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外历史文化地区有机更新模式创新对北京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外历史文化地区有机更新模式创新对北京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央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强国,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更为紧迫,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责任更加重大。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地区有机更新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对于实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推动历史文化地区的保护性利用及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并进,更好地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是北京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北京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旧城整体环境较差,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缺乏活力等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强国,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更为紧迫,传承弘扬历史文化责任更加重大。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地区有机更新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对于实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推动历史文化地区的保护性利用及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鼓励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地区保护与发展,即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产权所有者、开发企业、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多方式筹措保护与发展资金,做到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模式建设的典型案例是爱尔兰都柏林Temple街区。坦普尔街区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中心,占地超过200英亩。坦普尔街区最早在17~18世纪开始开发,是都柏林的文物繁盛商贾云集之地和社会活动中心, 19世纪,坦普尔地区演变为城市服装和毛纺织品贸易中心。19世纪末,坦普尔街区开始慢慢衰落。上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浪潮兴起,它的衰退速度进一步加快。1985年和1986年市政府对这个街区开展了两项重大研究:一是未来政策研究,另一是街区发展研究。这两项研究都否定了将其改造为交通枢纽的提议,均强调了历史文化对于街区的重要性。1988年,坦普尔街区的商人、企业家、社会组织、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历史学家成立了坦普尔开发委员会(TBDC),从三个方面着手实施城市振兴:改善环境、整治空间结构和加强对文化活动方面的投资。1990年《坦普尔街区行动规划》出台,对土地利用、交通、建筑状况、设计、环境质量和所有权等进行详细调查,并提了许多建议,包括刺激税收、空间改造和开辟一条东西向步行街,都在后来的《坦普尔开发规划》中得以实施。1991年,政府颁布金融法令和坦普尔振兴与开发法令,理顺了工作机制,鼓励商业重新安置或继续留在该地。

国内许多地区积累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宝贵经验。苏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开古建筑允许买卖先河,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对社会资金参与古建筑保护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最高标准是工程维修总额的10%;丽江政府破除“保护古城是政府的事,保护经费投入只能政府解决”的传统观念,在保证古城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将南片区民居恢复等项目委托给企业运作,探索出“古城保护市场化运作”的新路。

北京市历史文化区域内房屋产权复杂,有国家机关、军产、企事业单位自管产、宗教产、私产等,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内受限高、人口疏解难度大等影响,开发成本较高,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缺乏吸引力。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中,应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投融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融资模式,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如PPP(公私合作)和PFI(私人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和产业基金模式等,积极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中,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多元融资体系。积极支持和引导产权单位、私房主及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如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居民以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同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参与古建筑的保护、经营和收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一批文化经纪机构、文化经营公司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挂牌四合院的挖掘利用工作,加强对文物使用单位的沟通、监测和管理,促进文物使用单位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强化资源分类引导

促进特色化发展

强化资源分类引导,促进特色化发展是指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文化资源特色、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不同发展导向进行类型划分,探索不同发展路径,促进特色化发展。

以“分类引导、特色发展”为原则的典型案例地区是成都宽窄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该区域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四合院群落组成。宽窄巷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宽窄巷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2004年9月以来,针对宽窄巷历史文化片区建筑留存历史久远、危房多、对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的状况,成都市对宽窄巷进行保护性改造,并对其商业功能进行了整体性开发。成都市先后投入6.3亿余元,修复了院落45个,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成地下停车场11000多平方米。现有餐饮、酒吧、旅店、茶馆、零售、健身等多种业态。2008年 6月14日,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正式开放,成为成都市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宽窄巷历史文化片区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注重引入产业发展,将保护与现代商业相结合,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形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老成都原真生活情景体验街区”。

