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童年的生活经验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这个越来越重视情商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因素及其培养对策,本文主要从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经验、父母陪伴孩子活动的时间以及性质三个方面来阐述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同时主要强调了情绪辅导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绪智力家庭教养方式早期经验情绪辅导

根据Salovey与Mayer的观点,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始于家庭中父母与儿童良好的交互作用。我们认为,要构建完善的情商教育体系,培养儿童的情绪智力,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要开展早期家庭情商教育也即是情绪辅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与培养对策。

1影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因素

1.1家庭教养方式

关于教养类型的研究,最著名的当首推鲍姆令德针对学前儿童及其父母所做的研究。他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类型:①专制型②威信型③宽容型。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与特定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关联。威信型的父母通常有欢乐、社会反应、自我信赖、成就导向及与成人和同伴合作的活力友善型的幼儿;专制型的父母则较易有冲突易怒型的幼儿,这些幼儿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容易发脾气和不快乐的、易扰、无目标,也不喜欢被人围绕着的;宽容型的父母常会有冲动攻击型的孩子,这些儿童(尤其是男孩)常很虚伪和以自我中心、反叛、攻击、无目标,自信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性和成就也较低。

鲍姆令德关于父母的控制的研究表明,控制型的教养比放任型的教养更好,因为宽容型父母的年幼子女常是无目标和无礼的小捣蛋。专制型和威信型的父母都会为子女设下许多标准,而且也常会加以控制,但是他们施予控制的方法会有很明显的不同,专制型的父母会支配子女,仅允许子女有少许自由表达的机会;而威信型的父母则小心地容许子女有足够的自,这样子女就能发展出进取心、自我信赖和有个人成就时的骄傲感。研究者最近发现威信型父母的子女在青少年时,比由专制型或宽容型的父母教养长大的同伴更能自律和自我信赖,也有较高的学业成就。而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可能就是不投入型的教养:一种很松散、非控制的教养方式,拒绝子女的父母或不能负荷自己的压力和问题,以致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儿童教养上的父母。这些忽略型父母的子女不仅在社交和学业上皆有缺陷,他们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而且易有酗酒、吸毒、问题、旷课和各种罪行等或违法的举动。

1.2童年早期经验

有不少研究证明:人在童年时对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体验多多少少有可能影响成年后的情感状态。

首先,对情绪的认知影响。相对于童年时期体验到不安全、有被遗弃感的人而言,童年期体会到安全的、幸福感的人,在成年以后,他们更能准确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其他人情绪的变化。从小体验安全感的人更容易辨认相似但有差异的情绪,他们更具有辨别能力。从小体验安全感的人不仅从自身内部,也从外部成就中获得平衡的自我意识,然而从小体验不安全感的人则仅仅是从外部的成就获得自我意识。从小体验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回忆起带有感彩的童年回忆,而从小在不安全感中长大的人对童年的回忆,则很少与家人有关,即使有关,也都是带有很消极的情绪。

其次,对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在面对真实和潜在的困难环境时,安全型的人在具有更高的控制情绪唤醒能力的同时,也善于调节内部经验的自我结构。他们具有更强!_的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的能力。在遇到压力时,安全型的人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而不是选择像疏远他人或仅仅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等不适应的方法。与安全型的人相比,非安全型的更会用事物、性和酒精来应对压力,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在体验愤怒时,安全型的人愤怒的目标更加积极,他们能从愤怒中期待更积极的结果;而非安全型的人则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感,心跳更快,对他人的意图更容易做带有敌意的解释。

最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起从小经常体验恐惧、害怕、被遗弃等非安全情绪情感的人来说,从小经常体验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的人,在成年时期,具有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安全型的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善于察觉交往对方的微妙的情绪变化:而非安全型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则不太自信,而且比较被动,总是等待别人发出邀请。这类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开始,会与他人很快地建立和谐的关系,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疏远对方,似乎他们之间隔了一道无法跨越的墙,他们自己也因此感到很痛苦。

1.3父母陪伴孩子活动的时间与性质

研究发现母亲和儿童在一起活动的时间是衡量父母与儿童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发现父母陪伴儿童活动的时间及性质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家庭教养方式的效应之后,父母陪伴孩子活动的时间以及活动的性质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父母和孩子互动的时间越长则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修复能力越强;父母陪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间与儿童的情绪修复能力成正相关;父母与孩子进行教育性活动则直接可以正向预测孩子的情绪智力,父母陪孩子进行的教育性活动越多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修复能力、人际关系等越好;然而,并不是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情绪智力,研究表明父母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则孩子的压力管理能力越差。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多陪伴孩子,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进行教育性活动等,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父母是接受自己的、是温暖的,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

