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老师 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很早就想写怀念老师的文章,由于工作的节奏像赶火车一样,每天陀螺一样转来转去,一直未能提笔。偶有闲暇,总是想起老师是音容笑貌,这种想法愈来愈强,以至于使我感觉欠了债一样,心神不宁。
老师中等身高,稍微消瘦的身材挺拔直立,梳着整齐的背头,很有气势,他走路快,说话语气坚决,用眼下流行的词语是很有气场。老师目光坚定,直到现在还让人感觉在旁边注视着你,鼻梁直直的但是鼻尖并不尖,嘴唇厚实,脸上皱纹很深,感觉像刀刻出来似的,我上班的时候他已经快退休了,那时皱纹尤其明显,他自己说他年轻是时候就是这么貌相,显老。其实他总是精力充沛,坚定的目光显露他的毅力,深刻的皱纹的皱纹记录他经历的沧桑。
老师是湖北鄂州人,出生于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1937年。他的家庭就像那个时代的国家,早年丧父,年龄幼小身体孱弱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可谓孤儿寡母。断断续续读过几年书后就失学了,到了十六岁时插班上小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定要抓住机会,除了日常课程外,睡前墨书,睡醒就在身上描红,经过这么一段斯巴达式的努力,他的成绩终于从入学时候的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这个名次一直保持到了考上大学。他的生活费一方面是靠族人供给,一方面是靠助学金,否则生计是难以维持的,他说有的时候一天就吃一次饭,甚至有次为了争取学费差点付出生命。他的高中就是黄岗中学,现在还国内著名的中学,大学是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也是较为知名的专业。1965年大学毕业来到河南郑州,在郑州工业医院工作,那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医院。由于他学习刻苦,工作努力,又是科班出身,很快就作出了成绩,当时河南医学院江教授编写的口腔医学教材就邀请他参加编写。1978年筹建河南省肿瘤医院,他的成绩引起了筹备办公室的注意,将他调进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筹备处,当时他是第22个筹备人员,负责筹建头颈科。科室成立之前,在1979~1981年间到广州中山医学院肿瘤医院和天津市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头颈科是个新兴学科,也是个边缘学科,在以前的医院是没有这个专业的,大家对“头颈”很是陌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般医院的“内科”、“外科”老百姓都知道看什么病,而“头颈”这个术语对于多数卫生系统的人也不好理解。其实“头颈外科”是治疗锁骨以上颅脑以外各种良恶性肿瘤的专业,这些疾病在一般医院分别属于普外科、口腔科和耳鼻咽喉科。这个专业在国内也很少先例,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医院有这个专业,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也很不一致,所以筹建工作难度极大。专业建设工作艰苦卓绝,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们这个小专业也具有一定规模,在省内也颇有影响,我本人是1996年有幸加入这个科室的,当时老师已经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补贴,全国的专业年会在河南举办,由他主编的专业书籍在那个年代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之一,他的论文和书籍受到大量引用,为我们单位也为河南赢得了荣誉。
从参加工作的时间来说,我是坐享其成者,创业的艰苦我一点也没有经历,直到老师逝去,我和他共事7年,作为最小的弟子,我的感觉可能和其他同事不太一样。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刚到一个单位,要小心做事,首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要做事先做人的话语随处可见,可是对于我来说,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这么一两年的事情,也许以后的生活中会有另外的理解。这么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上学、出国,经历了好的事情,感觉这句话的博大庞杂,竟然不好用语言描述,但却是越来越深刻的鞭策着我。“要多看书,多总结,看书多能掌握原则,工作总结了才能提高”,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把看书心得写成,文章内容至今还有实际意义,还能指导工作。“做人要正直,坦荡,不要受镁光灯的诱惑,镁光灯下看起来很享受,台后的寂寞和失落其实很痛苦的”,他告诫我不能沽名钓誉,光环下的荣耀只是一时的,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才是久远的,内心踏实,才能无所畏惧。
老师是个严厉的人,规矩严格,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暴雨一样的训责。学术问题百家争鸣,但是工作中只能选择一个,既然集体选择了,大家就要执行,这是他告诫我们的,这也形成我们科室严格执行规范的优良作风。他的“脾气”是出了名的,生活中的一些随意,在他看来也是不允许的,据说有次吃了饭以后,把饭碗放到了办公桌上,他看见了一生气抓起来就扔掉了,以后再也没有人乱放个人物品了。他的“脾气”让他成了家长,我们这个科室也就形成了一个家庭,集体活动也就其乐融融,除了我们之间互相打趣,偶尔也敢给他玩笑。
有时候老师也很活泼,有次一个同事说“主任,上次凑我值班时候你请大家吃饭,就没让我去”,他说“那咋办,干脆你也请大家一次,我也不去,咱俩就扯平了”,当然我那同事可不会上当白白请大家吃饭的。一个女同事喜欢看濮存昕演的影视剧,老师每每提及这个演员是,眼中揶揄意味不言自明,总是能得到另外几个同事的回应和配合,于是一场起哄就这么开始了。七一建党节,单位组织革命歌曲演唱比赛,他自告奋勇要担任指挥,要知道笔挺的西装和有形的大背头确实很有风度的,随便拿了一根棍就很卖力的挥舞开了,如果不听声音,他的动作还是很潇洒的,可和声音结合不起来,唱歌和伴奏也结合不起来,加上女音较乱,男声较小,于是我们的歌曲赢得了“三不沾”的名声,指挥、演唱和伴奏互不粘连,我们的节目成了当年“笑果”最佳的节目,台下有的人也坐不住,也站不住,只能弯着腰笑。
老师故去10年了,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愿老师能够在天堂永生,愿我辈在世间无愧。老师是余树观,湖北鄂州人,愿后来人能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