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化技术在产品工时定额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技术在产品工时定额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6-000-02

摘 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人力资源效率、提高公司的工时定额管理水平,建立公司的产品结构、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基础数据体系,快速的进行定额成本计算、查询、分析,用以指导销售定价,实现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是公司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A公司是一家电力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厂家,前几年成功的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产品工时定额和成本管理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这里就将A公司的做法和经验与大家予以分享。

关键字 信息化 成本管理 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前A公司管理状况的描述与分析

1.A公司工时定额管理状况:公司主要是通过电子表格收集和管理工时定额数据,先由各个生产单位对本单位所有生产工人全月产生的工时集中在月底统计,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汇总、分析、报做工资,时间非常紧张,加上新品工时及工艺调整引起的工时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工时定额标准的执行程度、工时统计的真实性、效率很难准确掌控,并且由于工时统计、分析只集中在月底有限的几天,分析工作存在滞后性,缺乏指导性。同时由于工时涉及单位多、人员多,统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数据分散,查询、提取困难问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从车间工时执行到公司工时管理存在诸多的漏洞和不足,不能很好满足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要求。

车间工时是计算工人工资的基础,科学管理工时定额是管理车间工资的前提。因此需要尽快使用信息化工具和平台实施科学管理。

2.A公司的产品标准成本管理状况:财务管理部根据年末各单位上报的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并收集材料采购价格、产品结构信息等,先测算每个车间一段时间的工时费用率,然后计算每个零件的标准成本,最后计算每个产品的标准成本,这些数据的测算和计算,都是通过excel进行复杂的设置后计算完成的。公司产品有近万种零件,有三百多种产品类型,在excel下建立计算系统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工时定额、材料定额及材料价格频繁调整变化,导致excel下原始数据的日常维护比较复杂。同时用excel管理数据不是标准化的手段,效率低、容易出错,不能及时提取基础数据,造成灭弧室标准成本核算量大,不及时,也不符合公司倡导的信息化管理要求。

产品标准成本是产品定价的基础,科学计算零件及产品标准成本是销售定价的前提,也是成本分析、指导技术设计、车间成本管理的依据。

因此,急需建立产品加工工时信息管理系统、产品标准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对各车间所有零件的工时定额、零件消耗定额、原材料采购价格、零部件图号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公司工时和成本的分析管理。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目标

实现工时定额、材料定额标准成本管理信息化,达到数据共享,规范数据的管理目的,为公司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的标准成本管理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车间工时、零件及成品标准成本的统计、分析和管理。

1.工时定额管理:建立各车间工时定额数据的标准管理模式,统一车间的工时定额信息化平台,满足对工时的分析、核查、统计和分析,实现工时数据的系统化、规范化、共享化,最终实现对工时定额及人工成本的科学有效管理。

2.产品标准成本管理:建立以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材料价格、零件图号为基础的数据信息库,通过软件实现标准成本的科学计算,最终奠定成本分析、指导技术设计、车间成本管理、销售定价等工作的基础。

三、信息化技术实施的总体思路

利用公司现有的金蝶K3系统平台,借助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聘请软件公司,建立包括零件图号、产品BOM结构、工时定额、零件材料定额在内的基础数据信息系统。通过软件的设计,实现对以上数据的录入、维护、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种查询和分析结果,达到对工时和成本的管理。

实现分散维护,信息共享。通过网络由各单位直接在系统中录入产品、零件名称以及各工序的生产完成数量、实际工时,系统自动提取显示工时定额、材料定额,从而完成工时和产品成本的统计、分析及计算,同时实现工时、产品成本的数据查询、报表自动生成以及分析计算的功能。

四、信息化技术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⑴启动:A公司与软件公司共同成立项目组,召开启动大会,并确定了实施小组成员。成员主要由人力资源部主管、财务管理部主管牵头,车间定额员和统计人员为主,涉及公司十个与定额相关的生产单位。

⑵需求调研:基于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现状,为了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解决定额分散存放、查询困难、数据核算效率低下、统计工作量大;解决零件定额数据表、产品定额数据表、材料价格表等数据的核算与共享、调整产品价格时测算过程复杂等问题。

⑶软件的安装与调试:由软件公司对公司实施小组成员进行软件的安装与指导,并对各用户端进行了调试,由软件公司提供《软件安装说明书》。

⑷蓝图设计:

①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对与工时及定额成本有关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图号、材料消耗定额、产品结构BOM、工时定额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其中包括产品名称、图号的统一与规范;产品结构及加工工序的审核、整理;各产品与工序相对应的工时定额的审核与整理,实现基础数据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数据共享。

②工时定额数据的查询、共享。根据管理者的授权,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各自权限与需求,在办公电脑上进行工时定额数据的查询。

