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培养中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首先剖析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生培养中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研究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培养中的实践

段划分及反思。本文的研究希望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 培养实践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还是一门不够成熟的课程。在其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学科发展中,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这也形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难度与特色。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理念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专家们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然而,如何将这些课程理念融于课堂实践的教学案例辅导却少之又少。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的课堂中,并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线教师多年来一直困惑的事。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和反思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针对信息素养培养的经验和教训。

二、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培养中的教学现状

现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很普遍,但目前在教材内容及教材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课在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学校硬件条件的相对落后,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也就是教学内容的滞后现象。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学习者也在追求一个“新”字,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能在施教过程中去调整,比如,在不影响系统运行性能的情况下,在机房的机器上装上较新的版本,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去学习;或者先按教材上的版本学,再给学生介绍新版本的新增功能。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

信息技术的教学还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演变来的“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了纯粹技术的传授,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技术,抹杀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剥夺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变的枯燥无味,出现了小学生喜欢玩计算机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在蓬勃兴起,主题式、探究式、协作式教学法正处在积极的探索研究阶段,并逐渐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这些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基础,又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做指导。但目前大多的任务驱动仅以此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即让小学生尽快地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

因此,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任务犹如习题,内容简单划一;情景创设不够,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手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极其有限等,还没有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要想真正摆脱这一局面,还需教师有新的教学理论做指导,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培养中的实践

(一)实践阶段划分

具体的实践分成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了解小学生、分析教材、选择实验班级。

第二阶段是方案的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我们前面的教学设计思想,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出发点。

第三阶段是方案的实施阶段。方案的效果如何只能在运用中才能得到检验,同时,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但应保持基本思想不变。

第四阶段是评价与调整阶段。对方案的评价可以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评价,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操作练习的效果及小学生兴趣的保持等方面进行评价。整个实践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实践反思

和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以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呈现不同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教师的“教”重在准备演示实例,对小学生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基本由教师控制;采用新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教师的“教”重在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其次,小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小学生对教师具体的操作进行模仿,并通过练习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巩固,对某一个具体的操作技能学习很快。但仅仅停留在某个单一技能的模仿操作上,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中重复教师的操作步骤、顺序、甚至重复最后的作品,没有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采用新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学习的步骤、顺序因人而异,最后完成的作品体现了每个同学的独创性,小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控制学习过程。

另外,对小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采用传统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也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和采用新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所感受到的成就感相比,是比较小的。在新的教学中,完成自创作品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总结

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现代化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就掌握了终身学习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公民不仅要有文化,懂科学,更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邓鹏等.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2]易凌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现象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