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志愿者 第3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的大运会闭幕式上,从赛事开始之前就在默默奉献的120多万名志愿者们获得了最高礼遇――大运会组委会向9名为大运会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各界代表赠送纪念品、敬献鲜花,志愿者代表排在第一位。“你们让参与成为青春中国的态度,让微笑成为青春深圳的表情!”当一幅幅身穿“红树林绿”的志愿者挥洒汗水的画面在大屏幕上闪过时,全场掌声雷动。
大运会是短暂的相聚,志愿者的工作地――U站却是凝固的风景。没有人会否认,本次深圳大运会的精彩,与127万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息息相关。随着大运会的闭幕,“志愿者之城”这一口号在深圳响起。有人认为,这场规模恢宏的国际性赛事,对深圳的志愿者文化建设影响深远。
他们改变人们对于90后的“成见”
在开闭幕式上,引导观众互动的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帮助观众组装道具、调动观众情绪、教观众打手语、制造人浪等,男志愿者被亲切称为“互动哥”,女志愿者则被称为“互动姐”。
大运会开幕式当天,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的大一男生李栋,声嘶力竭地狂吼了5个小时,通过各种方法调动观众情绪,他的表现被现场观众拍摄下来并传到网上。一夜之间,“互动哥”的形象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典型形象之一。媒体接踵而至,领导关心鼓励,同学热情转播,突然被置于如此多的光影之下,李栋坦言压力很大。不过最终他的心态还是恢复了平静,“从这次大运会上,我学到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做事要全力以赴。就像我在开幕式上的嘶吼,你付出了,就能感染别人。”
“互动哥”只是一个典型。深圳大运会期间涌现的“暴晒哥”、“擦地哥”、“搬饭妹”等志愿者形象让人目不暇接。官方数据显示,本次大运会志愿者总数达127万人,其中包括25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和2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为了服务大运会,深圳各高校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踊跃报名,这2万余名赛会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深大、深职院、信息学院等当地高校。正是这一群90后“小青葱”们,构成大运会美丽的风景线,也一次次改变了人们对于90后的“成见”。
“这次大运会除了赛事本身和开闭幕式的精彩之外,很大的亮点就是志愿者,他们是‘不一样的精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职院校长刘洪一表示,该校有近万名师生投入到大运会各个不同的志愿者岗位,有的凌晨两三点就要起来,有的在烈日下暴晒,“这次大运会志愿者活动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大检阅,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精神风采。”
深圳大学团委书记方琳介绍说,深大有一万多名学生投入大运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除了毕业班,志愿者占学生人数的八九成,“虽然以往活动深大志愿者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服务过其他赛事。但这次大运会,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投入志愿者服务,也更好地体现了深大作为‘志愿者之校’的风尚。”具体而言,方琳认为通过本次大运会,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很多90后的学生,从小到大都受家长的关心照顾,通过这次志愿服务,他们更加了解社会,也增强了责任感。”
他们为大运至少省下15亿元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在五洲宾馆志愿者U站看望并慰问大运会志愿者时说:“没有你们,就没有大运会!如果有一天,当别人向你赞叹这是一届多么棒的大运会时,你可以告诉他,我曾是那里的一名志愿者!”
2008年12月4日,大运会执行局志愿者部及深圳义工联合会开始向全球公开招募首批志愿者,包括赛会骨干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三个月之内,就有近万人报名参加,其中“80后”占到70%以上。到2009年5月初,赛会骨干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正式收官,403人入选为首批大运会赛会骨干志愿者,另有100人成为后备骨干志愿者。其中深圳地区高校师生约占40%,外地高校师生占6%,社会工作人员占54%。在组织培训之后,这些人被分到会务接待、语言翻译、医疗卫生、媒体运行、综合服务5个大组,参与大运会执行局和有关单位的日常工作或专项活动,为大运会执行局和有关单位提供志愿服务。
127万志愿者的无偿工作,为整个赛事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简单地算一笔账,如果每人每天工资为100元,12天的成本即为1200元,那么,127万志愿者就节约了至少15亿左右的开支。
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上,志愿者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圳市团委副书记张志华表示,对比这两场赛事,深圳大运会志愿者人数少了,也更精干了。整个志愿服务的队伍更体现广泛的社会参与性,这次127万人员,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深圳高校不多,所以大部分是社会民众,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深圳以外的多个城市、多个高校的志愿者共同参与,来自其他省市的146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整个大运会的志愿服务,还有港澳台地区和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
501人的小语种志愿者,被称为志愿者中的“狙击手”、“战斗机”,他们每人都掌握两门以上外语,了解赛会外事、外国宗教、新闻宣传、安全防范、医疗卫生、接待礼仪、心理疏导等知识。虽然只占到大运会127万名志愿者中的极少数,却在12天的大运赛事中用翻译扮演着“解语花”、“语言的按摩师”、“沟通的救护车”以及“冲突的灭火器”等重要的角色。
据大运会志愿者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501名小语种志愿者主要来自广东小语种专业较为集中的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他们当中大部分有过亚运会志愿服务经历,此次为大运会提供包括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七个语种的语言服务,工作职责主要为陪同外国贵宾、随团陪同外国代表团、场馆小语种服务、交通服务呼叫中心与志愿者服务热线接听四大类。
他们打造受人尊敬的“志愿者之城”
对志愿者来说,服务大运会时的“酸甜苦辣”最终将变成人生宝贵的经历;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积累志愿服务经验的重大契机。刘洪一说,深职院得到的启发就是,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把“做人”和“做事”紧密结合,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社会的奉献和回报精神,在这样的“启发”下,学校提出打造“志愿者之校”的口号。
另一个让刘洪一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在志愿者激励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大运会期间,深职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志愿者EAP(辅助员工发展计划)服务机构,通过组织一系列如情绪管理工作坊、压力应对工作坊、领导力提升工作坊等主题活动,关注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变管理为服务,促进志愿者身心健康。
方琳在总结本次志愿者服务的收获时也提到这一点。她说,如何保持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热情,是组织方必须仔细思考的。大运期间,深大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灵驿站,为志愿者们印制小手册,送他们一些小礼品,“参与这么大型的志愿服务,对学校也是一笔很好的财富,我们将好好总结,使好的经验常态化、固态化。”
7月25日,在距离深圳大运会开幕不到20天的时候,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联名致信广大大运会志愿者。王荣、许勤在信中呼吁全社会关爱、支持志愿者,让深圳成为一座受人尊敬的“志愿者之城”。口号一提出,立刻引发深圳人热烈讨论。
事实上,深圳义工事业起步颇早。1989年,深圳市的19名志愿报名人士成为第一批义务工作者,第二年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志愿者团体――“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义工组织1525个,义工18万名。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志愿者之城”应当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志愿文化传播面广、志愿活动参与率高、志愿组织繁荣活跃、志愿资源汇聚丰富”,而深圳在这些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作为下一届大运会的主办方,俄罗斯的喀山市特意派出30名志愿者来深圳大运会“练兵”、“学习”,深圳志愿者的热情和勤奋让喀山大运会执行局副局长格斯瓦夫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