行长达7天多的海关备案和报关,将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家外资IT企业的负责人说。
2007年12月,重庆海关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共同签署了发展合作备忘录。按照该备忘录的要求,西永园区内的企业在转关货物运抵重庆前,企业经申报后,货物抵运至指定港即可办理放行手续。
但是,加工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当手续繁琐和通关速度的矛盾缓解以后,更深层次的矛盾便开始浮出水面:深加工产品结转要退税,只能通过香港出口再进口;园区加工贸易企业的成品要与国外进口货物拼装配送到第三国企业去,传统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却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光靠通关提速是无法解决的。
“重庆工业园区乃至重庆地区的物流变局,已经迫在眉睫了!”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这股要求变革的呼声。在西永园区内设立公共保税仓库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提上了重庆海关的议事日程。
以前由于税制的问题,园区内企业出口的料件即使卖给一墙之隔的下家,也必须通过“出境一日游”才能获得出口退税,这样下家才能按照保税方式进口。而现在通过园区的保税物流中心运作,企业可以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中心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境内货物进入中心即给予退税。园区企业出口料件,只需要运入园区内的保税物流中心,当天就可以作为进口料件运往园区的买家进行加工。
王督察对这种大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方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你买一样东西必须到国外去,从下订单到货物上门,再快也要几天时间。如果家门口就有出售这种进口产品的超市,也许一两个小时就够了,你既不需要积压资金,也不必承担风险,更不需要为高昂的路费埋单。”
若设立方案通过批准,将是重庆工业园区内的首个公共保税仓库,它将使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35%左右。
■ 保税港区梦想突破重庆极限
“如果在重庆设立中国内陆首个保税港区,重庆将进一步吸引世界的目光。”王督察充满希望地说。
从2005年6月至今,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相继获批。谁拿到下一张通行证,谁就有资格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平等对话。
据市交委副主任何升介绍,目前重庆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完成,本土企业对在渝设立保税港区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举例说,重庆的企业要办理出口退税,只能把货物千里迢迢地送到上海洋山港出口,完成退税后再运回重庆。一来一回,少则两三月,多则四五月,一年要耗费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对此,重庆海关有了新的时刻表:将在寸滩港区建立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并最终将其整合为进出口双向运作的保税物流中心;增加流通性简单加工和检测维修功能,实现以保税物流为主、出口加工为辅的功能组合,此目标如能实现,重庆口岸将具有接近于目前沿海保税区的功能;接下来是将目前公共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及各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出口企业高度整合,建立内陆保税港区,使其兼备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口岸通关的综合功能。届时,外国商品运进这些保税区域不算进口,不缴纳进口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为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目前,保税港区的规划选址工作已经完成。重庆保税港区初步规划选址在寸滩港区地块和机场北部地块,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一旦获批,将吸引周边地区外贸货物到重庆经长江水运出口,带动和推动重庆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重庆口岸的辐射和聚集效应将会大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