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应对措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应对措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长期制约中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环境标志和绿色标志等方面提出我国的应对措施,以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封锁,促进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应对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的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TBT的本质是政府调整贸易利益、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是高新技术产品新的竞争手段,各国采取TBT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1]。

1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加速上升趋势,TBT和SPS通报保持增长态势

据WTO组织统计,1996年至2008年,WTO成员总计向WTO累计通报了18 585件TBT和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措施。1996年TBT与SPS通报量仅为587件,2008年增加到2 484件,增长了3.2倍。其中,TBT通报量稳步增长,1996年TBT通报量为389件,2008年达到1295件,增长了2.3倍。

SPS是从TBT协定框架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涉及农产品食品、环境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协定。SPS通报量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成为WTO通报的一大特点,1995年SPS的通报量仅有198件,从2001年开始SPS通报量首次超过了TBT,2008年达到1189件,比1996年增长了5倍。至2008年底,WTO成员总计向WTO通报了8 684件SPS措施。发达国家在SPS领域占有优势,通报量为4 644件,占总量的53.5%;而发展中国家为4 040件,占46.5%。

1.2 机电产品和农产品食品是通报重点行业

从通报行业类别看,TBT和SPS通报涉及每个行业。2000年到2008年TBT通报数量最多的产品领域依次为:机电产品,累计通报2094项,占总通报量的28%;其次为农产品食品,累计1706项,占22.8%。这三类产品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对人类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最大,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产品,因而受到WTO各成员国的格外关注。尤其是农产品食品,2005年以来通报量增长迅猛,2008年的通报量远远超过机电产品,位居第一位。其中,有关农用化学品(农药、兽药等)残留的通报仍是WTO成员关注的热点。

农食产品行业和机电仪器行业是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2007年我国农食产品行业和机电仪器行业企业遭受国外TBT限制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分别为45.04%和41.97%。化矿金属、纺织鞋帽、玩具钟表、交通工具和橡塑皮革行业的相应比例也都高于20%。农食产品行业企业受日本、欧盟、美国、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措施的影响最大,尤其以日本最为严重。

1.3 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TBT,但发达国家仍旧是实施TBT的主角

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2]。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引进与实施,自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TBT措施通报量就超过了发达国家,到2008年底,WTO成员累计通报了9901件TBT措施,其中,发达国家累计通报了4659件,占总量的47.1%;发展中国家5 242件,占52.9%。发展中国家的TBT通报总量超过了发达国家。但由于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

2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2.1 维护本国的利益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源

维护本国的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的根本目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名目繁多,要求越来越苛刻。在各种类型的国家之间都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由于在技术水平上,发展中国家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2 WTO规则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这意味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合法性[3]。

2.3 环保意识的提高成为各国政府决策依据之一

当前,国际性和各国环保组织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声音,在有关方面做出让步,增加贸易壁垒。欧盟就曾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多次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增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2.4 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各国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理论支持

世界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人民及政府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正深入民心,所以各国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在逐步消除一些明显违反WTO精神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举起了可持续发展大旗,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与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非关税壁垒。由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因此,各国实施起来是有恃无恐,而且标准越来越苛刻。

3 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走向制度化

由于技术创新,特别是高灵敏度检测检疫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为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国际贸易限制甚至贸易歧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人们对人类生命安全及环境问题的关注,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其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个别限量指标发展成为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势必将影响我国整个出口行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3.2 从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技术法规转化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可分为强制性措施与自愿性措施。但近年来一些自愿性措施正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如美国规定对美国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并运行HACCP,进入美国的机电产品须获UL认证,药品须获FDA认证;进入加拿大的大部分商品须获CSA认证。从目前情况看,这个趋势正在加强,发达国家的强制性技术法规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产品的出口难度。

3.3 从针对具体产品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已达2500多种,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和处置等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典型的是发达国家强制推行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HACCP体系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保证航天食品的安全卫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在欧美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4]。从人类安全和环境保护角度看,HACCP体系有其合理性,但从贸易角度看,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期内很难达到要求,势必影响其产品的出口。