宽窄巷地区根据三条巷子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了不同的主题和产业功能。宽巷子代表了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成为宽窄巷的封面和游览中心,集中展现宽窄巷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窄巷子展示了成都的院落文化,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文化精髓;井巷子是宽窄巷的现代元素,是宽窄巷最开放、最多元、最动感的空间。“引入产业、打造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宽窄巷从原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商业运营和文化价值提升的多元化、多功能转变,实现了多种功能、不同文化、各种业态和谐共处的态势,探索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新模式。

借鉴宽窄巷的成功经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应从更好地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出发,进一步明确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及近现代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探索不同的保护与发展路径,因势利导,充分发掘文化价值,促进文化资源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从有形文化遗产来讲,北京市要加强文保单位及近现代建筑的多样化利用。根据文物资源的区位、保护等级、文化特色等,适当引入旅游、文化展示、酒店会所等多种功能,促进文物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具体做法是,积极引导被占用文物的使用单位、产权单位(如国家机关、私人等)实现对外开放,提升文物资源的文化功能;针对已经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恢复原有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文化旅游、文化展示等新的社会功能,促进合理利用;加强对挂牌四合院及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性利用,积极引入特色商业、文化创意、商务办公等业态发展。

从无形文化遗产来讲,北京市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开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从民俗表演到旅游开发,从工艺品销售到文化创意发展,多手段、全方位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体做法是,分门别类地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如推出融合观赏、娱乐、体验和购物等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项目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外贸、会展等结合,与知名旅游景区结合,推出特色化、专题化文化节庆,丰富拓展旅游景区的软性文化内涵;与音像业、娱乐业等行业相结合,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运作,加强相关影像制品及出版物等发展;落实《关于加快国有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老字号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扶持力度,促进老字号企业健康发展。

以塑造品牌为先导

提升区域整体品质

在历史文化地区的保护与发展中,以塑造区域统一的品牌形象为先导,加快区域各类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的整合,对于历史文化地区的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西安曲江成功打造“大唐圣境”品牌形象为例。西安曲江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汇聚了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曲江新区原来定位为单一的旅游度假区,但经过曲江新区管委会仔细论证,仅一个旅游度假区概念无法承载新城区建设,只有通过一个大的城市主题文化贯穿到整个新城区建设,才能实现曲江新区整体战略发展。

为此,曲江新区经过重新定位,把曲江新区打造成以“大唐圣境”为主题文化的新城区,形成一个全方位展示“大唐圣境”主题文化的新城区概念。2004年,曲江新区提出“打造西部第一文化品牌”的宏伟构想,通过30个主题文化项目打造“大唐圣境”新城区。投资12亿元建设中国第一个唐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第一个文化MALL――大唐不夜城,投资12亿元建设中国西部第一个游乐公园--曲江欢乐世界,投资100亿元建设丝路风景园和1000亩南湖水面项目,投资8亿元建设中国第一个爱情主题公园――大唐爱情谷(寒窑)…… 30个项目紧紧围绕“大唐圣境”这一主题展开,涵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地方文化、国际文化,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主题文化产业链条和项目集群,形成了具有系统工程意义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态势和格局从而带动整个区域品质的提升。

未来,西安曲江将以盛唐文化主题为纽带,以盛唐主题文化项目为载体,以盛唐主题文化资源和主题文化创新机制为手段,实现曲江"一步与国际接轨、创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从而使盛唐文化成为西安走向世界的品牌。

曲江新区的案例表明,培育打造区域品牌和形象是筹措保护与发展资金,实现历史文化地区复兴的一种全新方式。未来,北京市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皇城文化等已有文化品牌,并积极挖掘其他区域文化内涵,打造新的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并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在发展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旅游休闲大趋势,面向国内外游客不断发展的需求,做大做强“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结合传统四合院和会馆资源,不断开发、发展更高层次四合院、会馆文化体验产业及项目等,如发展四合院国际会议、创意文化休闲体验、总部商务休闲等高附加值产业,接轨国际标准,着力吸引国际游客观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在注重品牌塑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人口疏解措施,完善历史文化地区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整体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