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即将升入小学的他们,习得正确的整理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有助于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依托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幼儿逐渐感知、慢慢改变、不断实践,整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一、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现状

1.晨间来园:一片狼藉的桌面玩具。

一早,大班幼儿陆陆续续来到班级里,他们到玩具柜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回到桌面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响,浩然把玩具筐里的玩具“哗”地一声都倒了出来;子豪把所有蓝色的玩具都围在自己的臂弯里;世轩把桌上的玩具洒到地上,玩起了“奥特曼打怪兽”……集合音乐响起,孩子们把手里的玩具随意一扔,桌面、地上留下一片狼藉的玩具。

2.体锻活动:散落一地的体育器具。

迎着和煦的阳光,孩子们在操场上纵情地玩耍着。嘉楠扮演大灰狼,裤子后的长尾巴引得小伙伴们奋力追赶着,争先恐后地去踩大灰狼尾巴;馨恬喜欢踩高跷,手里拎着绳子小心翼翼地跨过一个个障碍;喜欢跳绳的景宇、黎安、多多在一处草坪上快乐地甩动着绳子……“小朋友,把玩具送回家,我们排队!”孩子们纷纷拿起身边的玩具,往筐里一丢,辫子、梅花桩、绳子等散落一地,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

3.课间活动:东倒西歪的图书画册。

课间活动,小朋友三三两两地来到图书区,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彬彬拿了一本《动画中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黑猫警长的故事;浩然在角落处拿了一本《儿童好奇心大百科》,和好朋友一起研究食物的旅行;子墨拿了一本《蚂蚁和西瓜》,可沁拿了一本《狼大叔的红焖鸡》,两人不时交流着,不时掩嘴而笑……上课音乐响起,孩子们匆匆把手里的图书塞进书架上,没合拢的、折角的、倒放的,书架上东倒西歪的图书画册格外地显眼。

4.教学活动:乱七八糟的操作材料。

公开教学活动“这个小丑本领大”,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个小丑、一块橡皮泥、若干硬币、回形针、木头支架……轮到孩子们自主探索操作,他们兴奋地拿起材料,逐一实验着,认真探索着……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回到教室中间,留下散落一桌乱七八糟的操作材料。

5.游戏活动:杂乱无序的游戏材料。

响亮的游戏口号后,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游戏区。小顾客们率先到银行领了各种面值的钱;超市的小营业员把糖果类、饮料类、点心类、日用品类等商品递到客人的手里;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烧了一桌的饭菜,洗了多种水果招待客人;医院的医生将中药包、外涂药、内服药配给需要的“病人”……孩子们投入地玩着游戏。临近午饭时游戏结束,伴随着整理的音乐,服务员们“认真”地整理着:各种面值的钱混在一起,各类商品混在一起,水果、蔬菜倒在一个盆子里,各类药品堆在一起,游戏材料杂乱无序。

二、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缺失成因

1.家长因素:包办代替、重智轻能。

现今许多家长溺爱孩子,到了事事包办代替的地步,他们“千辛万苦”、“一片好心”、“事事迁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糊涂的爱,必定会造成孩子整理能力的薄弱,依附性越来越强。

其次,家长“重智轻能”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干活就是浪费了学习时间,耽误了前程。

2.教师因素:言行不一、方法不当。

教师的言行不一,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一味要求孩子整理,自己却没有整理的习惯,柜子上、钢琴上、电脑桌上、活动室里到处堆放着乱七八糟地东西,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其次,教师虽然要求孩子整理,但有时为迎合家长,有时担心孩子做不好,影响活动进度,常常迫不及待地为孩子包办。

整理不仅有规则,还有方法。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材料丰富:区域材料、游戏材料、体育器具、桌面玩具等等,常常同一内容的材料还分多个层次,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为此,教师若没有教过幼儿整理的方法,如材料的分类要求(种类、大小、功能、材质等),按标志放入相应的筐内,孩子很难去整理。

三、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策略

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必须调动多种教育因素,并利用多种教育因素的交互作用去影响幼儿,使幼儿从内到外、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在观念的转变上要重视幼儿整理的重要性。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尤为重要,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良好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针对大班幼儿不良整理习惯,我们通过家访、家长沙龙、亲子活动、发放家教手册等方式,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鼓励孩子独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还结合实例、故事、游戏、教学等手段,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如教师适时捕捉幼儿的整理行为,及时肯定和表扬;教师以身示范,及时整理各种教学用品;在游戏活动中,比一比谁整理得最有序等等。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整理的重要性,产生良好的整理意识,感受到整理带来的快乐,享受到整洁环境带来的舒适。

2.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把握幼儿整理的导向性。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幼儿也是环境创设的主体,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我们也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环境真正和幼儿互动起来,起到环境应有的导向作用,为孩子们创建了一个与环境直接对话的平台。

在墙壁上,孩子们自主设计了取放玩具的流程图,卡通的图案配以简洁的文字,孩子们知道玩具玩好后要送他们回家;图书区,孩子们按图书的大小给他们分好类,做好相应的标记,贴在书架上;各种学习材料和玩具,我们分别拍下照片,并将照片打印两份,贴在相应的玩具筐和柜子上,这样,孩子们很容易找到摆放玩具的筐子和摆放筐子的柜子了。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珍惜爱护环境。

3.在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幼儿整理的实践性。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必须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幼儿的整理兴趣,强化幼儿的整理行为,在方法的运用上注重幼儿整理的实践性,最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对于幼儿来讲,游戏是他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对于幼儿教育来讲,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基本教育途径。为此,我们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整理方法,强化幼儿的整理行为。大班幼儿喜欢刺激的竞赛,形式多样的比赛调动幼儿整理的积极性,如“叠衣服比赛”、“整理床铺比赛”、“收玩具比赛”等;设立“管理员”,幼儿轮流担任区角管理员,负责监督管理各类物品,提醒监督同伴及时归类整理;每周五下午开展“我爱整理”表扬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会整理、爱整理的幼儿,给予表扬肯定……总之,用多种有趣游戏,操作游戏、情境游戏、角色游戏、竞赛性游戏,激发幼儿整理的积极性,让整理成为幼儿乐于干的事。

4.在习惯的培养上要突出家园合作的一致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要取得同步,及时地沟通、交流、互通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通过面谈、家访、电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整理情况,相互探讨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如专家讲座、家长沙龙、家长育儿经验分享等,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共同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如果幼儿的整理习惯形成了,他们的行为就自动化了,不需要教师多提醒,自然而然地就会积极主动地整理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