2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对策——情绪辅导

研究发现情绪辅导对孩子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情绪辅导是指父母除了对孩子给予“亲切的”和“积极的”反应外,还能以同理心来理解孩子,并有效地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已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情绪辅导的父母的孩子会有较佳的身体状况及较优的学业成绩;这些孩子与朋友的相处较融洽;较少发生行为上的问题,并且对暴力的倾向也较低;有情绪辅导经验的孩子有较少的负面情绪而有较多的正面情绪,他们在情绪上较健全。而且,接受情绪辅导的孩子更容易在疲劳后恢复精力。在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难过、忿怒或恐惧,但他们较能慰藉自己,从忧伤中恢复,并继续积极地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对孩子进行情绪辅导呢?下面主要阐述一下情绪辅导需要遵循的两个原则:良好的沟通和订立恰当的规范。

2.1良好的沟通

情绪辅导父母既要表达出父母的“爱”,也要让孩子学会认识、管理自己的情感,其首要的条件是良好的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要,以提供适当的满足,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感受表达清楚。而要做到良好的沟通首先是要学会积极倾听。

2.1.1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要尝试了解孩子真正的感觉及其所传达出来信息的含义,父母必须表达出你想了解而不是批评、判断的意图,孩子感受到了之后,才有可能打开心扉与你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固然可以让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接纳。表达接纳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不干预的态度、静听、自由发言以及积极地倾听。前面三种做法是以较被动的方式来表示你的不反对,也就是接受的意思;而积极地倾听则是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沟通的历程,更清楚表达接纳的意思。积极倾听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谈话感兴趣以感兴趣的眼光看着孩子的眼睛;面对着孩子;若是坐着,则身体略微前倾以表露出你感兴趣。

2.放下你的判断与批评尝试进入孩子的世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会他的感觉,放下你的价值观,也不要担心接下来你要讲什么,这样你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感受对方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上。

3.察觉非语言线索当我们在向外传递信息时,不只是口中说出的话在传递信息而已,说话的音调、速度以及姿势、表情等,也都同时在告诉我们说话时感受的内容以及感受的强度。

4.让孩子把话说完当孩子说话时,让他们说完不要中途打断。

5.不加评价地接纳和反映孩子的感受与反映你孩子的优点一样,要尽量做得像一面镜子。

有些时候,也会碰到一些情境是孩子的做法造成自己的困扰,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说明自己的需要与感受。

2.1.2清楚的自我表达

要做到清楚的表达自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鼓励孩子的时候要做到鼓励要具体,父母不要使用空泛的形容词,而应该具体说出孩子哪里表现得好,父母在表扬时不要口是心非,鼓励要实在,不要对孩子说假话,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诚恳。同时鼓励是一种合理的期望,一次争取一个步骤的改进,鼓励是在我们接纳孩子一切的前提下表达出来的,包括接纳他的努力、失败与成功,所以鼓励时不要只看到结果,而应该是努力、进步与成果并重。

鼓励时减少含价值判断、跟别人比较的字眼,比如:“你比张小亮聪明多了”等等。

3.多用鼓励取代赞美。很多父母可能不了解,赞美和鼓励有什么不同:“赞美”是在孩子出现某一种表现、达到某一种期望和要求时,父母所给予的称赞;“鼓励”则是不论孩子表现好坏,都可以给予的支持和关怀,特别是在孩子遭受挫折时,鼓励更加重要。

4.培养孩子面对不完美的勇气,肯定孩子的自我意识和想法。同时引导孩子练习观察事情的另一面,在碰到挫折时要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发现新的桃花源和希望,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2.2订立适当规范

情绪辅导型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健全的发展,于是需要订立恰当的规范,在订立恰当的规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的教导。要求孩子担负某些责任或遵守某些规范时,需注意该项工作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是否符合其发展阶段的需要。

2.亲子协商订立规则在订立规则时,仍然要尊重孩子,如果亲子意见不同时,需与孩子做好沟通来订立,而不是以父母的权威来强迫孩子遵从。

3.行为后果的处理订立规范后,孩子可能依据约定来做,也有可能违反部分约定,父母应以多鼓励的态度来处理这样的情形。行为的建立是渐进的,父母若能着重在孩子已达成的部分,着重在孩子的努力,将有助于孩子更向目标努力。

4.一致性订立规范时,最好能先取得主要教养者(通常是父亲和母亲)态度间的一致性,在父亲处不被接受的行为,在母亲的标准中最好也不被接受,否则只会造成孩子规范、价值观上的混淆。

参考文献

[1]李燕主编.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杨丽珠.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美]劳伦斯,沙皮罗著.施美华译..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4]AlbertAlegreTheRelationBetweentheTimeMothersandChildrenSpentTogetherandtheChildren’sTraitEmotionalIntelligence.ChildYouthCareForum(2012)41:49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