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常规的建立与改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常规的建立与改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课堂常规的分类

1.纪律性常规。纪律性常规指的是学生在所有课堂上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性常规侧重于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是《中小学行为规范》、校规、班规中涉及课堂学习的相关部分。制定纪律性常规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部门(如,德育处、学生处等)、班主任,任课教师对于纪律性常规可以提建议,但任课教师更需要做的是监督学生对纪律性常规的执行。纪律性常规约束学生的言行,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而良好的纪律又是正常学习的保障,所以纪律性常规是教师授课时必须首先保证的。纪律性常规常伴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学生违反了某种纪律性常规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2.学习性常规。学习性常规是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在该学科课堂上的行为、思维的规范。不同学科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部分学科都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教材、笔记本等学习用具,这是各学科学习性常规的共性。在英语学科中,学生听听力时不能发出任何声响,理科学科涉及运算时不能使用计算器等,这是各学科学习性常规的个性。

学习性常规还突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规范,学生在课堂中倾听、阅读、思考、运算等活动无疑都受大脑的思维控制。而这些活动是纪律性常规鞭长莫及的,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缜密运算等,其实是学习性常规。学习性常规是纪律性常规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根本保证。学习性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力武器。

3.文化性常规。学校有学校文化,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也应该有课堂文化。把课堂文化的准则叫做文化性常规。纪律性常规可以是书面的,学习性常规多为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文化性常规既不能是书面的,也不能是口头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磨合中达成的一种默契。文化性常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增强意志力,培养良好习惯,并能帮助教师构建和谐课堂.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阴阳怪调,纪律性常规和学生性常规都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如果批评学生,回答问题的腔调不好,学生如果顶撞说,他一直就是这样的声音,就会让教师很被动,而且很多别的学生也会同情那个学生。如果班里形成了文化性常规,只要出现了有学生以不好的态度回答问题,别的学生都会自觉地抵制,根本不用教师去纠正。

二、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健全

1.学习性常规建立和健全。教师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的第一节课就应该着手建立学习性常规,让学生明确本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在学习中的具体要求。学习性常规有很多内容,建立学习性常规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时的活动来建立。学生学习中活动主要有倾听、思考、讨论、练习、记忆、阅读、朗读、书写等。教师要根据脑科学的理论,对这些学习活动制定本学科的学习性常规。如,在听讲中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是继续听教师讲下一个问题,还是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等。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年龄的增长,学习性常规要不断变化,学习性常规的变化要体现优化和提高。学习性常规的变化要做到水到渠成,不留痕迹,不能因为变化使学生不适应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2.文化性常规建立和健全。文化性常规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由班干部或者课代表间接地告诉学生,是由教师个人的人品、好恶、习惯、气度等因素在长期的与学生交往中与学生共同形成的行为准则。教师的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就有助于学生形成好的文化性常规。

课堂上,当学生没有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心态是着急,还是焦急,还是内疚,还是无关痛痒。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正确的心态。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其实就算是我们告诉学生,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文化性常规属于精神层面,不能用书面的制度约束。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优秀的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做出正确的行为举止、树立正确的心态。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三中)