3.4 新的壁垒形式层出不穷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涌现出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第一,道德壁垒。道德壁垒包括社会责任标准和动物福利标准。新近出现并被日益关注的全球首个“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就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到劳工标准、保护人类健康、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上,且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第二,信息技术壁垒。发达国家利用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信息技术应用的法规体系及合格评定程序,对国际贸易的信息传递手段提出要求(如电子商务、“无纸贸易”等),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这些新的壁垒形式都给传统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造成障碍。

4 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4.1 中国应对技术标准壁垒的对策

4.1.1 依靠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熊彼特的发展理论,通过技术转移可以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的技术鸿沟。因此,中国必须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吸收,通过技术外溢和后发效应的协同作用,将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尽快地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

4.1.2 采用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内经济形式逐渐向外向型转变,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将中国的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可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跨越国外的技术壁垒。

4.1.3 把本国的标准推向国际

标准的基础是市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实施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新技术标准是当今世界技术标准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5]。中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能做到而国外难以做到的技术指标,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

4.1.4 重视国际技术法规的研究

广大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壁垒应予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发达国家技术法规,并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达到规定的要求,企业才能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2 中国应对合格评定程序壁垒的对策

首先,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认证,创建我国的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国际互认,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道路。创建自己的产品认证、认可,推行国家标准制度;国家应该根据各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实际情况,有倾向性地扶持一些产品认证机构,使其成为比较著名的标准,同时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

其次,要充分行使作为WTO成员的权利,突破那些不合理的合格评定程序壁垒。争取对“合法目标”进行恰当的界定和适当的限制,落实发展中国家在TBT协议中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并积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正当权益。

最后,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格评定体系的创建工作[6]。合格评定程序同技术法规、标准在阻碍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技术法规和标准混乱,合格评定程序自然将成为有力的贸易壁垒。要消除合格评定程序本身对贸易的消极影响,最积极的方式莫过于促成国际合格评定程序体系的形成。

4.3 中国应对环境标志制度壁垒的对策

首先,对出口产品应大力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鉴定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从制度上消除摩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结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次,完善环境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环境标准的开发研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获得环境标准的产品必须是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的双优产品。我国出口企业要积极从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抽出环境要素,优选控制项目,把环境要素定量化,实现可验证、可检测,使控制项目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国际性。

再次,出口产品实施环境标准的技术标准应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在选择实施环境标准的产品名目,制定技术标准时,要以ISO14000标准为基准,同时注意国际标准化组织就统一环境标准方面的有关定义、标准和测试方法的建议公告。因为该公告对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标志标准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要加强我国环境标志评审机构与国际标准化机构间的合作。国家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关环境标准的双边和多边协定,积极参与制订新的国际环境标准,积极向世贸组织推荐我国一些成熟的、先进的、符合国家利益的环境标准,使其成为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

4.4 中国应对绿色包装壁垒的对策

首先,我国政府要加强对主要发达国家环保法规、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包装法规,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水平方面的差距。建立一套能限制垃圾包装的生产和消费的约束机制。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向生产者和使用者开征税项,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国民的绿色经济意识。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积极开展认证工作,加强国际间的相互认证工作,向企业宣传ISO14000制度,并鼓励企业申请ISO14000认证。

其次,在中小企业中扩大关于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等概念的宣传,提高企业绿色意识,使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使更多的出口商品超越“绿色壁垒”,获得产品出口的国际通行证。企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确保包装的清洁和无污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避开贸易中绿色壁垒。注意包装材料的减量化,要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不搞过度包装。加强研究制造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技术和设备,以加快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提高回收再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4.

[2] 全毅.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分析、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

[3] 王伍.技术壁垒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3.

[4] 叶全良,王世春.国际商务与技术性贸易壁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

[5] 翁国民.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应对方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86.

[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世界贸易组织与技术性贸易措施[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295.

作者简介:龚彩华(1988-),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