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突发事件院前应急救援时效性分析与对策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发事件院前应急救援时效性分析与对策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基于效能”军事作战原则[1]在重大灾害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和医疗应急救援“效能最大化”理论的提出[2],如何改变当前突发事件应对只重完成、忽视效能的现况,是许多院前管理者正努力思考解决的课题。本文对江苏省无锡地区近7年来突发事件的院前医疗应对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探讨如何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时效性,进一步提升急救中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能力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锡市急救中心2005—2011年期间参与救援的灾害事件。事件纳入标准:按照本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短时间直接造成3人以上重伤或2人以上死亡的灾害事件。期间发生的雪灾等自然灾害事件和SARS、甲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没有直接导致以上人员伤亡的数量标准,故未纳入本组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各类突发事件的类型(依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分类)、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护车出动数量,急救反应、完成时间等应急救援的时效性与有效性问题。数据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本文研究条件的突发事件共164起,受伤1641人,死亡146人,突发事件的院前病死率为8.9%。

2.2 事件类型及伤亡分布

本地区以事故灾害为主,占95.1%,其中交通事故最多,其次为生产事故,分别占56.1%、30.9%;人员伤亡以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最多,分别占69.0%、27.8%;死亡人数构成比以交通事故、生产事故最高,分别占50.0%,30.8%;事件病死率最高的是社会治安事件(凶杀和纵火),占82.4%。见表1。

2.3 事件年度分布及值班救护车数量

突发事件2007年最多,2005年最少;2008年后爆炸和工业中毒事故减少,社会治安事件逐渐增多; 2005年同一时段的救护车值班车辆最少,共7辆,至2011年逐渐增加到13辆。见表2。

2.4 事件呼救季节与时间分布

春冬季最多,各发生48次,均占29.3%,夏季最少,为30次,占18.3%。呼救时间高峰主要分布在6∶00~12∶00和12∶00~18∶00时段,分别为48次(29.27%)和50次(30.49%),其他时间段呼救次数相对较少。

2.5 突发事件区域分布及应急反应时间

在近郊的发生次数最多、市区最少;发生在市区、近郊、乡镇和郊外的突发事件次数(构成比)分别为24(14.6%)、54(32.9%)、38(23.2%)、48(29.3%),急救反应时间分别为(6.5±2.1) min、(10.5 ±5.1) min、(18.3±7.7) min和(21.8±9.8) min,不同地段急救反应时间经统计学检验( F =17.82, P =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6 创伤类事件与完成时间

创伤类突发事件共136件,分别为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社会治安事件。其中交通事故和创伤类生产事故分别占67.6%和27.9%,生产故事中又以塌方、爆炸次数最多,分别占10.3%、8.8%。将接到报警电话到最后一名伤员送达医院的时间定义为突发事件完成时间,塌方、爆炸、交通事故的完成时间分别是(330.8±491.7) min、(162.3±152.1) min、(75.5±49.5) min,不同类型创伤事件的救援完成时间经统计学检验( F =6.97, P =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7 创伤类突发事件完成时间及负荷指数的分布

创伤类突发事件完成时间在60 min内的共70起,占51.5%,超过60 min的共66起,占48.50%,最长完成时间超过500 min。

将应对突发事件实际投入的救护车数量占本中心日常运行数量之比定义为救护车负荷指数[3],比值在0.21~0.39之间的突发事件次数最多,为25次,占30.49%,救护车负荷指数在1以内的突发事件次数为72起,占87.8%。见表3。

3 讨论

3.1 本地区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与全国相比,本地区属于突发事件少发地区[4—6],也无明显规律。受水危机影响,2008年起本地区大批化工厂被迫关闭和强制外迁,爆炸和工业中毒事件逐渐减少。随着社会矛盾加剧,2009年后出现社会安全事件,虽然发生次数少,但事件病死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发生季节以春冬季较多,呼救时间段集中在6∶00~18∶00之间,这与人类活动高峰时间段相符。

3.2 乡镇突发事件应对反应时间过长

本市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6.5 min,说明市区急救网络建设已经逐步完善。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乡镇地区和农村边缘地区突发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多,而乡镇急救网络建设又相对滞后,致使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得不到救治。本组资料显示,发生在乡镇和郊外的突发事件占到了总数的52.4%,说明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市区以外,而由于急救网点数量不足,平均反应时间超过18 min,急需加以解决。

