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五备法”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五备法”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翻译教学是动态地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认知过程。本文针对传统翻译教学理念和当前翻译教学的弊端,分析了翻译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进而建议在翻译教学中应用“五备法”,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译教学现状 五备法 翻译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37-02

翻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我国长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却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翻译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翻译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翻译教材体例范式凌乱;学生学习缺乏激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来说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应用“五备法”来充分发挥翻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宏观到微观加强备课的前瞻性、统一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一、抓住翻译教学的起始点――备自身

穆雷在2004年所做的一次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等较之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大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由于翻译课任课教师缺乏系统的翻译职业培训,对翻译实务知之甚少,只能按传统的翻译思路生搬硬套,其直接后果是教学内容缺乏参阅性,教学体例缺乏实用性,教学思路缺乏高屋建瓴的统筹规划。

正因为开好翻译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教师是翻译教学的发起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对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注重翻译教师自身翻译理论和翻译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翻译系列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翻译实务研究及其教学梯队。具体来讲,是要大力支持翻译课教师积极参加口、笔译实务工作,获取翻译系列职称,“走出去”“请进来”,努力与国内外院校及翻译机构交流翻译及翻译课教学经验。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出国进修,攻读翻译硕士、博士学位等手段,提高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科研水平,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翻译教学研究梯队,为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翻译教学的出发点――备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依据的纲领。抓住了大纲,就抓住了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抓住了绝大部分学生。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大纲进一步明确了英语专业教学在原则上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从大纲对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阐述中不难看出,翻译能力作为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是素质教育理念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大纲》更进一步将翻译能力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能将内容不超过高三课文难度的短语和句子译成汉语,要求理解正确、语言通顺;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理解准确、语言通顺;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速度和译文要求与英译汉相同。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知识重建、技能日臻成熟的过程。只有把握住了《大纲》,我们才有可能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地创新课程设置,有效地改革教学方法,切实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抓住翻译教学的基本点――备教材

教材乃一科之本,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国的翻译教材虽然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但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中西译论的碰撞,不可否认的是,原来这种体例已远不能满足我国蓬勃发展的翻译事业的需要。现行教材中的例句大多选自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这些语言表达复杂的例子,理解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运用,不但困难重重,缺乏新意和时代感,而且容易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教学内容较为沉闷,主要停留在课本上。而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上是课堂为主,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仍然是“语法教学法”,既机械又单一。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无疑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学生对翻译课程缺乏热情,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地选编教材。具体到某一章节,不能只比照一本教科书进行讲解,应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其他材料进行合理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方能根据学时安排和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教材间的组合、互补,达到时间、内容、效果的统一。

根据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任何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都处于动态的不平衡的碰撞、渗透、趋稳的进程中。就翻译这一学科系统而言,需要我们在翻译教学中牢牢把握其本质、规律和教学目标,创建翻译教学的多元互补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翻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学二元互补、系统协调;中西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教学二元互补、系统协调;汉译英与英译汉教学二元互补、系统协调;词、句、段、篇章教学多元互补、系统协调。

四、抓住翻译教学的落脚点――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与否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学生这一翻译教学中的落脚点,才能避免本末倒置、鱼目混珠。传统的翻译教学只是片面地进行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灌输,轻视或无视翻译技能的培养,将翻译理论、翻译经验、翻译创新、翻译实践割裂开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然而,实际上,翻译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翻译活动包含着师生双方对翻译信息的编码、解码和复杂的认知过程。此外,翻译技巧只是两种语言转换中的极小部分的总结,在整个信息解码和语言符号的转换中还蕴藏着无限的有待发掘的兴致盎然的东西。因此,单纯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只能是教条的、呆板的、被动的教学过程,它无法从文化层面、心理层面、理解层面、表达层面上开启学生的认知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和意见,积极鼓励学生在翻译活动中哪怕是极其微弱的灵光一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译活动中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讨论、创设情境、译文对比、译文鉴赏、各抒己见等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翻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升华成对翻译的悟性。

五、抓住翻译教学的闪光点――备创新

创新乃是一切学科和知识向前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所在,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根据教育思想、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材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需要,不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只有把创新融入到翻译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断地巩固教学成果,深化翻译教学体系,使翻译教学达到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内不少翻译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翻译素养对翻译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构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翻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王宇(2003)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文军(2004a)的“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伍小君(2007)的“‘交互式’翻译教学体例”,苗菊(2007)的“过程教学法”,胡朋志的“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等。我们也应如此,在翻译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积累,紧跟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的前沿动态,建构有益的教学模式,同时始终将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

总之,当前的翻译教学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教师自身、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多方面深化翻译教学的效果,提高翻译教学和翻译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Even-Zohar,Itamar and Gideon Toury,ed.Translation Theory and Intercultural Relations.Poetics Today,19812:4(Summer Autumn).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朋志.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9(5).

[4]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6]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翻译,2004(4).

[7]王宇.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2003(1).

[8]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9]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3).

[10]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