③根据定额成本测算方法,在软件信息系统中实现自制零件和产成品定额成本的快速计算、查询。

④利用网络,直接从车间采集工时汇报数据,提高上报数据的准确性、透明性。并根据上报的数据,多角度的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例如:根据产品名称进行数量查询、生产部门进行工时汇总的查询、操作员工姓名进行具体工作的查询与汇总等。

2.软件规划和软件的性能测试

⑴典型数据的收集: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与研究,由公司提供典型产品的数据,主要有零件加工单元(管型或图号,数量)整管装配单元(管型或图号,数量),这些典型产品主要是根据公司近年来生产量加大,工序较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数据提供过程中,及时发现了一些原管理中出现的漏洞。

例如:某车间剪板机下料,由于剪板机下料是车间2010年新制定的工时,工时制定的标准虽然已经有了,但工时台账并不完善,从现有台账上无法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软件的使用,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此工序的工时定额,确保了车间工时定额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⑵软件模拟测试。根据前期的沟通与基础数据的提供,软件工时对其所开发的如见进行了模拟测试,确认了软件的相关功能。

3.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应用

⑴编码的设计、编制:软件中数据的运算主要是通过编码来实现,所以编码的设计与编制、整理是所有数据录入的根本,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本软件所要涉及到的项目分别作了编码,便于数据的导入。

①职员编码:码长8位,编制原则如下:

职工编号 (码长8位)

员工入厂年份; 顺序号;

根据员工入厂年份和本年度入厂的顺序进行编制。在此项工作中,重点工作是对原有员工的入厂资料进行了整理,将公司中1351人全部进行了编制,保证的职员编码的完整性。

②部门编码:码长4位,本项目中涉及到10个相关部门,我们根据部门的名称进行了编制。

例如: 一车间(编码为02.01) 五车间(编码为02.05)

③岗位编码:码长5位,根据公司现行的工时分值,共涉及到148种不同的岗位。编码原则为,前两位为车间编码,后3位按岗位名称依次顺延。

④工序编码:码长5为,根据公司现行工时定额所对应的工序进行编制,共涉及到相关工序197种。编码原则为,前两位为车间编码,后3位按工序名称依次顺延。本项工作中,由于各部门的原工序名称并不规范,为此我们在原有工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便于工时统计的开展。

⑤物料编码:根据公司现有的技术文件(图号)进行整理与编制。例如零件产品为DA7.XXX.XXX,整管产品为DA3.XXX.XXX。

⑵现行产品加工工艺的整理与完善

根据公司批准确认的工时定额,各部门按照新的工序编码所对应的工序名称,对本部门的工时定额进行了重新的归类、整理。

3.软件上线试运行工作

为了保证软件使用的各项功能的稳定,实施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双管齐下,在不影响公司工时定额统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使用软件进行了统计工作,效果显著,表现在:

⑴大幅减少了统计人员两次次统计汇总的无效工作量,保证相关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工作,而不是统计工作;

⑵对各单位每月上报的各种工时类型进行了快速的分类汇总,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取数据,并可以直观的表现出各单位上报工时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工时执行过程中得信息把握。

4.验收交付工作

根据软件试运行的结果,软件现有功能达到了最初设计的需求,实施小组对此软件进行了验收。

软件公司交付物为《软件安装说明书》、《基础数据编码手册》、《项目总结》、《软件操作说明书》。

五、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经过A公司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在产品工时定额管理、产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并形成以下管理成果:

1.建立系统的基础数据框架。 对于与工时及定额成本有关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材料、产品结构BOM、工时定额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实现基础数据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数据共享。

2.实现工时定额数据的查询、共享。实现授权人员可以在各自办公电脑上按产品、零件、部门、工序等查询工时定额数据。

3.实现定额成本快速测算、查询。按照定额成本测算方法,在信息系统实现对自制零件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的快速计算、查询;实现某一要素变化时,只需调整该项数据(如某一材料价格变化时),只需维护该项数据,所有应用该材料的产品定额成本均会同时刷新。并实现了资源共享,相关管理人员经过授权后,就可以直接登陆系统进行标准成本的查询。

4.实现直接从车间等部门采集工时汇报数据。利用计算机网络,由各相关部门定期直接在系统中录入每个产品各工序的完工数量、操作工、实际完成工时等数据,系统自动提取工时定额,计算实做数量的定额工时,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完成数据采集。

5.实现工时查询、统计功能:各授权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方便的从多个维度(如产品、工序、部门、操作工等)查询自己业务范围的工时数据。并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定额成本、产品工时定额、工时汇报数据查询报表,支持业务人员便捷的查询数据。

通过A公司的工作实践,证明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和产品成本管理的思路是可行的,并会给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的促进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尹隽,翁翔.基于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造船物料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财会通讯 .2012(12).

[2]陈黄筑.信息化时代下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财经界-学术版 2011(9).

[3]韦世团.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作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