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体质与情志病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体质与情志病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体质;情志;情志病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23-04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体质与情志是人体表现于外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特征,体质与情志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各种因素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变化的。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因此,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和一致性,只是情志突出体现体质的心理活动方面个性特征、情感、意志等。情志病指发病与情志有关或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情志病往往都在特定的体质背景基础上发生,心理素质则正是情志致病发生的直接内在根据。综合研究体质与情志病的形成变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情志病的预防与治疗。现就体质与情志病的关系作一探讨。

1情志的产生背景

情志是以人的五脏为主体、体质因素作为背景产生的。《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忧、恐”。体质由脏腑功能状态所决定和影响,情志的产生同样与脏腑功能及其产生的气血津液盛衰密切相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阐释了情志与人体生理的关系,反映了精神心理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生命活动,五脏机能正常,气血充盛,则为情志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内经》中按人的阴阳多少、生理和心理等不同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如《灵枢・通天》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五种类型。其中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面谦卑,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太阳之人,得意自足,言过其实,好高鹜远,不顾是非,意气用事,自以为是,虽事败而常无悔;阴阳平和之人安静自处,无所畏惧,不追求过分喜乐,遇事从容,情绪平稳,很少因情绪失调而引起疾病,这种分类从心理、性情、情绪等描述了体质不同情志倾向也各有不同。另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木形之人好用心思,多忧劳;火形之人性急躁,易发怒;土形之人忠厚诚恳,善与人相处;金形之人性格孤傲,严厉而冷酷;水形之人无所畏惧,好欺诈等等,尽管表述为按五行分类的体质,不难看出其实是根据人的性格、性情、行为特点的不同来划分的。《素问・血气志》更把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将人的体质分为“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等类型,称之为“五形志”。《类经・藏象类》也强调“禀赋不同,情志亦异”,认为情志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情志特点。以上均论述了以人的五脏为主体的体质因素对情志倾向的影响。

2体质与情志病

情志病的发生是与体质有关的五脏功能失调为基础产生的。脏气发生偏聚盈虚的体质改变,可使体内形成某种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七情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表现为某一情感的发生较为经常,且持续时间较长,发作强度较大,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性格特征。《素问・宝命全形论》“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素问・宣明五气篇》),若五脏有盛衰变化,气血有虚实盈亏,往往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产生相应的变化。如肺气虚时,机体对外来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甚至莫名的悲观失望,情绪不振,意志消沉;心火旺时,一旦遇事而调节情绪的能力下降,易情绪激动、烦躁失眠;肝阳之气上亢时,稍有刺激,就易激动发怒。正如《灵枢・本神》所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些充分说明了情志的产生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活动体现了体质的特点,情志病产生于以体质为背景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功能紊乱基础上。但是七情发生后是否致病,首先取决于机体的耐受性和调节能力的大小,而耐受性和调节能力又与体质所决定的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关。《内经》有“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记载,勇者气血畅行,脏气充盛,常可防御或消除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迅速调节恢复气机升降出入功能;怯者脏气脆弱,心胆虚怯,易惊善恐,受到冲击力无法抗衡,故气机失调,乱而为病。表明体质禀赋不足,性格怯弱者更易患情志病变。《灵枢・通天》认为:体质为太阴之人,阴气稍盛,温和喜静,易患气机阻滞疾病,如抑郁症等;体质为太阳之人,阳气偏盛,暴躁喜动,感情易于暴发而狂躁,易引起疯狂、晕厥、甚至暴死等。有调查发现气虚体质在抑郁症发病上具有较重要意义,在100例抑郁症病人中,……其中气虚体质共35例,占总例数的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抑郁症体质[2]。可见体质因素是情志致病的根本,是情志病发生的形态基础和生理基础。

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中的抑郁症与体质的关系,西医一般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在抑郁症患者的家族成员中,发病率要比一般居民高出许多,这与中医认为的情志病与体质形成中的先天禀赋有关的理论不谋而合。由于体质有别,个体在面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均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对情志病证的易感性差异,因此,体质是情志病证发生与否的关键[3]。

