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55-02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安氏Ⅱ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用固定矫治器矫治,只能改变牙齿及牙槽骨在牙合骨的位置及齿槽骨的形态,骨骼的异常不能得到纠正。探讨应用颌外牵引加斜面导板矫治骨性安氏Ⅱ错牙合畸形。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正畸科接受治疗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10~13岁,治疗前均经过常规口腔检查,模型及功能分析。X线摄全牙合片,头颅侧位定位片,手腕骨片,测量分析错牙合畸形的深部机理,包括部位、性质、程度,分析生长改良治疗的可行性、预后,所有患儿均以下牙合后缩为主的安氏Ⅱ,伴有一定程度的上牙合前突,后牙高度不足。19例患儿均采用上牙合可摘矫治器配合牙合外牵引上颌向后,导下牙合向前,待上下牙合基骨关系协调并稳定3个月后部分病例进行二期治疗,方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间隙,进一步协调上下牙合关系。

1.2 矫治器组成

1.2.1 上牙合可摘矫治器:设计改良式箭头卡环,箭头卡的横桥上焊接内径1.2 mm的圆管或直接弯制成带螺旋形圆管的箭头卡。头牙区放置邻间钩,前牙区设计双曲唇弓。前牙区舌侧基托制成斜面导板。双头牙区腭部中央放置螺旋扩大器。

1.2.2 牙合外支抗:用布自制头帽,在耳前的布带上固定两颗钮扣,钮扣间用塑料板固定。口外弓连接牙合外支抗与头内可摘矫治器。

1.3 矫治力:矫治力牵引上颌向后,最初每侧350 g左右,适应1周后加到450 g,导下颌向前为肌能力,患儿口颌系统自行调节。上牙合矫治器每天戴用22小时以上,除刷牙外进食也戴用,牙合外牵引每天使用12小时以上。4周复形1次。

2 结果

19例患儿经11~16个月矫治,上下牙合骨关系得到纠正,颜面协调, 中性关系。戴用原矫治装置保持3个月后,7例使用保持器保持,12例换甲方丝弓矫引器排齐牙列,关间隙,进一步完善颌关系。

矫治前后上牙合牙弓宽度变化:平均增加2.06 mm,t=4.38,P

矫治前后部分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SNA减少0.52度(平均),t=1.89,P>0.05;SNB增加2.42度,t=6.72,P0.05;ANS-Ptm增加0.47 mm,t=7.22,P

3 讨论

3.1 矫治器的选择:采用此矫治装置对骨性安氏Ⅱ患儿进行生长改良治疗,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可以看出,上颌位置及上牙合骨长度都没有明显改变,说明牙合外支抗牵引只有抑制上牙合骨向前的生长发育,但不能排除矫形力牵引上牙合骨向后的移动,部分地被上颌向前的生长发育所抵消,或矫治器牵引时间不够。

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下牙合前移及下牙合骨长度明显增加,下牙合顺时针旋转,进一步证实斜面导板刺激下牙合骨发育是有益的。

3.2 矫治器的设计:骨性安氏Ⅱ矫治的关键是协调两个关系,首先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潜力,协调上下牙合骨间的关系,即牙合骨“优先”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协调上下牙合关系,包括牙量,骨量关系,力求协调稳定。颌外牵引,通过口内可摘矫治器,将矫治力传到上牙合复合体,抑制上牙合的向前发育,同时也释放了下牙合生长发育的潜力。

上牙合前牙区斜面导板,导下牙合向前,促进牙合骨、颞下牙合关节的改建,刺激下牙合骨的向前生长发育,同时刺激神经肌肉的协调,为日后矫治结果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斜面导板对平下颌牙弓,调节牙合面部高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螺旋扩大器适时扩大上颌牙宽度,协调牙合骨间前后关系的变化而造成的牙弓宽度不调,同时为以后的固定矫治器综合治疗提供间隙。

3.3 注意事项:(1)矫治改变了颌关系,因而在矫治过程中应适当调整,去除防碍下牙合前移的障碍,矫治结束后应仔细检查牙合关系,去除早接触点,以利颌关系的稳定,防止复发。(2)矫形力矫治需要患儿的密切配合,因此应耐心说服引导,同时叮嘱患儿注意安全以防口外弓发生意外伤害。

收稿日期:2006-11-1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