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稳定煤柱留设尺寸的计算,确定巷道的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空巷道的的支护方案,按照方案实施后,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沿空巷道 支护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D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10-01

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的破坏开采条件后难以复采,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提高其采出率,沿空留(掘)巷作为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的煤炭的采出率[1]。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护难度,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围岩控制工作。

1 地质条件概况

110工作面距离采取地表680 m,巷道垂直应力计算值为15.79 MPa。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细砂岩,平均厚度17.99 m,老顶为2.05 m厚的灰色粉砂岩。底板为0.93 m厚的灰色粉砂岩,老底为24.14 m的粉细砂岩互层。区段护巷煤柱宽6 m。

2 巷道支护参数的确定

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煤柱塑性区的宽度和应力分布规律[2]。针对这种应力不匀称分布特点和该巷道的使用年限和使用特定,采用不对称设计,工作面一侧帮采用玻璃钢锚杆支护[3]。根据巷道使用要求,确定巷道断面为矩形,规格4×2.5 m。

3 支护方案及施工技术

3.1 技术方案

根据110工作面巷道围岩地质条件,锚索长度取6.2 m;锚索间排距取1.8 m,采用锚网索支护。支护材料型号为:顶板使用L=2.4 m、φ=20 mm螺纹钢锚杆加长锚固和锚索采用SK2550三块加长锚固,工字钢托盘支护,紧贴顶板并敷设10#菱形金属网及W钢带。两帮采用L=1.6 m、φ=20 mm玻璃钢锚杆和双抗网,树脂药卷2管锚固进行支护。顶帮用钢带及金属网、双抗网:W钢带规格为4×0.15 m。金属网采用10#热镀锌低碳钢丝加工制成,双抗网规格为:5×2.5 m。

3.2 施工要求

前排锚杆距迎头不超过0.9 m,顶板挂网紧跟迎头,两帮挂网可滞后迎头5 m,并且两帮底部不得超过0.8 m,顶板锚杆必须打在钢带预留孔内。顶、帮网必须贴紧岩面,并有一定预拉力。锚索支护按照规定间排距必须紧跟迎头,锚索预应力不小于150 kN。遇有围岩稳定性较差时,锚杆间排距适当缩小,并且帮部护网更换为金属网。

4 巷道支护效果

设立观测站对留巷和支护效果进行观测,以下所得数据为各个测点掘进期间巷道位移和受力的观测结果。

4.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随巷道掘进头的前移,巷道开始变形,主要变形量都产生在巷道掘进前期,约一周范围内,变形量的值和速率都较大。顶板变形主要集中在掘进初期,90%的变量发生在这个阶段。两帮变形大于顶板,变形趋稳周期长,约15天左右。

4.2 围岩深部位移监测

工作面掘进期间,对巷道顶部煤体深部位移进行了监测,以研究分析巷道顶部围岩变形状态。由围岩深布位移曲线可以看出,顶部煤体浅部(锚杆锚固范围内)煤层离层值约总位移量的30%~40%,中部(锚杆锚固端至锚索自由段端部)离层值约占总位移量的40%~50%,而锚索锚固段以上离层位移值约占总位移量的10%~20%。从离层的分布范围看主要的离层总量不大,主要发生在顶板浅部和中部,浅部为锚杆作用区,中部为锚索作用区,结合存在少量锚杆、锚索断裂的情况,可以看出:锚杆、锚索改善了围岩结构,起到了应有的支护效果。上端发生离层进一步证明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锚索在改条件下主要起悬吊作用。

4.3 锚杆(索)轴力监测

使用锚杆(索)测力计对锚杆(索)受力进行检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锚杆受力与表面位移监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掘进前期。煤柱宽度较小时,巷道顶板锚索、锚杆受力值大。从现场支护效果看,有部分锚索、锚杆破断失效现象,失效锚杆主要出现在煤柱侧帮及肩角区域,失效锚杆约占锚杆总数的10%~20%。从破坏形式来看,锚索为拉破坏,锚索受拉后钢绞线单根破断,后剩余钢绞线逐步受拉破断;顶锚杆破坏主要形式为锚杆杆体受剪破坏;玻璃钢锚杆普遍存在拉断或者螺纹滑脱破坏,说明锚杆受力大于螺纹钢锚杆的强度;煤柱侧帮向内发生了明显位移,尤其是顶板的接触面,位移量达到50 mm,该区域内锚杆以拉剪破坏为主。

5 结论

(1)根据现场条件,采用不对称支护,有利于工作面回采和采煤机维护又兼顾支护效果和安全管理。

(2)现场观测表明,在6 m煤柱情况下,支护方案可行,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奚家米,毛久海,杨更社,等.回采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确定方法研究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4):400-403.

[2] 郝长胜,程志明,赵海兵,等.燕山煤矿区段护巷煤柱的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J].煤矿开采.2011(6):33-36.

[3] 陈新,李文峰,赵登荣,等.窄煤柱护巷及锚杆支护技术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0(3):75-77.

[4] 李保顺,龙军,李幸宇.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稳定性及围岩控制技术[J].煤矿开采,2012(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