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目的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目的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育理应服务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人。教育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就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所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育目的进行解析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教育目的 需要视角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发展,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的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人,落脚点也必须是人。而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目的进行解析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概述

1943年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从个体心理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通过对杰出人物的研究得出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主要观点是:(1)人们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其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这五种需要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2)需要处于连续发展的动态变化中,行为是受不断变化的最迫切的需要支配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小。(3)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几种需要,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要占主导地位,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则会增强激励的力量。

二、需要的特点

(一)层次性

层次性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需要是分层次的,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

(二)变化性

变化性是指人们在基本需要满足的前提下,由于一定情况的变化而表现出的对需要的选择性,需要的层次性也决定了人们对于需要的选择必然具有变化性。需要的最终确定取决于人们的外在环境和自身情况的相互作用,这种确定是与人们相关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变化性的存在使人们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不同的需要,从而发展自己,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发展性

需要层次理论系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静止的系统,人这个能动因素的存在使它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不断发展更新的系统。生理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人类出现以后首先要保证自己存活下来,然后别的需要的解决才成为可能,进而促进人类的发展进步;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的需要、职业安全的需要、生活稳定的需要、免于灾难的需要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这些都体现了需要的发展性。

三、教育目的的概念

所谓目的,是实践活动主体概括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对实践活动所要实现或创造的结果在观念上建构的预期模型或想象形象。[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使受教育者达到的质量规格,也是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2]“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3]“在规范概念的意义上,教育目的意指一种规范,它描述了一种设想的有关一个(或多个)受教育者的人格状态或者人格特征,它(或它们)不仅应该变为现实,而且教育者还应该通过教育而有助于它(或它们)的实现”。[4]“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5]显而易见,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们之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某种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既然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我们就应该让人回到教育,让“人是教育的目的”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以人的方式来把握人、理解人。综上所述,无论教育目的的概念如何定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人。

四、需要视角下的教育目的

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目的是使人在人类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需要并有效解决这些需要,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的发展进步。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也会产生很多需要,也会想方设法解决需要,不过他产生的需要种类很有限,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需要层次上面,并且解决需要的动力和方法也相对简单,他们只是追求解决直接现实的需要,这种人很难达到爱的需要的层次,更不要说促进人类的发展进步了。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会根据自身需要和外在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解决好自己的需要,使自己的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这些必须通过接受教育才能做到。经过教育以后,我们变得善于思索,能够根据自身和外界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需要层次,产生自己以前从未有过的需要,产生更大的解决需要的动力,使自己上升到更高的需要层次,最终指导个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类的需要细化成具有层次性、变化性、发展性特点的具体内容。层次性使我们循序渐进地达到最高层次的需要;变化性使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位,从而确定努力的起点和方向;发展性使我们动态发展地满足各种需要进而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25.

[2]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1.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