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堵纯信的“玉米情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堵纯信的“玉米情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堵纯信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科研育种第一线,躬耕在玉米高产品种选育事业上,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连续12年成为国内玉米种子第一品牌,种植面积累计超过5亿亩,亩均产量比普通种子高100多公斤,累计为社会多增加效益1000多亿元;种植广适度南至东南亚的越南,北至我国黑龙江、新疆和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抗倒、抗病等综合抗性强,连续多年成为国家玉米审定对照种。它,就是全国第一大玉米品种——郑单958。

这个驰名中外的玉米品种就诞生于河南农业科研的龙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单958凝结了一位退休多年育种家的心血。他,就是温润如玉、低调质朴的农业科学家堵纯信。8月23日,记者走近这位76岁的老人,走进他大半生为农、爱农、敬农的内心世界。

记者:堵老师,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不是对您投身农业科研影响很大?

堵纯信:1936年12月,我出生在距黄河大堤仅十几里的河南省原武县(即今原阳县)太平镇堵庄村,那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时代的多舛让我更早更多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

我们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农民在盐碱地上种的小麦麦苗枯黄,春天的风一吹成片成片。由于庄稼不成苗,群众生活极为艰苦,平时都是红高粱加黑豆面蒸出黑窝窝当主食,蘸一点辣椒当菜吃。吃的盐就是当地的盐碱土熬的土盐。即使这样的生活也不是能够常年“享受”的,很多人第二年春天由于那点黑窝窝不够吃就去逃荒要饭。更让人难熬的是伤寒、霍乱等传染病,患病的农民由于没有钱医治而被疾病剥夺了生命。此外,还有不间断的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汤灾(在河南的驻军汤恩伯部),老百姓形象地称为“水、旱、蝗、汤”四种灾害。

1948年,我在太平镇上小学,后在县城初中读书。1953年,我考到了离家45公里的汲县高中(现在的卫辉高中)。艰难清苦的生活并没有使我屈服,反而磨炼了我的意志,同时我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95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的前身)。

记者:您的初衷是要立志成为农业科技专家吗?

堵纯信:不是。虽然那时大家都吃不饱饭,生活清苦,但逃荒要饭还可以保住生命,而疾病随时会夺去人的生命,所以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是医学专业。当时农村基本没有医生,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很严重,医疗条件很差,患上传染病基本上就得等死。这些对我影响很大,我希望成为一个医生,为老百姓救死扶伤,不再让他们受到病痛的折磨。可是,阴差阳错,我却被农学系录取了,仿佛注定了我要和农业打一辈子交道。不过这样也好,我依然可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做些实际工作。

记者:那您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育种工作了吗?

堵纯信: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开封地区农业局,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可是由于受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很紧张,甚至吃不上饭,农业技术推广并不受重视。后来,我到登封、荥阳两个县驻点,感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自己无法踏踏实实地为农业做点事,就申请回到郑州。1972年,我被分到河南省农林局(河南省农业厅前身),在那里工作了4个多月,我认为做点更为实际的科研工作更合适。在当年12月,组织上把我调到了河南省农科院,在农业科研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

记者:有人说,按正常育种速度,郑单958应该在2010年“出世”,结果2000年就通过审定。这是为什么?

堵纯信: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国内高产育种多以选择稀植大穗,提高单株产量为途径,耐密紧凑型玉米种质匮乏,主栽品种的适宜密度偏低,一般每亩3000株左右,增产潜力有限,亲本自交系繁殖制种产量低。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际玉米科研和生产历史经验,我打破传统育种理念,提出了培育增产潜力大、株型紧凑、种植密度弹性大、光能利用高、群体自我调控能力强、适应性广、抗倒耐病性强、易于制种的中早熟杂交种的选育目标,创立了以耐密为核心的玉米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改自交系春播为夏播,改低密度种植为高密度种植(亩均5000株),单株选择和群体鉴定相结合,本地鉴定与异地多点鉴定相结合,选用紧凑耐密亲本组配,杂交组合高密度(每亩5000~6000株)种植鉴定。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在玉米种质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选育优良自交系和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广适的中穗紧凑型玉米新品种郑单958,解决了我国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范围窄、群体产量有限、制种产量低、品种应用成本高等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无数次试验,我发现这个品种耐密性极好,就在河南省以每亩3000~5500株的密度试验。在每亩群体数为4000株时,这个品种比一般品种增产100公斤,当亩群体数达5000株时比每亩4000株增产60公斤,但每亩最高种到5500株时产量又下降了。由此可见,耐密度还是有限的。这个品种正常密度种植没有空棵,所有植株的穗大小一致。从田间看不是很令人惊喜,因为它属于中等穗型,边行优势不明显,适宜各类水肥条件,每亩密度从3000株到5000株,密度稍小还可以结双棒。

郑单958是中等穗,结实好,没有秃尖,籽粒深轴细,出籽率最高,50公斤穗脱粒45公斤。粮食卖了以后,农民发现这个其貌不扬的品种比其他品种卖钱多,才认识到郑单958是一个好品种,种植面积就成倍攀升。

一般品种参加国家区试正常情况下都是3年完成,由于郑单958表现优异,结果两年就完成了。1998年,郑单958在国家黄淮海等多个省区区试时平均比对照种增产28%,于是,1999年在所参加区试的地区同时做生产试验。生产试验又比对照种增产15%以上,两年综合增产21%。郑单958在2000年通过国家和河南、山东、河北3个省审定,后来又在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新疆等省区通过审定。

其实,郑单958在甘肃、新疆等地种植比黄淮区域单位产量高,因为那里是春播,每亩可种植6000株,最多7000株。那里降雨少,光照充足,生育期长,加上没有黄淮雨季高温高湿的影响,甘肃、新疆有机井和祁连山雪水等灌溉条件好的地方,亩产高的达120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