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鹅之歌:“歌曲之王”舒伯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鹅之歌:“歌曲之王”舒伯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舒伯特能够把最微妙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把社会事件和生活情况用声音表达出来。人的理想和志趣有多么纷纭万状,舒伯特的音乐也就有多么错综复杂。

―― 舒曼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19世纪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之一。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的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伟大、充满魅力的艺术歌曲,而且在钢琴乐的创作上也硕果累累,为欧洲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父亲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家里子女众多,他在14个孩子中排行12。尽管家庭贫困,但舒伯特一家都酷爱音乐,父亲除教书外也演奏大提琴,两个哥哥是小提琴家,因此舒伯特自小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从5岁起,他就在父亲和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基础知识,8岁时又跟随教堂合唱指挥霍尔扎(Michael Holzer)学习钢琴、小提琴、风琴、声乐及理论作曲。1808年10月,天资聪慧的舒伯特考入了康维克皇家学院,这是一个专门训练宫廷合唱团的学校,舒伯特跟随沙里芮(Salierl)学习,担任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有时还指挥。此时只有12岁的舒伯特已对所演过的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有了令人惊异的理解。皇家学院的学习对舒伯特以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13年,舒伯特因变声无法演唱童声男高音,不得不离开了康维克皇家学院,转入圣安娜师范学校学习一年,随后在父亲的学校担任教师。尽管教师工作对舒伯特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但他仍然在工作之余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特别1814―1816年间,舒伯特创作了包括大合唱、交响曲、奏鸣曲、歌剧、合唱剧、民谣、艺术歌曲等众多体裁的乐曲,其中不乏优秀的经典作品,如歌曲《魔王》、《野玫瑰》、《流浪者》等,钢琴曲《降B大调奏鸣曲》和《a小调古奏鸣曲》等。1816年,在从事小学教师工作3年之后,舒伯特终因无法忍受学校的刻板生活而辞职,之后曾一度以收授私人学生维持生计。1816年10月,舒伯特搬进了朋友萧伯家中居住。由于生活渐趋稳定,他的音乐创作再次进入高峰,其间先后写出近60首艺术歌曲、7首钢琴奏鸣曲、3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第五号降B大调交响曲等。此时的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已能够完全表现其个人的风格和特点。至于器乐作品,尽管沿用了古典时期的作曲手法,但绝非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前辈大师的简单模仿。1817年,在萧伯的引荐下,舒伯特结识了当时维也纳著名歌唱家佛格尔(Michael Vogl)。作为皇家歌剧院的首席台柱,佛格尔深切了解舒伯特的音乐内涵,并积极利用自己在维也纳乐界的巨大影响将舒伯特推介给世人。

1817年8月,舒伯特因故离开萧伯而重返父亲的学校再度执教。在短短的八、九两月里,他写出了A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其器乐风格逐渐形成。然而,舒伯特很快就对教师生活再次腻烦了。1818年夏天,他不顾父亲的斥责辞别了学校,前往艾斯特哈吉(Tohann Karl Esterhazy)伯爵家担任家庭教师。除教授音乐外,舒伯特在伯爵家拥有相当充裕的作曲时间,也享着良好的艺术氛围,但却因身边却没有知心朋友而深感孤独。当年11月底,舒伯特便返回维也纳。这一年,舒伯特的运气有所好转,一是他的歌曲《厄拉夫湖》得到了公开出版,二是他的意大利风格的序曲在公开音乐会上演奏。

1819年7月,舒伯特和佛格尔到史提尔旅行,其中一位佛格尔的赞助者表示愿意出一笔酬金请舒伯特谱一首室内音乐供大家余暇演奏,这就是《鳟鱼钢琴五重奏》的创作由来。这首著名的五重奏是舒伯特成熟时期最早的室内音乐作品,直到第二年的秋天才完成。1820年12月,舒伯特完成了第十二号C小调弦乐四重奏曲《四重奏断章》,这首作品与《纺织女葛丽卿》均可视为舒伯特创作生涯的里程碑,表现出了个人的独特风格。随着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以及钢琴乐创作上的突破,特别是1821年3月《魔王》首次公演的巨大成功,舒伯特的音乐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并在许多重要场合上演。《维也纳艺术评论》赞颂道:“这些作品使得人们现已降低水准的口味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真正的天才有一种力量,使之永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音乐作品的畅销和权威乐评的高度肯定,使舒伯特对他的音乐前景充满了无限憧憬。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舒伯特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来,并在艺术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1826年初,他出版的a小调奏鸣曲,这使他被认为是成功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但微薄的稿费并没有扭转他贫困潦倒的处境。他经常处于四处漂泊、三餐不继的生活状态,以至当他和穷苦朋友迈尔霍弗同住一起时,两人只有一条裤子可以穿,一个外出时,另一个就必须呆在家。由于贫困导致的营养不良和长期不规律的生活,1825年以后,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就一直未能摆脱疾病的困扰。1828年11月9日,在他所崇拜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去世1年零8个月后,年仅31岁的舒伯特就相随而去。后人为纪念这位为清晨、为露珠、为绿叶、为自然、为爱情而忘情歌颂以倾尽一生的天才音乐家,将他最后创作的歌曲汇编成套曲,取名《天鹅之歌》。

