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股市再创新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股市再创新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周股市一路走高,7月26日,上证综合指数又带着新的纪录卷土重来了。中国最大的国内股票交易所创下历史新高,这是自两个月前中国政府宣布实行新的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来的首次,上周五以来,沪指涨幅已经超过10%,而市场中大多数的蓝筹股最大涨幅均超过15%。

“组合拳”出拳

央行宣布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上调活期存款利率0.09个百分点,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已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就在同一时段,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决定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率由现行的20%减为5%。

加息在股市高涨期可能会起到使之收敛的作用,但海通证券分析师李明亮认为,此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大。其实,2007年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已经显示经济过热,市场对此次出台调控政策已有心理预期,本次上调的幅度也在市场预期之内,因此预计不会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

“由于内地市场还不够成熟,没有融资机制,也没有强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力量,故而利率调整影响向股市机制并不健全,股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也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荣表示。

自2006年以来的四次加息中,市场人士分析多次强调,简单上调法定利率对调整过剩储蓄和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具有太多的有效性,因为它不仅将抑制实体经济,加速过剩储蓄的积累,同时也会刺激商业银行的主动放贷行为,几乎不影响资产重估的方向和趋势。此次存贷款同步上调0.27 个百分点,力度是十分轻微的,尽管首次调升了活期储蓄利率,但银行实际利差仍在继续扩大。

李明亮认为,减税不足以改变中国股市目前的牛市格局。第一,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得到消除,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充足;第二,流动性过剩这一大的背景并未改变,中国经济保持着较快增长,股市目前有基本面支持,从中期来看,上市公司业绩超过预期是可以期待的,加息减税不会影响股市长期向好的趋势;第三,央行紧缩政策会影响市场中的资金供求量,但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与银行信贷市场处于分割状态,银行的资金难以直接流入股市。目前股市上资金充裕,加息不会对股市有多大影响。从利率水平来看,中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是相当低的,即便这次增加了0.27个百分点,扣除税后,也还是很低。这对于储蓄资金分流到股市显然是不可能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还有几只靴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调控政策推出后,靴子终于落地。按照现在这样的市场行情,国家还将进一步升息,所以靴子还没有落地。”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吴春龙说。

此前,市场一度低迷,A股的开户数持续走低,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减少,这是对宏观调控的预期抑制了投资热情。直到CPI指数公布后,市场才开始恢复,“因为此次的CPI指数已经给了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加息将至,股市出现大涨说明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利空,市场也相信短期内不会再出台其他宏调措施。”吴春龙说。

每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都是不大的,此次也不例外。利息税下调至5%,虽然会促使部分资金回流银行,但它不会让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会改变;加息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的30个基点,反而很可能刺激各方做多的信心。“这是因为股市已经进入牛市,不是一般的市场因素能够撼动的。”李春龙说。

根据7月19日国家统计局的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GDP增速达11.5%,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5 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CPI 同比上涨了4.4%,创下33个月涨幅新高。

总体判断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性较小。加息,则必然成为应对流动性增加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选择。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资源价格改革会使主要资源、要素价格呈上涨之势,部分上涨压力将向下游产品传导,可能会带来价格总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涨。第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仍在产生。第三,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房价仍然持续上涨。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事实上,判断本次利率及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下半年一系列调控举措的开端。

他认为,从管理层的角度,应对货币高速增长与资产价格膨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手段:一是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二是对货币增长(顺差与信贷)进行对冲和干预。由于目前货币与信贷保持较高的增速,同时我们判断CPI的上涨仍将持续几个月,因此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必要的,而特别国债的发行也已箭在弦上。

“下半年宏观调控压力继续扩大。第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偏高,经济增长面临偏快的压力,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特别是通胀的压力将继续扩大。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生产资料、投资品和消费品需求将继续增长,粮食供求总体偏紧,构成价格上行压力;受职工劳动保障改善等因素影响,劳动力价格也将趋于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