3.3 创伤型突发事件完成时间过长

创伤患者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1 h内,死亡人数占50%[7]。而本组资料中48.5%的创伤类突发事件的完成时间大于60 min,塌方、爆炸、交通事故特别明显,说明许多创伤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救治。特别是生产事故(塌方)、爆炸、毒气泄漏等突发事件由于事故现场复杂,靠单方面专业力量无法完成,完成时间明显延长。

3.4 救护车超负荷应对现象存在

救护车负荷指数大于1时,说明需要超过所有当班数量的救护车去执行突发事件。在没有后备增援,出动全部当班车辆的情况下,不仅会出现由于救护车数量不足、同一辆救护车再次派车、来回折返现象,导致完成时间延长,也容易出现一车同时转运多名危重伤员影响救治质量的现象,还容易出现回车现象,延误日常急救任务。本组资料中救护车负荷指数大于1的突发事件共20起,占所有突发事件次数的12.2%,说明本地区值班救护车的配置数量与突发事件应急储备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本地区突发事件应对完成时间较长,说明完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3.5 对策

院前急救人员能否将伤病员快速安全地转送到医院接受及时的治疗,是评价一个地区急救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8]。针对本地区突发事件应对时效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5.1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增加突发事件应对的时效性 流行病学特征可以较好地说明突发事件类型与当地经济、生产的密切关系。因此,应重视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应急部门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进行提前预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预见性地储备相关急救物资[9],以便突发事件来临时及时出动、有效应对。

3.5.2 健全乡镇急救网络,缩短应急反应时间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县(市)以下乡镇农村院前建设的指导办法,乡镇农村急救网络建设标准和要求,基本急救设施、设备、人员的配置,经费来源等,应尽快健全完善城乡一体院前急救服务网络。

3.5.3 开展应对时效研究,缩短平均完成时间 随着创伤“黄金1 h”、“抗休克30 min”等急救时效性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危重创伤患者由院前医生给予了最关键和急迫的救治,因此,缩短事件的完成时间,将危重患者快速转送到院内就成为影响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环节。 完成时间按照各环节顺序分别受到急救反应时间、接警调度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判断、调派能力、医疗与非医疗急救力量、事件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按照支撑条件受到系统软、硬件功能的影响;按照人员因素又受到急救人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影响,因此缩短突发事件救援完成时间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5.4 量化时效评价指标,寻找科学评估工具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评价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主要是看突发事件应对的效率和质量[10],而评判时效性需要必要的量化指标。救护车负荷指数能反映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储备能力,事件的完成时间能反映灾害事故的完成质量。灾害事件救援完成时间越短、救护车负荷指数越低,表明急救中心应对能力越强,常态恢复越快,对日常急救影响越小;相反,时间越长、负荷指数越高,说明应对能力越弱,恢复常态越慢,对日常急救影响越大,影响突发事件和日常急救任务的快速出动和应对质量。笔者认为该两项指标既简单易行,又能客观评价突发事件应对的时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密斯. 基于效果作战[M]// 郁军,贲可荣,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郭继卫.军事要素在重大灾害医疗救援中的运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7—10.

[3]张军根,蔡兆斌,宋因力,等. 院前急救组织在转运地震伤员中超负荷能力评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9):993—995.

[4]李雪梅,徐家相,车颖华.昆明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资料:1487起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3):215—216.

[5]樊琨,王雪里红,吴贵苹,等. 北京市1646例突发及现场分流处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067—1070.

[6]张军根,蔡兆斌,袁轶俊,等. 杭州地区突发灾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10(5),981—983.

[7]岳茂兴.灾害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476—1479.

[8]颜明治,程彬,赵兴吉,等.城市突发大型灾害事件的院前急救[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2):171—172.

[9]唐凤,朱建明,王晶,等.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需求分析研究[C]. 北京:第四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美国科研出版社,2009:440—443.

[10]王传中,刘保池. 河南3起重大灾害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启示[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9(3):538—540.

(收稿日期:2012—06—0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11

作者单位:214023 江苏省无锡,无锡市急救中心急救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年9月第21卷第9期Chin J Emerg Med,September 2012,Vol.21,No.9

P97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