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滨水空间使用后调查(POE)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滨水空间使用后调查(POE)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滨水空间的复兴与开发,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已建成环境进行系统描述和评价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将POE引入滨水空间的研究,可以弥补传统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以及对实际空间使用关注不够的缺陷,能够为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POE是一种对传统规划与设计方法的补充,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这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这一方法,将有助于城市建设,尤其在滨水空间这种城市重点地段的开发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滨水空间poe合肥环城公园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滨水空间的定义与发展

Ann Breen和Dack Rint提出:滨水空间(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相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以及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Breen, A. & Rigby, D.,1994)”。国内学者王建国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笼统的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空间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城市滨水空间是指由城市水系所形成的“水场”,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义与之相邻的城市路域空间(王建国,2001)。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城市的建设中,滨水区的建设都与城市地位、城市竞争力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滨水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趋势,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复兴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让城市再次回到水滨。城市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地域风貌、营造城市特色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提供了一个人工环境(建筑、道路、广场等)与自然环境(水面、湿地、坡地、驳岸等)相交融的场所,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独具特色的开放空间。在国外如: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港口区再建计划”、新加坡河地区更新计划、美国纽约曼哈的滨水游步道设计。随着国外滨水区公园的发展,国内滨水区公园的建设方兴未艾,国内最早的滨水区公园建设源于滨江绿化带的建设,90年代初,上海外滩公园的建设,带动了全国各地的滨水区的建设,如:天津海河的沿岸整治、合肥环城公园的建设等。近年来滨水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契机。

POE方法与相关实践

POE即是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将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一系列方法相结合,对已经建成的建筑,广场,绿地,公园等的性能进行测量,检验其实际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而且需要考察的参数包括其功能性、物理性、生理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等很多方面,然后要对于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使用状况评价分析报告,它通过一定的程序评价的结果作为信息反馈可以对未来的设计产生有益的影响,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户外空间的方法(韩静,胡绍学,2006)。

在欧洲,POE是政府部门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的常用方法。在我国,对POE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也在逐步发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城市游憩广场的使用状况评价最为集中,但作为城市滨水空间如何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创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

合肥环城公园调查

3.1 环城公园简介

合肥,古称庐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丘陵、巢湖北岸。市区总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127.94万。环城公园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是一个融生态、审美、游憩于一体的开放式滨水公园。更是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规划布局,成为了经典的规划模式之一,曾与北京、珠海一起被授予首批园林城市称号。其建设始于1980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设计新颖,构思独特,曾获国家建设设计奖。总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其中水面52.6公顷,陆地85公顷。东西向穿城而过的主干道长江路把环城公园分成“南环城”、“北环城”两部分。南北两环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形成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北、琥珀潭6个风格各异的景区。这样一个完整的公园环,而且以环串块,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公园与城市的建筑、道路有机融为一体,又通过城市园林式的交通干道、绿树浓荫的城市干道与步行道,将园林景色辐射到城市各个角落。

调查方法与内容

3.2.1 场所观察法:

在上午和下午,周末和平时的不同时间段分别观察和记录来到此地的人活动状况与活动区域,先大体的了解是使用者的层次以及来此地的目的和逗留的时间的长短,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归纳总结出一些问题,找到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3.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与公园游人发放问卷,进行对话交流,将拟定的有关合肥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的使用问题提出,实现研究目的,把握人们对环境品质的具体使用的问题和整体意象及评价。

3.3调查目的

1)应用POE理论和方法在滨水空间状况评价中,全面了解到达合肥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的使用者的具体情况。

2)依据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变建议,使其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价值,使滨水空间的开发更加科学、合理。

3)对合肥的整体园林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其整体水平,以便对该地区的整体园林规划提出调整与更改的针对性建议。

3.4调查数据处理

运用SPSS和EXCELL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选取了西山景区为主要调查地点,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150份问卷,其中男性76人,女性74人。且年龄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8岁以下,18到30 岁,30到55岁和55岁以上。其中18岁以下只有18人,说明此地的成人使用率比较高。而受教育程度也基本相当,被调查者基本都为大学水平。问卷统计和分析是为了要明确三个调查目的:

