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水市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水市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天水市农村能源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以确保农村沼气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对策;甘肃天水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31-02

农村能源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和谐生态家园、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天水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能源主要是以生物质和煤炭为主,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优质清洁能源比例很小。发展农村能源是一项符合天水市实际,既可为农民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又可以通过生态链的延长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真正受益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1-2]。

1 发展现状

1.1 自然概况

天水市处于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过渡地带,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10.2 ℃。年日照时数1 800~2 300 h,年太阳辐射总量4 900~5 600 MJ/m2。≥0 ℃积温3 200~4 300 ℃,≥10 ℃积温2 500~3 700 ℃,无霜期141~200 d。年平均降雨量480~610 mm。

1.2 社会经济概况

天水市辖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川、秦州、麦积5县2个区,113个乡镇,2 505个村委会,11 339个村民小组。全市总面积14 325 km2,可耕地面积38.204万hm2,林地面积逾40.00万hm2,草地面积逾20.00万hm2。全市总人口360多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4.64万户306.31万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266元,全市人均GDP 8 105元。有大牲畜55.78万头,猪存栏量73.51万头,家禽456.67万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29万hm2,粮食总产量103.36万t。

1.3 农村能源供需情况

2011年,全市可提供的资源量为113万t标准煤,人均占有资源量为369 kg,低于全国和全省的人均水平。全市消费量为160.08万t标准煤,自给度为70.6%。全市平均缺能47.08万t标准煤,占消费量的29.4%,农村能源供给每年平均短缺4个月。

1.4 农村能源发展情况

截至2012年底,天水市建成户用沼气134 930户,太阳灶22.05万台。

2 农村能源建设需求分析

2.1 农作物秸秆

2012年,天水市种植各类农作物31.29万hm2,总产103.36万t,可产秸秆154.47万t,折标准煤77.24万t。在这些秸秆中,用作直接燃烧的占作物秸杆总量的60%,用作饲料的占30%,用作沼气原料的占5%,极少部分用作还田或其他。

2.2 牲畜粪便

2012年,全市共有大牲畜55.78万头,猪存栏量73.51万头,家禽456.67万只。据调查,每头大牲畜可年产粪1 150 kg(干物质,下同),每只羊年产粪100 kg,每头猪年产粪110 kg。各粪牲畜粪便总量66.46万t,折标煤33.23万t。大牲畜粪便有60%用于烧炕,剩余部分用作沼气发酵或厩肥还田。

2.3 薪柴

薪柴主要来源于防护林、果园、四旁树的抚育改造、修枝打叉等。全市薪柴资源12.9万t,折标准煤7.38万t,人均27.8 kg标准煤。

2.4 薪草

来自人工草场、天然草场以及田间地埂。全市草地面积20.00万hm2,年产草105.0万t,其中作为能源利用的薪草10.5万t,折标煤5.25万t。

2.5 沼气

目前,使用沼气户数13.493万户,年总产气量8 365.66万m3,折标煤6.69万t。

2.6 太阳能

全市年日照资源总量3 911 702.4 t标煤,可开发的太阳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1 635 kg标煤。

2.7 风能

有效风能年贮量达170.125 0 kW·h/m2,有效风能量达170~250 kW·h/m2,有效风能密度在36.6~75.5 W/m2,有效风速时数在2 100~3 100 h。

3 存在的问题

3.1 能源供给量小,生活用能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损耗浪费大

2012年,全市能源总量为113万t,全市消费量160.08万t标煤,其中农村生活用能97.8万t标煤,占消费量的61.1%,生物质能源中作物秸秆占50.2%,薪柴(包括薪草)占15.0%。

3.2 高效能源普及利用率低

2012年底,全市共推广户用沼气池13.493万口,仅占适宜农户(51.2万户)的26.35%。太阳灶22.05万台,占总农户数(62.15万户)的35.48%。

