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聋童言语认知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康复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聋童言语认知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康复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对有残余听力的学龄聋童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培养一定程度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其言语的发展,帮助聋童形成和发展有声语言,发展语音思维,使聋童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聋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喀什地区为例就影响聋童言语认知康复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言语认知康复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喀什地区 聋童 言语认知康复 康复策略

目前,国内许多聋校都开设了学龄聋童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旨在帮助聋童形成和发展有声语言,建立正确的语音意识,发展语音思维,把语言与文字统一起来,具有语言文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对有残余听力的学龄聋童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可以培养一定程度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言语的发展。怎样对其进行康复指导,促进认知水平,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下面我就喀什地区聋童言语康复现状和对其认知发展的促进略策加以分析。

一、影响聋童言语认知康复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0―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应力求对听障儿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1]。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家长文化程度低,以及对残疾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聋童的言语认知方面严重缺失。特别是新疆南疆地区,聋童的入学时间往往偏晚,并且多数进入到聋校学习,地方残联及教育机构都没有言语康复机构,延误了聋童早期的言语康复,多数未能接受学前听觉语言康复教育的聋童滞留在家或随班混读。他们正式入学的年龄较健听儿童晚,以我校学生为例:一年级的聋童年龄偏差很大,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9岁左右,而且大部分学生学前教育为零,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习效果较差。他们的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构音器官僵化,学习语言感到吃力,常有受挫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再者,大多数家长把聋校当成寄养所,只负责把子女送入学校,对他们的学习不提任何希望与要求,对他们的前途和未来更没有明确的打算。对于大多数聋童而言,无论是考大学还是找份好工作都很困难,这种现状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的思想,直接后果是缺乏学习动力。

(二)早期家庭教育在康复聋童言语认知中的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对聋童早期言语认知作用很重要。家庭是聋童最早接触的有声语言环境,也是他们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的最佳场所。如果父母都是健全人,无法用聋童可以接受的交流方式与之沟通,聋童就丧失了大量早期有意义的交流,没有学习语言的环境,久而久之,聋童学习语言的欲望就被抹杀,他们对语言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聋童的父母及其他亲人与孩子缺少一种适合的交流方式,也就意味着聋童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听说读写,认知外界的事物,只能靠敏锐的视觉观察事物的一些表面特征。因此,认识事物缺乏完整性,更无法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及关系,他们的认知思维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形象层面,言语发展处在空白区,因此,家庭的早期干预对聋童的言语认知康复十分重要。

(三)学校教育在康复聋童的言语认知中的影响因素

聋童在经历了几乎空白的学前期之后,进入了学校开始系统的学习。虽然所处环境和接触的人都很陌生,但是聋童互相之间有了可以交流的对象,促使他们产生了聋人独有的交流语言,产生对外界事物认知的萌动。课堂上,教师进行统一、系统的知识教授,结合实际与肢体语言,开始教聋童认识事物,并且逐步感知事物的内在特性,循序渐进地提高聋童的认知能力。例如:认识大与小、多与少、高与矮,区别水果与蔬菜,了解家庭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能力。

二、康复策略

(一)加大政府关注与投入力度

一个残疾孩子通过接受教育学会了自立,这不仅仅解决了一个人的问题,还减轻了一个家庭的负担,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可以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自强自立。然而,从各聋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单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关注、支持的社会力量越大,听障儿童得到康复的机会就越多。而且,从教育的角度讲,教育必须和社会配合才能完成儿童社会化的任务。

(二)家庭的支持与参与

首先要帮助家长改变观念,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听障子女的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重要的是,让家长明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期望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良好品质。此外,开展家长培训,向他们传授康复教育知识和方法,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加快听障儿童言语认知。

(三)完善学校的教育康复体系

1.丰富教材内容

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的识字量比较有限,3年6册书总计1200个字。而且部分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聋校的教学需要丰富教材内容,在现有的内容上借鉴普通小学教材。这部分教材种类认知能力强,数量多,选择余地大,并且适合的年龄段和聋校学生接近。在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考虑学生实际的语言理解水平,以此选择同年级或降低一个年级的普通小学教材进行教学。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本地特色,更有利于听障儿童的言语发展。

