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圆梦以后的大运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圆梦以后的大运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大运河八年申遗一朝梦圆。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与之前任何的申遗项目都不一样,大运河是名胜古迹、文化符号、传承载体,更是与千千万万人朝夕相关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在运河边生活的人们给予了这条河与众不同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时,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申遗工作者的观点。

申遗者:亲历现场的跌宕

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曾在去年9月联合国专家前来中国考察大运河申遗情况期间,接受过我的采访。当时,他介绍了2006年大运河申遗项目启动,到2009年建立省部协商机制,再到2013年正式确立申遗点段的过程。

这次,作为45小时申遗成功的现场见证人之一,他再次叙述了这段值得永久回忆的经历。

20日下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进入项目审议阶段。本以为能够短时间出结果的申遗代表团,很早就购买了21日晚上回国的机票。“但意外的是,足足两天时间里,一直没轮到‘中国大运河’,其间还经历了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的项目加塞,真是‘好事多磨’,直到21日下午还没结果,我们只得改签机票,并申请延长在国外逗留的时间。”姜师立说。

北京时间22日14点30分,多哈当地时间22日上午9点30分,大运河申遗开始审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米歇尔首先介绍大运河项目。“但事实再次让大家陷入焦急,米歇尔对大运河申遗的意见是补充材料、明年再报。”

好在中国申遗的准备“功课”做得很充分。PPT精美漂亮,里面的大运河项目图片美轮美奂,“简直将其他项目的图片都盖了”。在介绍过程中,现场的网络也暂时中断,大家都认为,这是关注大运河申遗的大量国人涌到世界遗产官网围观而引起的。

“或许是因为准备的图片打动了更多人,局势开始慢慢变化,牙买加代表发言,认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的意见可以在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后再进行完善,随后,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葡萄牙等国的代表也通过表决,支持大运河马上列入世界遗产项目。”

最后中国代表团进行陈述发言,叙述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独特性和成为遗产的意义,发言最终打动了评委们。

当申遗成功的消息宣布时,许多人喜极而泣。姜师立慨叹: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大运河申遗办原主任、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知名学者顾风写下了书法作品:大运河申遗梦想成真、沟通江海、积健为雄。“现场很多中国代表都争相拿着拍照。心情还是愉快的,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姜师立说。

研究者:提出更优的规划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基础和后续工作是国内很多兢兢业业的资深专家们在做的。他们为申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申遗时代提出了更优的规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介绍说,目前,已有5项国外运河及其相关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法国米迪运河、比利时中央运河的四条吊桥、加拿大里多运河、英国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和荷兰阿姆斯特丹17世纪运河区。“但是,这些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开凿的运河,历史仅有两三百年,从时空跨度、历史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上相比,它们与中国大运河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大运河在世界上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安家瑶认为,本次运河申遗最大的亮点,就是“活态遗产”,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古建筑、古遗址的鲜明特点,维护其水利、航运等现实功能,本身也是体现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也是今后大运河保护中最值得重视的要点。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本次运河申遗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他在电话中表示,大运河目前的保存状态有三种:保存最好的河道如今依然行使着其运输功能,甚至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过去古色古香的遗迹旧貌;其次,有些河道保存较好,但目前已失去了其最初的运输功能,变成了旅游景观地;再次,部分河道已断流,仅作为“遗址”存在。

面对这三种情况,未来如何协调好大运河在历史文化价值保留、旅游景观利用以及运输功能使用三者间的关系,刘庆柱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目前仍在正常使用的运河河段,由于现代航运的需求,河道的宽度、深浅及码头的数量、位置都会有所改变,在这类情况下,对运河的改造必须要在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开展,不能改造得面目全非;第二,有些河道文化遗迹保存较好,审美价值高,是文化旅游景观区,可将它们作为地方的历史文化符号来加以保存,沿河的各项建设要与其保持协调一致;第三,对于被废弃的河道遗址,保留其历史遗迹尤为重要,要为它们留出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域,绝不能在上面乱盖乱建。

“将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保护要放在首位。”

管理者:打造更好的运河

当然,也有学者对未来运河的保护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说:大运河申遗启动至今已近8年,与2006年相比,大运河部分地区出现的断流、淤塞、污染现象已得到很大改观,清理、整顿、修复、疏通等一系列繁杂而艰巨的工作使大运河再现生机,但各地管理与保护难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要防止“申遗时轰轰烈烈,申遗后冷冷清清”。如果人们重复申遗前对待大运河的态度,那么恐怕所有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将付之东流。

杭州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是杭州段大运河的管理者之一。而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原党委书记。几年前西湖申遗期间,他也是主要的参与者。

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王水法说:“运河申遗和西湖申遗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受益方式不同:西湖申遗,老百姓们更多是间接获益;而运河申遗,带给市民的益处更直接、更丰富。大运河这样鲜活,就在老百姓身边,水边的市井烟火气让历史化为诗意,成为今日杭州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让国际上的遗产专家们惊叹的一个亮点。运河‘一线连接千万家,是家门口的遗产,是活着的文化’。”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要去做些什么?王水法拿出了杭州市政府提出很多年的口号“还河于民”表示,将会通过整治与保护,发挥运河的休闲业态、文化教育功能,把整个大运河交到老百姓手中。具体来说,政府保证了运河保护的公益性,市场运作会为更好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而市区联动的模式调动各级部门,令保护更细致、更规范,也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

此外,杭州还有打算把运河打造成世界级、堪与西湖媲美的旅游产品。

无独有偶,这次以杭甬运河参与大运河申遗的宁波市文保所副所长江怀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申遗成功不是最终目的,是一个新的起点。政府在后申遗时代,肯定更进一步加强会对运河的保护和管理,也会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来保护管理,从而带动文化遗产保护、运河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来拓展这一遗产的展示。这是一个很好契机。”

确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所说,大运河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它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而未来,运河的发展和保护会因此更加深入。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