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尿病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尿病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它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越来越多地得到医学的关注,中医从多角度,多方法辩证施治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新进展,疗效确切。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辨治

【中国分类号】 R25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87-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据WHO[1]1997年报告,全球已确诊1.35亿人,预测2025年将增至2.99亿。本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围,中医传统治疗多以"三消理论"为指导。中医通过长期对临床病人的研究、观察,对本病的病机与治法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从气血论治

1.1活血化瘀法: 大量临床报告和临床实践已证明[2],在临床,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已有血流变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等瘀血的病理基础存在。因此,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衰退或丧失,可能是由于胰腺体微循环受到瘀血阻塞所致。钱秋海[3]认为瘀血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基础,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血瘀既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亦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瘀血也是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和发展加重的原因。李华等[4]提出西药药毒入络之病机,认为降糖西药,其性剽悍,久服长食,药毒入络,血行不畅而瘀且易伤脾胃之气,生湿生瘀,这是当前糖尿病血瘀证的突出的一个原因。武秀杰[5]报道对56例糖尿病患者运用活血化瘀汤剂治疗。处方:丹参30g,赤芍10g,当归10g,丹皮10g,三七粉2g(冲服),草决明30g,生山楂30g,百合10g,黄芪30g,天花粉30g,葛根30g,生地30g,元参30g,太子参18g,党参18g,川黄连5g,肉桂6g(随证加减)。结果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孙长友等[6]认为消渴以肾虚兼血瘀证者为主,可兼有它证。采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结果总治疗组有效率88.57%。张先茂[7]认为瘀血在糖尿病患者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糖尿病时处在高血糖状态,形成高糖利尿,血液浓缩,血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加及其功能的改变,使血液流动缓慢、淤滞。故自拟活血化瘀方:丹参30g,川芎20g,泽兰15g,赤芍15g,地骨皮15g,水蛭10g,天花粉20g,生地20g,黄芪20g,葛根20g。加减:烦热汗出加知母、黄柏;气短神疲加党参、黄精;尿多而浊加益智仁、桑螵蛸;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治疗Ⅱ型糖尿病门诊病历45例,总有效率为88.8%。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朱洪爱等[8] 采用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或小剂量皮下注射胰岛素调整糖代谢,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方由五味子、枳壳、枸杞子、桃仁、白芍、生地、玄参各10g,丹参15g,川芎9g,水蛭、三七粉各3g。每日1剂,水煎服,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61.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1.2益气养阴活血法: 柴可夫等[9] 提出了糖尿病以气阴两虚兼血瘀为病机。消渴多因湿、瘀等致使津不上承;或郁而化火,上灼胃津、下耗肾液,故病变开始阶段以阴虚燥热为主,涉及到胃肺肝肾心,治疗的重点在于养阴以清热,清热以存津,使阴津复充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随着病变的不断发展,阴津亏虚,耗伤脏腑之气,机体出现气阴两虚的病理变化,此时治当养阴兼益气健脾。阴虚燥热,煎熬津液,致使津亏液少,不能载血循经畅行;气虚无力推动血行;阴损及阳,阳虚则寒,寒凝致瘀等都可造成瘀血,因此治疗应益气养阴兼活血。楼仲新[10]以益气养阴活血汤为基本方,治疗Ⅱ型糖尿病90例,方用红参、黄精、丹参、麦冬、葛根、玄参等加减,总有效率95.6%。尹新华[11] 根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用自拟参味增液汤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药物组成为:太子参30g、五味子10g、玄参20g、干地黄20g、麦冬15g、苍术10g、黄芪30g、淮山药30g、山萸肉12g、天花粉20g、丹参15g、山楂15g。

2、从肝论治

谢建军[12]综合历代文献和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及湿邪内滞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肝失疏泄,湿邪内滞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应激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在焦虑状态下,血中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心里压力等对胰岛素和升高血糖激素的增加,而长期代谢失调的高血糖、高血脂症可以反复刺激胰岛素细胞,使胰岛素β细胞劳损和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2.1疏肝健脾法: 王晶等[13]认为肝郁脾虚受损是糖调节受损的重要发病机制,采用柴芪糖尿片复方片剂,疏肝健脾、益气养阴。王海涛等[14]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对100例患者加服疏肝健脾降糖饮,药物组成:柴胡10 g、香附10 g、当归15 g、白芍15 g、西洋参6 g、黄芪20 g、鸡内金10 g、山药15 g、葛根20 g、丹皮10 g、苍术10g、白术10 g。水煎液,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1个月。结果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15组典型症状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超过95%。空腹血糖:治疗前为13.68±4.43,治疗后为7.60±2.66(P

2.2疏肝调气法: 王钢柱等[15]认为消渴首先是肝失调畅,气机紊乱,化火伤阴,而后才致阴虚燥热,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气机紊乱是本,是因;阴虚燥热只是气机紊乱后一个阶段性病理结果,是标,是果。自制胰岛生,药物组成:以柴胡、佛手、荔枝核、葛根、荷叶、白芍药、枸杞子、山茱萸。对1024例糖尿病患者治疗1年,总有效率90.72%。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显著,血浆胰岛生释放也较治疗前提高。