3.3 能源建设面窄,投资不足

农村能源建设主要以沼气为主,太阳灶、秸秆气化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等其他高效能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从2002年开始,先后争取到国家投资12 131.94万元、地方配套1 482.05万元,由于当地农村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不富裕,农户自筹能力相对较低,投入资金不足。

3.4 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够

天水市探索完成了“行政+协会+农户”和行政“3+1”后续服务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对于能源建设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后续服务管理网络不够健全、维管人员不到位、服务管理技术掌握不全面、管护员报酬落实不到位、组织农户开展沼气池日常管理、“三沼”利用等工作滞后。

4 农村能源发展对策

4.1 组织措施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市、县(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能源建设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合同,靠实责任,落实任务,实行奖罚,确保能源项目顺利实施[3]。

4.2 管理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和《天水市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办法》,加强规划内容建设的管理[4]。

4.2.1 建设管理。县(区)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工程建设要实行监理制、材料招标制、领导责任制、施工以及管理承包制,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中。

4.2.2 质量管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关键要做到“四个一定”:一定要坚持建设标准;一定要坚持技术标准;一定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一定要坚持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实行公开、公正,要接受社会监督,以确保规划建设质量。

4.2.3 资金管理。为保证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按照部、省、市制订的资金管理办法,对国家建设资金的使用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资金报帐制,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由市、县、财政、计划、审计等部门组成资金监督小组,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实行公示制度,以保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4.2.4 信息管理。各县区要多方筹集资金,增添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建立和完善能源建设管理档案。形成项目户从开始建档建卡,一户一卡制,用户档案微机管理,以便部、省、市随时随机抽查。

4.2.5 服务管理。农村沼气建设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市县(区)成立沼气协会,乡级成立沼气分协会,村级设立沼气服务点,参与负责沼气建设的管理和维修。探索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按照后续服务管理的“七步工作法”、普查的“五字要诀”、“三步曲”、会费收缴“十二字方针”、乡镇权责“新十点”、乡镇专职管护员“21111”工程和“五种工作推进法”7种管理方法,保证建一个、成一个、利用一个,逐步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4.3 技术措施

4.3.1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队伍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能源技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既要掌握农村沼气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又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产业政策,逐步建立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农村沼气管理和推广队伍。

4.3.2 搞好农村沼气建设宣传工作。各县(区)张贴标语、书写广告,宣传沼气建设的作用和好处,营造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农村能源管理和推广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展览、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宣传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认识和重视以及农民自觉进行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4.3.3 督促检查、现场指导。市、县(区)技术指导小组要不定期对项目村的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题进行现场指导、就地解决。

4.3.4 加强农村沼气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和引进推广。市、县(区)要积极研制新型高效的能源技术,并不断地开展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示范推广,做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水平[5-8]。

4.4 政策措施

为保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倾斜力度,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制订有关投资、税收、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投资,逐步形成以农户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中央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从而促进农村沼气建设落到实处[9-12]。

5 参考文献

[1] 张艳丽.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4(4):5-8.

[2] 陈小华,朱洪光.农作物秸秆产沼气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3):279-283.

[3] 徐惠忠,王德义,赵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潘亚杰,张雷,郭军,等.农作物秸秆生物法降解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3):33-35.

[5] 熊承永,李健,朱辉.户用沼气池的秸秆利用新方法[J].中国沼气,2004,22(2):48-49.

[6] 杜明侠,郭浩,王俭国.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33(5):64-66.

[7] 王永福,柴绍芳,翟海静.酒泉市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5):66-67.

[8] 李翠芹,李龙彬.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网络作用推动农村能源产业健康发展[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9):392.

[9] 黄枭,郗登宝.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7):28-30.

[10] 蔡新初.落实三个创新推进农村能源事业发展[J].江西农业,2012(2):28-29.

[11] 王冬霞,王照柱,韩雪.浅析嘉祥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1):45-47.

[12] 龚朝清,赵桂仙.开发利用农村能源是新农村建设的可行之路[J].中国林业,200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