了解到达此处的使用者个体的具体情况

如图10所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选择都有不同特点。55岁以上的人主要就是每天步行来此地,而且锻炼时间比较长。30到55岁的人,较55岁以上的人比起来,虽然有步行者来此,但一半的人不是为了锻炼,而且逗留的时间也不长,18到30岁的人群步行前来,但是主要并不是以锻炼为目的,而30岁以下的人本来到此地的人就比较少虽然是步行,但很少逗留。

这近一步验证了观察法得出的结论,即说明此地多为居住在附近的成人锻炼休闲的活动场所,不同于一般的游乐公园和游览景点,这就体现了滨水空间的自然生态特征,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生态景观廊道,其本身所要达到的改善城市生态,美化环境,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要求,承担了重要的生态性游憩功能。

图10

2)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设计与使用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建议。

A对于存在的现象的看法

问卷中向被调查者问及了有关踩踏草坪(如图16),在水域内钓鱼(如图17),公共设施设置,滨水驳岸设计等具体问题的看法,其中在较多方面与原先的设计都有一定的矛盾。比如对于草坪被踩踏成道路的看法,其中有45%的人还是认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了草坪被踩踏成了道路,但有38%的人认为是存在人为的破坏的。其中有部分人觉得这两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不能说的清楚,所以选择了没有看法。(如图14)而对于存在的钓鱼的现象,在《合肥市环城公园管理办法》中第四章第二十八条第十点中是禁止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仍然有很多人认可并参与其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如图15)这就说明在设计规定和实施使用的过程中有存在着问题,应该对于这种情况重新考虑。环城公园的建设到使用,已经将近20年了,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着,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就应该根据发生的现象进行一些改变。比如本来可以游泳的区域,就因为各种原因,现在游泳的人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因此我们可以对原来的设计在必要的时候就要进行更加人性化的修改,并且加强管理。草坪被踩踏成道路的现象要综合多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栽植一定高度的绿篱起到自然阻挡的作用,或许就按照人们的使用需要修长道路。垂钓本身不适宜在具有较强公共性的地区进行,因此在管理条款上是被禁止的。但对于钓鱼的行为可以设置一些警示提醒的标语,或者专门划分一部分水域作为钓鱼的场所,来缓解矛盾。毕竟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最好还是使用者行为为导向,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B原来设计理念的认识

问卷中还向被调查者问及了游人对植物造景与动物雕塑象结合的方式的满意程度,对此地景色最满意的季节等问题。其中对植物造景与动物雕塑象结合的方式满意的较多,达到76%。(如图18)而对于此地季节的认可则不同, 其中春季和夏季的比例最高,分别是37%和36%。大部分游人认为春季万物复苏,景色宜人,夏季则有很好的遮荫效果。(如同19)说明此区域在设计之初所突出的以雕塑见奇的特点的还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但此段是以突出秋景为主的特点,由于还不够引起一般游人的注意。所以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作为设计者还必须考虑到一般使用者的情况,以鲜明的特点来突出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才能使其功能和价值得到更高的认可。

图18图19

3)对合肥的整体园林滨水空间评价进行了解,有助于整个城市发展。

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无不受制于水体这一自然要素,水体为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和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城水交融,提供了亲水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市

图20图21

亲水性。滨水空间形成城市生活与水体这一自然要素的协调。所以问卷中还向被调查者问及了对于环城公园滨水空间的整体评价和合肥的整体满意度。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对环城公园只是一般,对合肥整体的满意度只是中等水平。(如图20,21)因此说明合肥虽然有了“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有了首批园林城市称号,但城市的发展的力度仍然不够。只有改善户外逗留环境才能直接提升户外生活条件,才能最终孕育高质量的户外活动。

5结论与讨论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强调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共生,为城市开辟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开放性与动静结合的亲水空间。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生态化、个性化。首先生态环境的营造要充分,起到城市中开放的交往空间的作用,才会吸引人们来此;其次要注重滨水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它是为人的活动考虑的,所以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合理的步行系统。使游人可在有高差的不同平面上自由地往返,并获得多种高度、多个角度的观水视点,才能使步行空间更加活泼,减少草坪的人为破坏。三是在沿岸要采用多种绿化形式,沿河的绿化长廊要与广场绿地、道路绿地等有机组合,能够为有不同目的的人提供不同的逗留休憩空间。其四,人的亲水性,这一心理行为特质将通过人们在临水的驳岸中的活动来实现,而这些活动是否有益于景观的建立,有益于生态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在设计中也应该注意细节,避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