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为什么多大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为什么多大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大佛,“五方”林立

张天冉,重庆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他即将面临论文答辩,题目是:《重庆摩崖造像的地域文化研究》。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论文方向,张天冉用了两个字来解释:缘分。

去年,张天冉有幸读完《古代巴蜀文化探秘》一书,最深刻的印象是书中提到的一组数据:“全国1/3的大佛造像都在重庆境内……”,从小就在大足长大的张天冉非常震惊。在这之前,他一直认为重庆的大佛不多,除了家乡鼎鼎有名的大足石刻大佛湾,还有就是钓鱼城卧佛、涞滩坐佛和潼南大佛。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张天冉跟着书中的记载,走遍了重庆的各个角落,寻找着那一座座未知的大佛……在张天冉的书架上,有一张重庆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每一座大佛的座标。

在中国佛教密宗体系中,有一个“五方五佛”的概念,后来经过演绎,从地理分布上重新诠释出了中国的“五方五佛”,也就是分布在神州大地上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五尊大佛。

而在张天冉的“重庆大佛地图”上,如果以渝中区为中心,伫立在重庆各地的大佛恰好也形成了“五方”之势。

重庆为什么多大佛?

重庆“五方”都有哪些大佛?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们会娓娓道来。在这之前,最让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则是——重庆怎么会有这么多大佛?

追溯巴蜀地区的佛教文化,需要将时间拨回到东汉时期。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大月氏使者传入中国,东汉时开始传播。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就在四川麻浩东汉崖墓的石门额上发现了一尊孤立的佛像,证明远在东汉时期,佛教在向中原地区传播的同时,也沿着西南国际贸易通道,传至巴蜀地区。此后,佛教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迅速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大唐帝国时期,巴蜀石窟和摩崖造像兴盛发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大足、潼南为主的川中石窟区。

唐末天下大乱,加上武宗和后周灭佛,北方一代的寺院受到严重破坏,造像活动日渐衰微,但是,在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地区却以地方割据势力为屏障,遭受的打击较小。于是,重庆的佛教造像不仅没有受到时代的冲击,反而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景象,并且一直延续了下去——这也是重庆大佛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中国历史上,唐宋之后,大佛造像便走向衰落,惟独在重庆,被认为宋代之后就消失的大佛,却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几个时期,甚至近现代,依然还有大佛实物问世。

当然,真正促成大佛林立的深层次原因,和重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佛教最初凿窟经像,与佛教徒修禅有着密切的关系。禅定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方式,僧人习禅要进行禅思,需要有安静的环境,造像是为了观像而禅定,最终达到心神与佛相交互融的境界,因此佛教石窟与造像的开凿,一般选择在远离城市喧嚣、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的地方。经书上说,“出定之时,应于静处,若在冢间,若在树下,若在阿练若处。”山水之佳境,使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人在山水中,心存佛国地。

重庆刚好具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多山,层峦叠嶂;这里多水,浩浩荡荡。秀美的山川不但赋予了这座城市绝美的景致,也为众多大佛的诞生孕育了最适宜的环境。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在重庆众多的高山之间,都建造有寺院庙宇,这也正是重庆自古以来佛事之盛的最佳写照。

不只是朝拜,更是一场旅行

大佛林立,吸引了众多祈福求佛的香客,民间流传的“烧头香”更是成为每年春节的第一主题。不过,这样的习俗受到太多追捧,反而让一座座大佛有了“些许变味”。张天冉很直白地告诉笔者:“拜谒重庆的每一座大佛,应该是一场旅行,而不应该只是一次朝圣,或者烧香磕头许愿那么简单。”

事实上,时至今日,笼罩在大佛身上的神秘感渐渐褪去,它们更像是一个个从远古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其魅力远不是供人朝拜那么简单。

张天冉说:只有亲近了一座座大佛,真正去研究过它们,才会发现伫立在重庆地图上的这些佛像,每一座都充满了传奇。

翻开《古代巴蜀文化探秘》一书,可以阅读到这样的描述——

“全国十米以上的大佛家族中,重庆大佛至少占有三大优势:多、大、齐。

多,重庆的大佛数量多,占据全国1/3;

大,重庆的大佛个头大。全国大佛中的前五位中,重庆的大佛就占了三位;

齐,重庆的大佛姿态和造像时期齐全。中国大佛的姿态有坐佛、卧佛、趺佛、立佛等4种,而重庆的大佛就有3种。中国大佛造像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及近代等4个时期,重庆的大佛四个时期的作品皆备,为全国绝无仅有,因此重庆又被誉为大佛的历史博物馆……”

现在,请跟着《重庆旅游》的指引,沿着东、西、南、北、中五条线路,去邂逅伫立在山城大地上的“五方十佛”。不过,我们要提醒读者们记住的是:朝拜并不是此行的惟一目的,我们的初衷是想带着你踏上一段充满艺术的文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