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美术课主要的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下面我便谈几点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

美术教师除了本身有精良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树立和发展人文意识,丰富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除了兴趣以外,尊重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学识及人品)是学生对他尊重的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这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其中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旁征博引,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体现出教师的深厚的业务水平及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讲民间美术时,我首先指出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接着明确概念:什么是“文化”,对此学生都会说,科学、知识等。我又提出,科学知识等是否可以等同文化呢?接下来提问: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愣了,面面相觑,不敢举起手表示自己有文化,个别举起后,见别人没举,又赶紧放下。我笑了,然后举了个例子:在大街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擤鼻涕时,是把鼻涕擦在自己的鞋帮上;而一个学富五车的高级白领却随便吐痰。谁更有文化呢?这时学生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农民。我又说: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以进一步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然后我以《辞海》的解释为参考,提到文化的含义之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让学生联系政治常识来思考,“文治教化”属于国家的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杀鸡焉用牛刀”的出处,学生都很想知道。我又举了《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既让学生复习了一遍经典的文言文,又让学生明白,“弦歌”是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即通过“文化”来影响人,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所以“文治教化”就是国家统治职能的一种表现。有学生说我的课像语文课,且颇有启发。有启发就好,是语文课还是美术课有什么问题呢?这些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我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氛围的熏陶,和美术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相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美术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讨论研究或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想象,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兴趣。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将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就会提出种种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可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它需要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建立健全与高中美术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

1.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多主体性评价要注重民主性、开放性和广泛性。

2.注重表现性评价。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要注意做到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长期性、方式多样性和真实公正性。

3.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评定的意义在于提供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文字或图像等美术信息、自我反思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成长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5.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中的角色,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可采取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