2.创设言语应用环境

创设有利的语言环境,将语言运用于生活中的交往是语言意识、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以下几种方式可以促进听障学生将语言运用于生活中,促进认知发展。

(1)情境模拟法

利用创设情境康复聋童的言语认知能力,是一种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于一体的双向教学法,利用模拟的情境、语境,激发聋童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并在模仿、操作中得到亲身体验,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认知水平。聋校语文教材中从中段开始,课后练习中编写了大量的仿照对话练习,例如:语文第十三册中,老师生病住院小刚与小明,商量去看老师,将此事作为对话进行练习,很贴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对话,能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遇到此类事件应该如何与人交流,语句符合聋童此阶段的知识能力。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一篇文章编写成剧本形式,通过简单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大致内容后,分配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表演剧情,体会课文的深层内容,学会在何种场合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如学《老山羊请客》这篇课文时,事先准备好动物头饰,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老山羊在请客时发生的情境,边演边说,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达到使学生会说会用的目的,效果很显著。

(2)实践应用法

聋校教材每一册都根据该时段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生活需要,编排了一些实用型较强的应用文,比如要求聋童学会写请假条、借条、通知、书信等。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很重要。但是,教师教会了他们如何书写及正确应用,由于没有巩固练习,过一段时间后再要求聋童根据要求完成一篇应用文,多数聋童都难以按要求完成,或者言语颠倒,缺乏逻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时要求聋童学会用笔交流,一方面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书写能力,这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与健全人的交流有益处。此外,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他们有大量的生活需求要向老师或同学表达,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从学生的生活需要下手,使学生养成用口语表达的习惯。还有“每日写句”法,每天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些话,可帮助听障学生读懂句子,建立句子概念软件提高读句、写句的能力,强化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言语认知发展。

3.手语的辅助

聋童和健听儿童相比,认知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过程也相对缓慢,手语便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在聋人社会中广泛地应用,成为他们交流的主要手段。对那些不能靠听觉方式来获得口语的聋童来说,手语在他们认知发展过程中有具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教聋童认识“花儿开了”这句话中的“开了”这个动词,加上“开”的手语,聋童就会马上理解“花开”的意思,和开门、开窗是不同的,提高认知理解能力。又如讲到很多抽象的词语,例如“爸爸最近非常忙”中的“最近非常”这一词组,按照聋童的认知思维,他们想象不到“最近”和“非常”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只有老师借助手语,联系日常生活,解释意思,让聋童明白词组的意义,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够正确地应用。因此,手语在聋童认知中过程中作用很大,但是教师要把握住关键的一点,即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手语,在什么环节使用手语,必须以促进其认知发展为前提,尽量不用或少用手语。

三、社会环境在康复聋童的言语认知中的作用

对于聋童来说,最困难的是融入社会,与健全人进行交流。如果一个聋童的交流范围只是局限于家人和老师、同学,那么他们的言语认知就是不健全的。家人与其的交流只是局限于简单的家庭语言环境中,老师与其的交流范围大多只是在课堂中的交流,涉及的面都比较窄。我们训练聋童掌握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够融入社会,和健全人沟通。因此要鼓励学生从入学起始就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如见到人要主动、正确问好,主动加入健全孩子的活动圈内并且尝试参与活动。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去超市购物这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来到了一家小型超市,事先和超市的工作人员打好招呼后,给每个学生发五元钱,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结算账单,所有环节必须独立完成,最后由超市工作人员评选出沟通小能手,给予奖励。通过这种奖励的方式,刺激聋童想要说话的欲望,锻炼他们与外界的言语沟通能力。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外面去搞一些义卖活动,学生自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如十字绣、丝袜花等,价格除去原材料以后让学生自己与客人商议,最后成交。聋童常参与类似的社会活动,能丰富言语使用与表达能力,对言语康复帮助很大。

总之,聋童在听觉上存在缺陷,致使言语认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获取信息的速度很慢,交流困难,作为聋校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探求能够有效提高他们言语认知发展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聋童尽可能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