3性别与情志病

男女性别不同,其体质亦各有特征,情志病的表现特点也不同。性别不同,妇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确有许多不同于男子之处,历代很多著名医家都阐明了这些差异的存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便有妇人病专论。除妊娠、产后诸病与情志关系颇为密切外,杂病中脏躁、梅核气、百合、狐惑等等均系女性多有的情志病。其后,王焘的《外台秘要》、严用和的《济生方》、虞抟的《医学正传》等都细致而深刻地揭示了妇女重情感、多情绪障碍或异常的心理特点,女性情志疾病的患者远多于男性。《外台秘要》“女属阴,得气多郁”,“男属阳,得气易散”,女性多阳弱阴盛之体,气血运行缓弱,脏腑气机易郁多滞,男性为阳气偏盛之体,气血运行滑利流畅,气易散少郁。《济生方》指出:“若是四时节气,喜怒忧思,饮食房劳为患者,(妇女)悉分丈夫同也,……又况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抑郁不能自释,为病深固者,所以治疗十倍难于男子。”女子多虚弱、偏颇、失调体质,与男子相比,尤以精血不足等虚弱体质为多见。据统计,男女心身疾病发生率之比为1∶1.77[4]。《医学正传》亦强调:“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乳岩”,“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何裕民教授亦曾作过大样本调研,发现女性比男性情感易波动,不稳定,心因引起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明显为多[5],

4年龄与情志病

年龄阶段不同,体质亦各有特点,情志病表现特点也有差异。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幼年期稚阴稚阳,青壮年期气血充盛,老年期五脏衰弱,因而与情志相关的疾病表现各有不同,对此历来论述较多的是小儿和老年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本草备要》,其五脏六腑之形与气都相对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智力尚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神气怯弱,智慧未充,且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这样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各种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调节能力较成年人更差,易为情志所伤,发为情志病。若目睹怪物、耳闻巨响,或夜作恶梦,则易为惊恐所伤。惊则气乱,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易生夜啼、惊风、癫痫等情志病,所以在儿科疾病中不能忽视情志病。

老年情志病中尤以抑郁症为多见。老年抑郁症(senile melancholia)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情志疾病。《本草备要》“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质因素中的脏腑功能减退,肝肾渐亏,精血不足,脑神失养,如有社会、人际、家庭等因素影响,肝郁失畅,从而发生老年期抑郁症。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体质有密切关系。根据对老年患者体质类型出现率的统计可知,出现率最多的是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致病特质[6]。

5情志病影响、改变体质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失常,导致七情致病,情志病直接损伤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病变进一步发展,则致痰火、瘀血、气血津液亏损,而体质又是由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盛衰所决定和影响,情志病日久必然影响体质,甚至可以改变体质的类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说明七情失调、喜怒太过等不良情志是危害人体健康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灵枢・寿夭刚柔》:“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阐释了七情太过可影响人体气机、损伤脏腑。《素问・举痛论》具体总结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导致脏腑气机紊乱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一步归纳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伤及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活动的产生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过激亦必然损伤其所主之脏。如《灵枢・百病始生》有:“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情志致病直接伤及脏腑,最易伤及的脏腑是脾胃、肝胆、心脑,脾胃纳运失调,肝胆疏泄失常,心脑神明失主,日久必然损伤以脏腑为基础的体质。如长期的精神刺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体质有可能转变为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的气郁体,长久的情志所伤,还有可能累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体质有可能转变为元气不足,全身机能低下的气虚体质。

6预防情志病需调整体质

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既然情志病影响和改变体质,体质是情志病发生的背景和基础,那么尽可能地改善和纠正体质偏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少情志病的发生,这正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未病之前,辨清体质的阴阳消长盈亏虚实,并充分考虑体质所具有的潜在发病的倾向性,再通过中医等方法的综合调理,就可使体质偏颇得以纠正。如对于那些具有抑郁症发病倾向,或者曾有抑郁症发病史的人群,应在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及类型,采用适宜的综合调理方法,尤其要注重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病的目的。

7小结

综上所述,体质的形成受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情志病往往都在特定的体质背景基础上发生,反过来情志病也会影响和改变体质,综合研究体质与情志病的形成变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情志病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张莉莎.体质因素在七情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16.

[2]冯文林,梅晓云.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3):270.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30.

[4]余展飞.心身医学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195.

[5]何裕民.2268例男女体质差异调查分析[J].江西中医药,1986:(3):45.

[6]薛丽飞,黎敬波.老年抑郁症证候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1;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