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幸福,其实不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幸福,其实不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在于使人幸福。教师幸福既关系到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更关涉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学生的幸福。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善,可是,许多教师常常为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所累,感觉不到幸福或者幸福程度不高。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又该如何获得幸福呢?让我们先从教师幸福的含义谈起。

什么是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至今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教师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实现目标和理想所体验的乐趣就是幸福;有人提出,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幸福;有人指出,教师幸福既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又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还有人从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角度来探讨教师幸福。

当代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上。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幸福的个人主观体验,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据此,我们可以把教师幸福理解为:教师对生活的满意评价及由此产生的以积极性情感为主导的心态。

由于教师职业和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幸福具有如下特征:(1)精神性。从过程来看,教书育人即是师生双方进行心灵碰撞、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精神享受过程,这是许多其他职业无法企及的。就报酬而言,教师所获得的除了一定的物质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学生的成长、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尊重和社会荣誉。(2)共享。教师幸福的实现是以师生关系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为纽带的,是合作生成的: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因而也是可以与学生、其他教师共同分享的。(3)无限性。一方面,教师的幸福可以由当前的工作满意和情感积极发展到人生意义的追寻和自我实现层面,实现幸福体验的超越。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性和广泛性的,教师的幸福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具有某种永恒性。

教师幸福的影响因素

幸福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出身、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容貌和婚姻等外部因素对个人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初中教师的幸福感明显低于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男教师的幸福感低于女教师等。但是,更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外部社会因素对人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明显。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在 《幸福多了 40%》 一书中提出一个幸福感公式:幸福感=50%的遗传+10%的环境+40%的个体行为。根据这一公式,在我们的遗传已不可能改变,环境的影响只占10%的情况下,直接决定幸福的是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众多研究揭示了心理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在教师的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情绪性、外倾性、个人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学动机均对教师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性格较为孤僻、敏感和内向,情绪反应强烈、较为焦虑和担忧的教师,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幸福感偏低;而较为外向的教师,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幸福感较高。专家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学动机都很高,内部教学动机和外部教学动机都能够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在心理支持方面,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小学教师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与中学教师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指数都呈正相关。

这启发大家,我们的幸福,我们做主!只要我们从自己的“心”入手,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变,就能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进而在生活满意与人生意义的结合中找到幸福。

教师幸福的自我寻求之路

树立向上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但是,幸福并不完全等同于快乐,还包括对意义的寻求。单纯地追求快乐,是庸俗的享乐主义,不完全的甚至病态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从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沉溺于感官的物质满足,不仅得不到幸福,而且会与幸福相行渐远。许多人功成名就,赢得了世人仰慕,但是失去了幸福。从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来讲,更应当有意识地思考人生和生活的意义,这种向上的人生追求对于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可以说,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心理疾病和阴暗面,而且要探究人的优点和价值。为了获得幸福,教师们要逐渐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皮特森等人提出了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心灵的超越等6种美德所包含的24种积极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可简单概括为三点:一是积极的认识视角,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事和物,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有益价值。二是积极的行为投入,即认真投入到所从事的活动中,真诚与人交往,尽力追求真善美。三是积极的心理状态,即善于进行自我的纵向比较(将自己与过去进行比较),与他人的向下比较(与在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看重自己已经具备的所有,在喜悦、知足中生活。

养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所谓职业认同,是指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意义,愿意从事本职业,并全身心投入。有研究发现,职业认同对教师教学效能和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具有良好职业认同的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同自己的职业:在生存需要方面,教师职业带来的物质,满足了我们和家人的生存需要;在成长需要方面,教师职业可以为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理想提供机会。尤其是,当我们已经进入到这个职业时,认同教师职业及其重要价值,使我们很容易在辛苦的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也才能赢得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强化这种幸福感。

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当然,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中小学教师会面对诸多心理压力。我们必须学会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才能减缓压力,离幸福更近一些。第一,要具备正确的压力观念。要承认压力的客观存在,并且勇敢面对,不要奢望什么压力都不存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面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要减轻自己的心理“负载”。很多压力的存在,是由于我们过多的心理关注所致。对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要区分轻重,学会在心理上放弃那些不重要的。第三,要学会“改变”现状。简言之,要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第四,要掌握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肌肉放松训练、注意力转移、积极的自我暗示、运动宣泄等。

建构和谐的人际网络。人际支持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意识。不简单地把人际交往看做人情来往、感情投资,而是把它看做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学会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来说,这点往往被忽视。这里并不是说要让每位教师都精通于此道,而是希望以合理的方式让交往对象认识到我们对他/她的尊重,以及对与他/她交往的重视。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再次,要善待朋友和学生。技巧只是表面的,内心的真诚和热情才会最终赢得朋友和学生的信任。最后,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家庭不仅是稳固的后方,为我们的工作和交往提供保障,而且是情感的港湾,是强大的心理支持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幸福,其实真的不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