舒伯特曾言:“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和悲惨境地的产物,世人最喜欢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写成的音乐。”他一生与贫苦相伴,以至在辞世前都未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钢琴,但他仍然谱出了大量优美的钢琴曲,至今仍在很多场合公开演奏。

舒伯特的乐曲并不着重炫技和强烈的演奏效果;相反,他的如清泉流淌一般,平和而安详。他喜欢在钢琴曲中使用和弦,尤其擅用三和弦自然流露的基调为基础谱成曲子,这在他的即兴曲中表现尤为明显。从整体来看,他的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奏鸣曲,各乐章的结构类型明晰清楚、和谐适度、完整均衡,基本符合古典奏鸣曲对乐章曲式结构的要求。但他又在古典主义的基本框架内为作品添加了诸多浪漫主义所特有的突出要素:自发性、创造性、直接性、随想性和即兴色彩等等。可以说,于古典音乐大师贝大芬处于同一时代的舒伯特在音乐风格上早已超越了时代,他既是古典派音乐的继承者,更是浪漫派音乐的奠基人。这正如布伦德尔所指出的:“舒伯特和贝多芬联系紧密,他重演了贝多芬,然而,他完全不是在跟随、抄袭大师。相似的主题、织体无论如何是掩盖不了舒伯特自己的声音的。原型被隐藏了,变形了,超越了。”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抒情风格,舒伯特都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开创了崭新天地。

首先在抒情风格上。舒伯特虽然仍以抒情为主,但已迥异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抒情风格。他的乐曲缺少贝多芬身上充沛无比的强悍意志和刚柔相济之气;相反,充溢其中的是无尽绵长的情感宣泄,痛苦、忧郁、伤感、梦幻,人类一切的情感都错综交织融入到柔和流畅的旋律中,侧于阴柔之美。法国音乐评论家朗陶米就在《论舒伯特》一文中就曾谈到:“在他(舒伯特)的心目中,人生只是一连串情绪的波动,一连串的形象,他只希望那些情绪、那些形象尽可能的愉快。”贝多芬的音乐体现出强烈的哲学化,而舒伯特的音乐则流露出明显的诗意化,因此也被李斯特称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其次在创作手法上。尽管从整体来看,舒伯特沿用了古典形式,但在曲式安排上,已与古典乐派有很大不同,他的主题往往起于一点,形成高潮后再返回原点,构成ABA的形式。而古典主义却是以一个主题开头,然后逐渐走向高潮,或设置重重悬念,没有终止感。在古典乐派那里,钢琴的特性必须服从于作品的整体结构,但舒伯特的乐章之间却很少有紧密地联系,也没有统一的主导思想。古典乐派注重结构的严谨和思维的连贯,舒伯特却以情感的波动来谱就乐曲,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旋律流畅宽广,极富抒情性。

此外,艺术歌曲对舒伯特的钢琴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歌曲般的主题陈述、简朴的织体、色彩性的和声、变奏展开的手法等方面。舒伯特不仅将歌曲性旋律作为各乐章的主部主题,而且在以后发展中努力保持这些旋律的完整和优美。这些都使得舒伯特的钢琴乐充满了歌曲性的旋律,大大增强了抒情的咏叙性,成为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的一个明显标志。

虽然舒伯特仅在世间停留了31个年头,但他却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对后人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他上承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下启浪漫主义的新潮,沟通和联结起两个重要的音乐发展时期。伴随时光流逝,他那纯朴挚真的心质和独特的艺术贡献将在历史的洗礼中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责编 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