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芜湖市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和影响因素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芜湖市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和影响因素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健的体质是青少年成长的前提。本文旨在通过对芜湖市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成因的调查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系统研究了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生活方式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健康问题渐渐成为一个人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仅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1]。部分青少年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生比例明显增加[2]。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作为行为因素对人类的健康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芜湖市初中2所,高中2所共计57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中生共287人,高中生共291人;女生280人,男生29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的要求。查阅了有关青少年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献。

2.问卷调查法。使用上海课题组统一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选取芜湖市初中2所,高中2所共计600人,发放共578份问卷进行调查,回收578份,回收率96%。

3.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数字统计,采用百分比的数字统计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

体育观念。体育观念及体育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体育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二)对体育的喜好程度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73名学生很喜欢体育锻炼,占总数的47%,162名学生比较喜欢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占总数的28%,而参不参与体育锻炼都无所谓,对体育的爱好程度很一般的有115人,占总数的19.8%,而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有28人,其中12名学生较不喜欢体育,占总数的2%,很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有16人,占总体的2.7%。

(三)课间10分钟度过方式的分布情况

表1是学生课间10分钟度过方式的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间10分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64人,仅占总数的11%,在其他选项中,选择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有162人,占总人数的28%,选择休息(喝水、上洗手间)的人数较多,有115人,占总数的52.9%,选择与同学聊天、打闹的有115人,占总人数的19.8%,选择与同学讨论问题的有34人,占总数的5.8%,选择找老师问问题的有6人,占总数的1%,选择看书籍、听音乐的人有29人,占总人数的5%,老师拖堂有81人,占总数的14%,选择其他的有93人,占总人数的16%。

(四)班主任指标

我们调查我们得出,班主任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的分布情况。其中很关心的占209人,占总人数的36.1%,比较关心的有238人,占总人数的41.3%,无所谓的占74人,占总人数的12.8%,不太关心的占35人,占总人数的6%,很不关心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3.8%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整体上看,体育深受学生的喜爱,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差别不大,在不同学段的是学生占的总比例也分别高达79%以上。在被调查学生中,普遍觉得只要几天不锻炼,就想运动,男女生比例也都在50%;我们同时还发现,普遍学生认为阻碍参加体育锻炼较多的原因主要集中“场地不足”及“质量太差”,及因为这些阻因,能开展的项目也较少。

(二)建议

目前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较少,不能很好的反应各个地区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成因的差异。本研究对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获得芜湖市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成因的资料,并对芜湖市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成因要素进行分析,为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方向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莫连芳.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J].江汉论坛(自然科学篇).2007.35(1):91-93.

[2] 林雪峰.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

[3] 谢龙,赵东平,严进洪.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72-74.

[4] 罗炯,唐炎,公立政.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妨碍因素研究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81-86.

[5] 雷先良,周贤江.基于家庭因素视角下青少年体育行为与体制健康问题研究[J].201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