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改进与效果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改进与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改进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方法:将200例外周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拔针时采用不同方法来评价两组病人发生皮下淤血和疼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皮下淤血和疼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χ2=43.52,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针方法的改进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外周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42-01

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输液结束时以传统的方法拔针,许多病人虽然按压了很长时间,但仍有皮下淤血,且按压时病人感觉疼痛。我们通过改进拔针方法,使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按压时无明显疼痛,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9月~2007年9月,选择在我科行外周静脉输液的病人20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7~82岁,平均56岁,无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时间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1.2 方法

穿刺成功后,实验组首先以一张输液贴固定针柄,然后再以带无菌棉的输液贴固定皮肤进针点,两条输液贴尽量不要粘在一起,利于拔针时与皮肤分离,第三步将头皮针软管折成“n”字形固定于手背的一侧,避免粘贴于进针处上方。拔针时依次揭开固定反折部和针柄部的输液贴,一手在离针柄2~3 cm处反折头皮针管,另一手以食指指腹沿血管走向纵放于穿刺点的输液贴上,嘱病人抬高手臂距床面约15 cm,快速拔针后迅速用指腹按压输液贴,再嘱病人屈肘,前臂垂直于床面,轻轻按压2 min即可;对照组固定输液贴时和实验组相同,拔针时病人保持原或者随意,只按压进针点皮肤。

1.3 评价标准

评价两组病人拔针按压时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程度、按压后有无皮下淤血。有效:穿刺部位无皮下淤血及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输液贴无菌棉沾有少量血迹。无效:穿刺部位有皮下淤血或疼痛明显,输液贴无菌棉沾有大量血迹,甚至污染医护人员。

1.4 统计学处理

建立数据库,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实验组病人仅有1例发生皮下淤血及血液渗出较多,污染无菌棉,1例自觉疼痛明显;而对照组病人15例发生皮下淤血,并有血液渗出污染无菌棉,20例自觉疼痛明显。经χ2检验,χ2=43.52,P<0.01,两组效果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静脉穿刺时,由于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经常不在同一位置[1],拔针时,局部按压皮肤进针点,不能兼顾到静脉进针点,易发生皮下淤血,且局部按压,受压面积小,单位压强大,病人容易感到疼痛。而用指腹纵向按压,能顾及两处进针点,从而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且按压面积大,单位压强小,病人不容易感到疼痛。

静脉血都是向心方向回流的,当输液的肢体处于下垂位时,会发生静脉压力升高和回流不畅。拔针时抬高肢体,静脉血管相对充盈不足,血流减少,血管内压力降低,血液不易渗出到皮下,减少了皮下淤血,更避免病人血液外溢污染医护人员;血流减少时,皮肤温度下降,末梢神经敏感性减低[2],使患者在拔针时感觉不到明显疼痛。而对照组拔针时保持原,拔针后将肢体随意处于下垂位,这样血管充盈,血流增多,静脉压增高,即使按压时间再长,也容易发生皮下淤血和渗血,增加了病人的不舒适感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拔针方法的改进,增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保护了医护人员,避免血源性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蕾.一次性输液贴的巧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1):895.

[2]张镜如.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9.

(收稿日期:2007-10-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