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纠正青少年法律意识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青少年犯罪并非不懂法,反之,他们精通法律,甚至一些较为复杂的法律纠纷都能分析头头是道。人们就会问了,既然懂法却又为何会犯法呢?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这与青少年法律意识中的几大误区有关,接下来我将逐一的进行分析,并且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纠正这些误区谈谈我的看法。
一、纠正青少年对自己无法对别人讲法的误区
针对对自己无法,对别人讲法的现象,我选择了《羚羊木雕》作为教学材料,一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谈,孩子们大都认同父母的行为伤害了孩子们珍贵的友谊,送人的东西怎么能要回来呢?何况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当读到万芳为了中文的“我”被罚站两个小时那笔,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表示万芳太仗义了,这样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一个木雕算什么,哪里比得上友谊的珍贵。如果教学到这就结束了,那么这无疑是一堂错误的教学,我随即提出用什么方法即不惹父母生气又不伤害友谊,孩子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其中有一个孩子答道:要是送之前先商量一下就好了。这个回答也充分的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我顿感欣慰,接着我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文中的“我”未达到国家法定年龄,不具备自由支配财产的权力,羚羊木雕虽说是父母送她的,但最终的支配还是归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所有,孩子们听了有些大失所望,但不像刚才那么理直气壮了,在法律面前,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
二、纠正青少年坦白从宽,把牢底坐穿的误区
孩子犯错不是想着如何改错,而是用另一个错误去掩盖,“坦白从宽,把牢底坐穿,孩子们从一次又一次的谎言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谎言是让自己逃避惩罚的良方。对此我选择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作为教育材料,首先我在导入中设计了一个骗局,故意在黑板上画几笔,告诉学生这几笔大有玄机,能看出玄机者,为世上少有的聪明人。学生们兴致勃勃,都争先成为世上少有的聪明人,其中有的说画的一匹马,有的则说是一副对联,一下子说什么的都有,最后当问到班上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低着头一副犯错的样子 ,同学们立即投来鄙夷的目光,我没有立马拆穿骗局,而是让同学们先进入课文,去看一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并且对人物进行评判,当问到如何评价那两个骗子时,班上突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是深恶痛疾,对骗子的行为感到愤慨;一方是加大赞赏,这样的骗术实在高明,把皇帝以及他那帮大臣耍得团团转,最后竟然使皇帝的游行,实在是干得漂亮。在两方手执不下之时,我把话题转入到了导入当中,再次问起刚才的那幅画,学生立马恍然大悟,对刚才的争先恐后之举悔恨不已,立马表现出几分失落,有的同学气不过,大呼“老师是个大骗子。”我没有生气,而是首先对自己骗人的行为道歉,然后再让同学谈谈被骗的感受,同学们都表示很不舒服,不管是出于任何目的,骗子就是不对,看到这里我顿感这堂课成功了,先不去管这堂课是否让学生们理解安徒生的写作目的,首先从人最根本的诚实入手,骗子的手段无论多高明,再有多少难言的苦衷,都不应该行骗,“骗”它其实已经触及法律,视情节轻重都有相应的处罚,“勿以恶小而为之”,小骗终将酿成大骗,最终的结果是害人害己。
三、纠正青少年伸张正义,出手执法的误区
例如某中学一男生,因为好友长期被人欺负而愤愤不平,一次体育课上,他终于气不过,随手拎起两块砖头向那几个欺负人的头上砸去。
这样的悲剧还很多,案例中的男生其实是一个善良而富有正义感的好孩子,可他们的这伸张正义之举却严重的触犯了法律,他错把自己当成了执法者。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一幕是很心疼的,一个好孩子就这样给毁了,这件事也警醒了我,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我的学生中发生。回顾上过的课文,其中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就是节选自《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一个除恶扬善的故事,记得每回讲到此处,同学们(特别是男生)都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在分析人物时,同学们都爱上了这个敢作敢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无形中这种英雄的行为起到一定暗示的作用,坏人是可以打的,打得越狠越解恨,这种情节无疑是在误导学生,当某一事件出现时,他们会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合体,错把犯罪当成一件除恶扬善的正义之举。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即不破坏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又不让学生陷入伤人为正义之举的误区,把作品和时代联系起来,正确的分析英雄行为的时代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定位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人们都说学校是一方净土,可每年青少年犯罪的事件都在发生,教育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不仅是教孩子们学好专业知识,而更多的应该是承担起保护他们的责任,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都贯穿着法律,语文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想每一堂课都尽可能的融入法律知识,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