3、从脾论治

消渴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长期作用的结果。其致病因素,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有关,这些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脾胃功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痰湿证患者存在着高胰高血糖素分泌状态,提示痰湿证α细胞功能缺损较非痰湿证为重。冷玉清[16]认为脾虚在糖尿病发病中有重要的病机地位,不仅与诸多病因有关,且脾虚日久会引发诸多并发症。

3.1补脾益气法: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消渴起于中焦",病机为"元气亏虚、脾气不升",治疗上重用黄芪"助脾气上升",配鸡内金、山药敛脾涩精,固涩精微,创玉液汤、滋饮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姬厚民[17]认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致脾失健运,脾气不能"散精","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使饮华不能"上归于肺"而"朝百脉",以敷布全身为机体所用,而是留滞不化,导致饮食水谷精华生而不化,故而引起血糖升高,采用七味白术散加芍药甘草汤,方中以人参、苍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葛根升清降浊,白芍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调理脾之阴阳,恢复脾之功能。陈弼苍[18]采用健脾、益气养阴为主的平糖胶囊。药物组成:太子参、黄精、知母、虎杖、生山楂、连翘、苍术、僵蚕、焦山楂、夏枯草和草决明。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兼顾舒肝、清热化湿、活血祛瘀。具有标本兼顾,平补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功效。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结构干预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3.2健脾利湿法:邓德强[19]自拟化湿健脾方剂:苍术、白术、黄芪各10~15g ,厚朴、车前仁、藿香、佩兰、陈皮各9g,茯苓、虎杖各15~30g,葛根10g。治疗II型糖尿病3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2%,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

4、从痰、瘀互结论治:

痰瘀皆为浊邪。《医贯o郁证论》指出"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相因而为病者也。"《医门法律》有"肥人多湿"之说,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津血同源,痰瘀相互渗透,共同存在于肥胖人体内。邓建华[22]认为脾气亏虚,痰瘀互阻当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机。辨证施治,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活血为法。糖尿病人除血糖异常外,常见血脂或脂蛋白异常,表现为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这些指标的异常恰恰是临床上"痰浊"特有的生化指标和物质基础。王琦[23]对1036例肥胖人调查结果显示,具有痰湿证候的高达72.1%。而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糖过高引起代谢紊乱产生的糖脂代谢紊乱可以看作为痰湿。王威等[24]认为本病以痰湿、瘀血互结为病机。提出疏肝健脾导浊利湿法,改善KK-Ay小鼠糖脂代谢的异常。结果以该法组方可以降低血糖, 特别是可以降低餐后2h的血糖。李景丽[25]认为脾虚湿盛、痰瘀阻络是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关键。并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并结合引用名老中医祝予教授治疗糖尿病经验对药,选药用:黄芪、太子参、云苓、山药、苍术、薏苡仁、生地、元参、黄连、葛根、丹参、三七、地龙、水蛭、鸡内金、泽泻、枸杞子等,临证加减取得较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消渴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脏腑虚弱、房劳过度、痰瘀阻滞等皆有关。现代中医主要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在诸多病机中应重视"痰瘀互结"致病,痰瘀既是肝郁脾虚的病理产物,也是瘀热内蕴的致病因素,可以说是消渴致病的中心环节, 是联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各个致病相关因素的基本病机。如能从此角度做进一步研究,希望能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e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and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20

[2] 施麟,张传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进展述评和定位思考.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1105

[3] 钱秋海.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机制探讨.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31~133

[4] 李华,黄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痰瘀论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23~24

[5] 武秀杰.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56例.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1):40

[6] 孙长友,段爱晶.活血化瘀法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216

[7] 张先茂.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45例.光明中医,2009,24(9):1720

[8] 朱洪爱,贾海荣.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陕西中医,2009,30(8):999~1000

[9] 柴可夫,钱俊文.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5):1~2

[10] 楼仲新.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9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35

[11] 尹新华.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光明中医,2008,23(12):1999~2000

[12] 谢建军.疏肝化湿法治疗糖尿病初探.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84~85

[13] 王晶,胡瑞景.柴芪糖尿片干预糖调节受损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07,22(5):56~89

[14] 王海涛, 姜磊,王春林,吴清芳.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617~618

[15] 王钢柱,段利民,孙书斌,申彦军,赵海彬.疏肝调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0,22(5):336~337

[16] 冷玉清,吴志洲.脾虚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河南中医,1999,19(5):7~8

[17] 姬厚民.七味白术散加芍药甘草汤治疗糖耐量减低31例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2,2(15):1395

[18] 陈弼苍.平糖胶囊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结构干预的研究:[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中医学院, 2006

[19] 邓德强,谷培恒.健脾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33例.陕西中医,2004,25(6):484~485

[20] 石,胡衍园,王清华.复方苍术汤治疗老年肥胖或超重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5,46(1):24~25

[21] 尹义辉,王经武.降浊消糖饮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1):653~654

[22] 邓建华.加味六君子汤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341

[23] 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96~195

[24] 王威,三浦俊宏,史红,马东明等.复方中药糖脂清对KK-Ay小鼠糖脂代谢影响的机制探讨.天津中医药,2008,25(3):223~224

[25] 李景丽. 从健脾化湿活血通络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