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浅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浅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问题教学慢慢发展起来,但逐渐也暴露出它的弱点,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就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否都有意义、是否偏离文本、是否循序渐进三方面进行了一个研究。

关键词:问题教学;意义;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72-01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李政道也说过:"学问,就是学会问,学会思考,不是学答案。"这其实就提醒我们"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中也要求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说法就体现了问题教学的一种实践思路。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将"问题"贯穿其中,作为一个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设问,然后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调动起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将在以后长时间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佳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突显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都倾向于问题教学,这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随着问题的教学的深入,由于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暴露出愈来愈多的问题。笔者整理了在问题教学中发现的几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1 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否都有意义

语文教学时,我们对文本的解读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时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具有随意性、频繁性等问题的存在,面对脱离文本语境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难免会摸不着头脑;还有时候一些教师会将回答是与非、选择对错的方式应用在需要交流探究的的问题上,打破了这类问题原本的意义;还有些时候教师不能主动地避开应试教育的主题,将课堂与其接轨;甚至还有时候教师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变成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其实存在这些问题的教学实践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教学,它缺少问题情境的创设,缺少对生成问题的自主探究,更缺少对探索的问题的及时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的初步提出、深度分析、成功解决作为至始自终的线索。

比如在《一面》中,抓住的关键问题就是"瘦"字,围绕瘦去解读鲁迅的外貌描写,探讨鲁迅的形象性格,把这作为一条线索贯穿这篇文章的学习。既缺少整合又没有任何联系的问题会造成教师对问题过于依赖,以及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的问题存在。

2 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否偏离文本

那么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从何而来,有从教参中得来的,有从备课中来的,有在课堂中生成的,有学生发现并主动提出来的。有时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就一味放任学生,忽视了教师,忽视了文本。这就使问题教学有时会倾向无主题、无系统。就比如在专题《广告多棱镜》中,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从语文的角度出发,一味的放任很可能就成为一堂广告的展示课。总而言之,问题的来源笔者还是坚持从教参、从备课、从教学中而来。

教参,它的编写是基于编者的仔细研究而成,这其中的一些创设性问题,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在整本教材中前呼后应,甚至对于教材中的重要问题、关键知识等进行理解分析,对此,教师要做到对教参的熟悉,首先就是认真研读整本教参,然后从整体对编者的意图进行了解,将有用的部分应用于课堂教学,既不能一味的否认,也不能一味的照搬。

备课,这个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研读相关教辅的体会对教材、教法的准备,同时兼顾学生在其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并且思考恰当有效的解决办法,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

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存在,基于这种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控教学进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在教参中照搬照抄或者以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辅研读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完全符合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这在教学中要求我们不能放开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的预设和临场的有效引导,有效指导学生的讨论,使问题朝教师的预设方向发展,使课堂处于有序高效的状态。

3 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否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一直提醒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代言者,这是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能仅靠对于学生的学习积累和阅读范围的考虑,还要兼顾学生所处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认知特点,以及相关的认知规律。否则,过难、过于脱离实际将会重新回到以前的教学误区;过易、过于无问而疑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提出的问题不仅要难度适中还要有梯度,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过易问题所带来的思维假象,并有效地形成思维阶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享受思考的过程,逐渐认识到思考的必要性,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仍以《一面》为例,给与"瘦"这个把手,思考瘦的表现,然后延伸到瘦的内涵,由此探讨鲁迅的形象和品格,而不是停留在瘦不瘦、好不好、对不对的等级,也不能一开始就跳跃到鲁迅的形象和品格。

"问题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展开一个与人交流合作、不断探索问题、深度拓展思维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感受这其中的魅力。将"问题"作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在具体文本语境中发现问题并探索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从思考问题到学会学习再到自主创造,使学生不断地绽放发散思维之花。要正确开展问题教学,千万不要使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庆春.问题教学初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